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
剧本中出场的人物近50人,他们有的贯穿前后,有的瞬息即逝。出身经历大不相同,思想性格因人而异。他们的命运遭遇尽管各不相同,但无不随着时代在深沉变化。这众多人物,虽然作者着墨多少不一,但具有鲜明的性格。剧中这群栩栩如生的人物,使得《茶馆》的艺术生命之花常开不败。
作品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对祖传“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描写他虽然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终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剧作在国内外多次演出,赢得了较高的评价,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在剧作方面最成功的作品。它不是要讲述某个具体故事,而是要表现的是三个历史时期所代表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现状,用老舍的话来说,就是要“葬送三个时代”。《茶馆》的创作宗旨就在这里。
《茶馆》对旧时代大众精神危机的刻画主要借助于剧中的三个关键人物----王利发、秦仲义和常四爷来完成的。老舍通过对三个人物命运悲剧的凭吊,痛诉了那个时代的怪异和丑陋。剧本中语言的精妙运用,简洁、生动、传神、隽永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那都是北京语言的精华,都是老京都生活的沉淀。它们多彩而不杂乱,节奏明快又一气呵成。
《茶馆》是当代戏剧经典中的经典,是真正的艺术,语言幽默、风趣,讽刺很有力,深刻地体现了人们在旧社会时的生活、背景,深刻的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三个时代对人们的欺压,三个时代的统治的黑暗,真实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正本相。
现代作家王蒙曾这样说过:我认为《茶馆》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好的作品。作品的特点就是不煽情,语言平实、口语化,却最能表达深刻的感情,能让人落泪。
经典就是经典,永远不会被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