현재 위치 - 법률 상담 무료 플랫폼 - 회사 전체 - 维生素A简介
维生素A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缺乏维生素A的来源 5 维生素A的生理作用 6 维生素A的药理作用 7 维生素A的副作用 8 食物总维生素A生物活性的计算 9 人体内维生素A的贮存 10 食品添加剂维生素A 11 维生素A中毒 11.1 临床表现 11.2 治疗要点 12 维生素A的医学检查 12.1 检查名称 12.2 分类 12.3 取材 12.4 维生素A的测定原理 12.5 试剂 12.6 操作方法 12.7 正常值 12.8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12.9 附注 12.10 相关疾病 13 维生素A药典标准 13.1 品名 13.1.1 中文名 13.1.2 汉语拼音 13.1.3 英文名 13.2 来源含量 13.3 性状 13.4 鉴别 13.5 检查 13.5.1 酸值 13.5.2 过氧化值 13.6 含量测定 13.7 类别 13.8 规格 13.9 贮藏 13.10 制剂 13.11 版本 14 维生素A药品说明书 14.1 维生素A的别名 14.2 外文名 14.3 适应症 14.4 用量用法 14.5 注意事项 14.6 规格 15 参考资料 附: * 维生素A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wéi shēng sù A

2 英文参考

vitamin A [WS/T 476—2015 营养名词术语]

3 概述

维生素A(vitamin A)又称视黄醇(retinol),是紫萝酮衍生物的总称[1]。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1]。有维生素A1及维生素A2两种[1]。维生素A为某些代谢过程,特别是视觉的生化过程所必需[1]。

维生素A热稳定性较好,但是在空气中易氧化,遇紫外线更易被破坏[2]。维生素A有四种异构体,天然存在的主要维生素A,有侧链双键都是反式型(最大紫外吸收为325毫微米)和新维生素A型(最大紫外吸收在328毫微米)。维生素A易受空气氧化,可被氧迅速分解,对热不稳定,遇三氯化锑呈蓝色(最大吸收620毫微米)。维生素A及A2的鉴定除利用紫外吸收和上述显色反应的方法外,还有根据A缺乏症的老鼠角膜所起变化的恢复和生长恢复能力等生物学的方法。

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角膜干燥症(xerophth almia)、角膜软化症(keratomalacia)以及阻碍幼小动物的生长等。

4 缺乏维生素A的来源

维生素A又称也称维生素A醇、维生素A、抗干眼醇(axerophtol)、抗干眼病维生素。维生素A存在于动物的肝、乳和蛋黄中,有些蔬菜和水果中含有的胡萝卜素,可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因此又把胡萝卜素称为维生素A元[2]。类胡萝卜素有100多种,其中最重要的是β胡萝卜素[2]。其最好的来源是各种动物肝脏、鱼肝油、鱼卵、全奶、奶油、禽蛋等。维生素A包括A1及A2两种、A1即视黄醇,主要存在于海产鱼类肝脏中、A2是3脱氢视黄醇,主要存在于淡水鱼肝脏内,通常使用的是维生素A1的制剂。

在植物界里,含有β紫罗酮(ionone)环作为具有维生素A作用的物质,如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隐黄质(kryptoxanthin)(维生素A原)都存在(深绿色的叶片和果实中含量多)。

在动物中,大部分以脂肪酸脂的形态存在,肝脏中特别多(占体内总量的95%)、其它如肾脏、肺等也有少量发现,它以脂肪酸脂的形态从肠道中被吸收,胆计似乎可促进其吸收。

胡萝卜素在人体内的吸收率约为摄人量的1/3,而仅有一半摄入量的胡萝卜素转变为视黄醇,所以1微克胡萝卜素只相当于0.617微克的视黄醇。胡萝卜素大部分在肠里变为维生素A,余下的少量是在肝脏中变为维生素A,不过实际被利用的只有理论值的一半左右。所有的维生素A均来自于植物制造的胡萝卜素类。过多给予维生素A,会产生毒性。维生素A吸收后血浆中的视黄醇(retinol)结合蛋白(分子量约2万),运往脏器。

5 维生素A的生理作用

维生素A的生理作用大体与网膜及网膜以外的组织脏器有关。在视网膜中,以维生素A醛,即视黄醛(retinal)的形态与视蛋白结合,形成视紫质,与视觉有关。在其它脏器,是作为维生素A酸(视黄酸)参与粘多糖的生物合成,保持上皮细胞,软骨及生物膜的功能。

维生素A对维护夜视功能有重要作用,维生素A可以促进感弱光的视紫红质的合成,缺乏维生素A就会引起夜盲。维生素可维护上皮细胞组织的健康,防止皮肤干燥,毛囊角化,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干眼病。

维生素A可促进生长发育,延长寿命,保护视觉与上皮细胞。维生素A可促进生长发育,这一点对婴幼儿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维生素 A缺乏,则生长停滞,发生夜盲症、干眼病等疾病。

维生素A的量以前用国际单位(I.U.)表示1965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不再使用国际单位,直接用视黄醇表示。1国际单位维生素A0.3微克视黄醇。

维生素A与正常视觉有密切关系,为骨骼正常生长所必需,有助于细胞的增生与生长,并对上皮的正常形成,发育以及维持十分重要。近年证实,维生素A有延缓或阻止前病变,防止化学性致癌物作用,特别是防止上皮恶性肿瘤的作用。通过血清维生素A定量测定,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有很大意义。

成人每天需要量是维生素A 2000—2500Iu,β胡萝卜素约6000IU,1IU维生素A 0.3微克,β胡萝卜素0.6微克。

6 维生素A的药理作用

维生素A可增强免疫系统,帮助细胞再生,保护细胞免受能够引起多种疾病的自由基的侵害。它能使呼吸道、口腔、胃和肠道等器官的黏膜不受损害,维生素A还可明目。

7 维生素A的副作用

每天摄入3毫克维生素A,就有导致骨质疏松的危险。长期每天摄入33毫克维生素A会使食欲不振、皮肤干燥、头发脱落、骨骼和关节疼痛,甚至引起流产。

8 食物总维生素A生物活性的计算

维生素A有多种化学形式,每种有不同的生物活性。为了计算总维生素A生物活性,常常需要测定食物中不同形式的维生素A,包括视黄醇、β胡萝卜素和其他类型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的生物活性通常用视黄醇当量(retinol equivalent, RE)来表示。计算总的维生素A生物活性使用下列公式:

维生素A(μgRE)视黄醇(μg)+β胡萝卜素(μg)/6 + 其他类型的胡萝卜素(μg)/12

在植物性食物中仅有胡萝卜素,没有视黄醇,而绝大部分动物体内仅有视黄醇。

视黄醇、胡萝卜素的国际单位与视黄醇当量间的转换关系如下:

1μgRE 维生素A 1μg视黄醇 3.33IU维生素A 6μgβ胡萝卜素 10IUβ胡萝卜素 9 人体内维生素A的贮存

维生素A在人体主要贮存于肝脏,贮存量的多少与摄入量和其他因素有关,随年龄而递增,但老年人明显低于青年人,儿童贮存能力较差,因此较易缺乏。当食物中无维生素A摄入时,每天肝中损失约为其总量0.5%。

10 食品添加剂维生素A

维生素A可用作食品营养强化剂, *** 如下[3]:

食品分类号

食品名称

最大使用量(g/kg)

01.02.02

风味发酵乳

600 ?g/kg~1000 ?g/kg

01.06.04

再制干酪

3000 ?g/kg~9000 ?g/kg

11 维生素A中毒

维生素A(维生素甲、视黄醇、甲种维生素)具有促进生长,维持上皮组织如皮肤、黏膜、角膜等正常功能的作用,并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参与体内多个氧化过程,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维生素A缺乏者将生长停滞,生殖功能衰退,皮肤干燥、粗糙,并发生眼干燥症及夜盲症。口服极易吸收,贮存于肝脏中,几乎全部在体内代谢分解,并由尿及粪排出。临床用于维生素A缺乏症,如眼干燥症、夜盲症、角膜软化症和皮肤粗糙症,另外用于需要补充维生素A的儿童孕妇。[4]

维生素撮入量过多,可造成中毒。慢性维生素中毒表现为食欲不振、毛发短落,口角皲裂、肝脏肿大等,急性维生素中毒可出现颅内压增高、恶心、呕吐、嗜睡、前囟门膨出等症,严重者可造成死亡。维生素A摄入量过多,一般是指长期服用高于正常量数十倍以至数百倍的维生素A。[2]

11.1 临床表现

[4]

成人剂量超过100万U/次,小儿超过30万U/次,致急性中毒,表现为:

1.剧烈头痛头晕、精神迟钝,婴儿可有前囟膨隆及颅内压增高等。

2.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痛、肝大、压痛。

3.皮肤潮红、瘙痒、毛发干枯脱落、口唇皲裂,中毒后可有蜕皮等。

11.2 治疗要点

[4]

1.误服超剂量立即予催吐、洗胃、导泻。

2.停服药物及富含维生素A食物,症状多于停药1~2周后可消失。

3. 10%葡萄糖液或糖盐水静点,口服大剂量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

12 维生素A的医学检查 12.1 检查名称

维生素A

12.2 分类

血液生化检查 > 血清维生素测定

12.3 取材

血液

12.4 维生素A的测定原理

在β胡萝卜素测定的基础上,将石油醚蒸发,残渣溶于三氯甲烷中,加入三氯化锑试剂,其中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均能生成在620nm有吸收峰的短暂的蓝色离子复合物,称为CarrPrice反应。

12.5 试剂

(1)三氯甲烷:用无水氯化钙吸除三氯甲烷中可能存在的水分后,贮于密塞玻璃瓶中保存。

(2)25%三氯化锑氯仿溶液:配制时使用干燥的量具,配置后盛于干燥密塞的棕色玻瓶内,以免三氯化锑分解。

(3)二氧化化碳气体:使用时通过无水氯化钙瓶除水,流速为6~7L/min。

(4)维生素A标准液(4000μg/L):可用维生素A乙乙酸盐(如Sigma产品)或维生素A(Eastman Kodak公司)制备。

12.6 操作方法

(1)吸取上述测定β胡萝卜素后的石油醚提取液4.0ml于干燥比色皿内,再置于干燥管内(图1),放在50℃水浴中,小心吹入干燥二氧化化碳气体,勿使石油醚提取物溅出,直至完全干燥(无气味)。

(2)立即于残渣中加入三氯甲烷0.5ml,以防维生素A氧化破坏。

(3)取出比色皿,再加入乙酸酐1滴混匀以防止可能存在的水分使显色液发生混浊。

12.7 正常值

荧光分光光度法

早产儿新生儿:0.52~0.78μmol/L

儿 童:0.87~1.56μmol/L

成 人:1.12~3.14μmol/L

12.8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1)降低:维生素A缺乏缺乏症(夜盲症、干眼症、角膜软化病)、脂类吸收不良综合征、毛囊角化增生症、锌缺乏症、肝损害、阻塞性黄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外伤等。

(2)升高:维生素A过剩症、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12.9 附注

抽血前不宜食用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乳品、蛋类等。

12.10 相关疾病

早产、早产儿、干眼、黄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13 维生素A药典标准 13.1 品名 13.1.1 中文名

维生素A

13.1.2 汉语拼音

Weishengsu A

13.1.3 英文名

Vitamin A

13.2 来源含量

本品系用每1g含270万单位以上的维生素A醋酸酯结晶加精制植物油制成的油溶液。含维生素A应为标示量的97.0%~103.0%。

13.3 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油溶液或结晶与油的混合物(加热至60℃应为澄清溶液);无臭;在空气中易氧化,遇光易变质。

本品与三氯甲烷、乙醚、环己烷或石油醚能任意混合,在乙醇中微溶,在水中不溶。

13.4 鉴别

取本品1滴,加三氯甲烷10ml振摇使溶解;取2滴,加三氯甲烷2ml与25%三氯化锑的三氯甲烷溶液0.5ml,即显蓝色,渐变成紫红色。

13.5 检查 13.5.1 酸值

取乙醇与乙醚各15ml,置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液5滴,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至微显粉红色,再加本品2.0g,振摇使溶解,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酸值应不大于2.0(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Ⅶ H)。

13.5.2 过氧化值

取本品1.0g,加冰醋酸-三氯甲烷(6:4)30ml,振摇使溶解,加碘化钾的饱和溶液1ml,振摇1分钟,加水100ml与淀粉指示液1ml,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滴定至紫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不得过1.5ml。

13.6 含量测定

取本品,照维生素A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Ⅶ J)项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即得。

13.7 类别

维生素类药。

13.8 规格

(1)每1g含维生素A 50万单位? (2)每1g含维生素A 100万单位

13.9 贮藏

装于铝制或其他适宜的容器内,充氮气,密封,在凉暗处保存。

13.10 制剂

(1)维生素A软胶囊? (2)维生素AD软胶囊? (3)维生素AD滴剂

13.11 版本

《中华人民***和国药典》2010年版

14 维生素A药品说明书 14.1 维生素A的别名

甲素;甲种维生素;抗干眼病醇;视黄醇;维生素甲 , 抗干眼病维生素,维生素A

14.2 外文名

Vitamin A ,Arovit, Alphalin,AntiInfective Vitamin, Aoral, Retinol,Vogan

14.3 适应症

1.用于维生素A缺乏症,如夜盲症、干眼病、角膜软化症和皮肤粗糙等。

2.用于补充需要,如妊娠、哺乳妇女和婴儿等。

3.有认为对预防上皮癌、食管癌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14.4 用量用法

1.严重维生素A缺乏症:口服:成人每日10万单位,3日后改为每日5万单位,给药2周,然后每日1~2万单位,再用药2个月。吸收功能障碍或口服困难者可肌注,成人每日5~10万单位,3日改为每日5万单位,给药2周,1~8岁儿童,每日0.5~1.5万单位,给药10日;婴儿,每日0.5~1万单位,给药10日。

2.轻度维生素A缺乏症:口服:每日3~5万单位,分2~3次服,症状改善后减量。

3.补充需要:成人每日4000单位,哺乳妇女每日4000单位,婴儿每日600~1500单位,儿童每日2000~3000单位。

14.5 注意事项

1.长期应用大剂量可引起维生素A过多症,甚至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以6个月至3岁的婴儿发生率最高。表现为食欲不振、皮肤发痒、毛发干枯、脱发、口唇皲裂、易激动、骨痛、骨折、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前囟宽而隆起),停药1~2周后可消失。成人1次剂量超过100万单位,小儿1次超过30万单位,即可致急性中毒。不论成人或小儿,如连续每日服10万单位超过6个月,可致慢性中毒,需注意。

2.孕妇的维生素A用量,每日不超过6000单位。

3.大剂量长期使用,会出现厌食、腹泻、感觉过敏、眼球突出、血中、凝血酶原不足及维生素C的代谢障碍。

4.婴幼儿引起假脑瘤征、耳鸣、囟门膨出、脑脊液压增高、剥脱性皮炎、骨肥厚、干腄端杯形陷凹、反甲等。

5.肝功能失常往往伴有肝脾肿大、血钙增高及腹水等。

6.儿童、成人过多可引起皮肤、粘膜干燥及再生不良性贫血等。

14.6 规格

胶丸:5000u;2.5万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