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降雨已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然而人工模拟降雪打造冬奥会场地,难度就大了不少。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将各国的关注点再次吸引到了北京这座城市。此前北京就举办过夏季奥运会,但举办冬奥会并没有那么简单。
北京的气候环境不适合大型雪地环境长时间保持原样,没有必要的比赛场地,冬奥会很多项目自然就没法开展。一些室内滑冰项目,还可以用人造冰面打造场地,但室外的滑雪场地,就需要依靠人工降雪才能打造出合格的比赛场地了。
在举办这届冬奥会之前,国内的团队花了5年时间,才突破了造雪机的核心技术。为何人工造雪难度那么大呢?奥运会的举办城市一般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要能提供必要的场地和申请成功,就可以举办奥运会。
但夏季奥运会的项目要求的场地更容易实现,而冬奥会很多项目都要在覆盖雪的赛道上进行,如果雪太薄或者量不够,自然就没法满足比赛的要求了。在造雪机发明之前,冬奥会的举办城市,会在前几年用冷库存储大量的积雪。
不过要维持存储的积雪保持原样,需要耗费很多电能,而且铺设十几公里长的雪地赛道,所要用到的积雪量很大,存储的积雪也难以满足需要。俄罗斯曾举办过冬奥会,在举办前几年就存了大量积雪。
然而建设场地的时候发现积雪不够,后来调了450台造雪机,才解决供雪不足的问题,为此俄罗斯花费了4000万元。中国举办冬奥会,也可以选择租用造雪机,不过出于长远发展冬季 旅游 和滑雪的需要,几年前就开始了造雪机技术的攻克。
造雪机跟人工降雨差不多,只不过是吹出小块的结晶冰。以往的造雪机是将低于5 的水跟空气混合,在零下25 的环境中结成冰块,将冰块用切削机切碎后随着空气喷出。这种人造雪跟自然界形成的雪花有较大区别,它不是很薄的雪花,而是5mm大小的片状冰。
在几十年前那种造雪机得到了普遍使用,不过后来人们出于比赛公平的需要,对造雪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片状冰铺设的雪道,跟自然界的滑雪赛道不同,颗粒更大导致雪道容易让运动员滑倒。
中国科研团队研发造雪机也伴随了艰辛历程,为了研发出能喷出符合要求雪花的造雪机,研究人员在野外零下20 的环境中作业,每天起早贪黑在多种环境条件下测试造雪机。
终于在2021年,研究团队研发出了多款适合不同环境条件的造雪机,为冬奥会的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国研发的造雪机,已经投入了实际使用,高山滑雪中心就用到了170台造雪机维护场地。
国产的造雪机跟之前的造雪机存在不同,不是采取将冰块切碎喷洒的方式,而是喷出雾状水滴,经过快速制冷形成更接近自然条件下的雪花。喷出的雪花尺寸从10 mm到0.3mm不等。
奥运会的雪地赛道并不像自然降雪形成的雪地,积雪密度要求达到自然雪积雪密度的5~13倍。运动员在雪道上多次滑雪,雪地赛道仍然能保持足够的光滑。
据了解,北京冬奥会的造雪工作持续了6周才完成了所有赛道的建设,人工造雪面积达到了125,000平方米。人造雪中也掺杂了一些防止积雪消融过快的物质,冬奥会的雪地赛道即使升温到十几度,积雪仍然能够继续稳定存在一段时间。#冬奥会# #造雪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