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程的具体目标体现在如下:
(1)自我意识方面。
(2)认知方面。
(3)情绪情感方面。
(4)意志方面。
(5)个性方面。?
(6)学习方面。?
(7)交往方面。
一般而言,中小学班级心理辅导主要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活动性原则。活动性是区别与其它课程的重要特点。班级心理辅导提倡用创设问题情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小调查、小测验等各种形式进行辅导;班级心理辅导的活动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要多种多样,喜闻乐见。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设计要求体现目标,围绕主题展开;在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过程中,讲授时间要明显比其它科目少,但是对讲授质量的要求更高:在活动前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活动中要启发学生自己思考;活动结束时要做好总结或帮助学生自己总结。
(2)系统性原则。班级心理辅导课程是以现代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一种干预活动方式,它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而是使学生心理变的健康起来。
因此,教师在设计辅导活动时,首先要注意的是如何将深奥的心理学理论通过浅显的活动形式表达出来,使学生明其理,正其行。同时,以科学的态度,依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成体系地、循序渐进地设置活动程序。
(3)开放性原则。班级心理辅导须让学生打开心锁,敞开心扉,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辅导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这就要求班级心理辅导课必须是开放型的。也就是在操作中,整个过程的组织形式和方式都应该是开放的,教师与学生的语言交流也必须是开放的,教师在非必须价值澄清的时候,要善于运用延时评价和模糊评价,给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机会。
同时,辅导时要适当防止学生过度的自我暴露,保护学生的隐私,避免心理上受到他人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