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孔子是個樂觀主義者。和孟子壹樣,孔子也是壹個樂觀主義者。他們認為人天生善良,就是壹張白紙,不知道什麽是惡。即使長大了,他們也變得沒有小時候那麽純潔了。但是,因為他們有良好的根源,他們會積極思考自己的錯誤,並在犯錯誤時改正錯誤,從而變得更加完美。而且,在治國方面,儒家主張以德治國。
第二,荀子是壹個悲觀主義者,但荀子恰恰與他們相反。他是典型的悲觀主義者。他認為外部環境可以影響人的壹生。從這壹理論出發,荀子認為,如果我們想改變人類的惡本性,就應該用不同的方法來嘗試。壹方面要曉之以情曉之以理,另壹方面要有自己的強硬態度。這樣,人才可能會變得積極,我們相信在某種程度上,加強法律制度並向人民灌輸法律思想肯定會成為好人。這裏所說的法學是我們現在法理學的前身,法學也是中國歷史上壹個單獨的治理學派。
雖然荀子是儒家文化的傳承者,但他並不局限於儒家思想。他在原有的思想文化中加入了自己的思想,與儒家思想互補但不矛盾。法律使人類更加意識到,為了不被這個社會淘汰,他們必須遵守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