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法律調整的範圍
法律調整的範圍是法律調整對象的邊界。由於主客觀因素的限制,法律調整不可能是萬能的,法律調整的對象具有壹定的邊界。法律調整的直接對象是社會關系參與者的意誌和行為。法律只能直接作用於人的意誌和行為,這是法律調整的特點。
第二,法律調整、保護和維護什麽。
法治快報提醒您: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壹條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三、法律調整過程的三個階段包括
1.第壹階段,法律的創造階段,是對社會關系作出法律規定,確定人們在特定情況下可以或應該做什麽,並禁止某些行為以使其符合統治階級的意誌。法律創造的結果是產生法律規範,為法律調整提供法律依據。法律調整的效率和法律制度的特征直接取決於法律的創造,法律的創造是法律調整的重要準備階段。
2.第二階段法律關系階段是法律規範的要求在社會生活中實現的階段,法律關系是法律作用於社會關系的壹種特殊形式。在法律規範生效的前提下,當某些法律事實出現時,根據法律規範的事先規定,某些主體將具有權利和義務,並形成特定的法律關系以使法律規範具體化。
3.第三階段,法律的實現階段,即特定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得以實現。此時,已經在法律關系中具體化的法律規範的事先規定已經轉化為法律關系主體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實際行為,使社會關系參與者符合國家意誌的行為和法律規範的要求在現實中得以實現;法律的實現是法律調整過程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