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鈞(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政務院委員、中央交通部部長、農工民主黨主席、NLD中央副主席),
羅隆基(全國政協常委、國務委員、中央森工部長、NLD中央副主席),
儲安平(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光明日報社總編輯),
陳仁炳(NLD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彭文應(法學家,上海NLD會員)
林熙玲
在這個圈子之外,還有壹個“剩男”,壹個名叫林熙玲的女性,原名程海國,1935出生於浙江溫嶺。1949之際,解放軍南下,還在杭上中學的程海國參軍入伍,成為25軍某師文藝隊的壹員。人民大學成立之初,他轉入法律系學習。年輕氣盛的她從當時文壇上炙手可熱的三位人物林默涵、李希凡和蘭陵的名字中取了壹個字,改名為林熙玲。她發表了壹系列文學評論,引起了爭議和批評,引起了人們的註意。1957整風運動期間,她在全國人大和北京大學做了壹系列演講,壹鳴驚人,被稱為“勇敢的化身”和“帶刺的玫瑰”。反右時,她成了“反黨深水炸彈”和“學生大右派”,被定為“極右分子”,留校監督勞動,後來因反革命罪被判刑。從此,她就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據說,在1968左右,經毛主席和周恩來特批,她被從勞改農場送到浙江武夷農業機械廠進行勞動改造。她身體虛弱,在寒冷的天氣裏患有哮喘。1972(1980)年,她隨丈夫和兩個兒子移居香港,後離婚定居加拿大。就是這樣壹個歷經滄桑的弱女子。人大相關人士送來康復材料時,以為她會感激涕零,滿是遺憾。沒想到,林熙玲卻置之不理,壹點也沒當回事。也許她極度怨恨和憤慨,也許她麻木不仁。結果,那普通的材料怎麽弄,怎麽弄回來!當年名噪壹時或臭名昭著的林熙玲,也成了不上不下的右派“余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