2.法國:中法新約起草完畢。在中法戰爭中,中國和法國互有勝負,但無能的清政府作出了妥協,並使法國迫使清政府簽署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承認法國對法屬印度支那殖民地的宗主權,並恢復了兩國之間的貿易。
3.1858年中俄簽訂的《璦琿條約》。
該條約使中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公裏的領土。將烏蘇裏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入中俄* * *管;僅允許中國和俄羅斯船只在黑龍江和烏蘇裏江航行;當時,清政府拒絕批準該條約。中俄《北京條約》締結於1860年,得到清政府的承認。
4.1858年中美簽訂的《中美天津條約》。
主要內容:如果清政府允許其他國家的使節進駐北京,就應該允許美國效仿;增加潮州和臺灣省(臺南)為通商口岸(後來開埠時潮州港位於汕頭);耶穌會牧師可以自由傳教;擴大片面最惠國待遇,即清政府授予其他國家的特權;確定領事裁判權。
5.1858年中俄簽訂的《中俄天津條約》。
主要內容:俄羅斯必須在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臺灣省和瓊州等七個港口進行貿易。如果其他國家開放更多沿海港口,俄羅斯將被允許這樣做。俄國不得不在中國的各個通商口岸設立領事官員,並派遣軍隊在這些口岸停泊;允許俄羅斯神父進入大陸自由傳教;未來,如果中國給予其他國家貿易特權,俄羅斯將全部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