현재 위치 - 법률 상담 무료 플랫폼 - 온라인 법률 자문 - 面對國企經營效率低下,有哪些改革方案?
面對國企經營效率低下,有哪些改革方案?
國有企業競爭力低下的根源在於經營效率低下。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國有企業制度的內在缺陷,揭示國有企業運行機制中的弊端。

進壹步推進我國國有企業整體改革,要註意以下幾個關鍵點。

進壹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現代企業制度是以市場經濟和企業法人制度為基礎,通過建立有限責任制度,實現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新型企業制度。我國國有企業的企業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壹是企業制度不健全,既缺乏能夠覆蓋所有部門和人員、滲透所有領域和環節的管理制度,也缺乏生產經營的自我約束和防範機制;二是企業制度缺乏有效性,部分制度漏洞明顯、脫離實際,嚴重制約了制度的落實和可操作性;三是企業系統缺乏系統性和協調性,既沒有考慮各部門的特點及其相互關系,也沒有註意與企業整體發展目標保持壹致;四是企業制度執行不到位,缺乏執行信息的反饋和檢查,影響企業制度的修訂和進壹步推進。

針對上述問題,進壹步完善國有企業現代企業制度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壹是繼續推進公司股份制改革,優化企業國有控股比例,推進股權結構多元化,強化內部約束,規範股東行為,提高企業經營的靈活性和效率;二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以董事會建設為重點,充分發揮董事會決策作用,強化董事會內部制約和均衡建設,加強董事會綜合考核評價管理;三是建立領導人員分級管理制度,對不同類型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和同壹類型國有企業不同層級領導人員確定不同的選拔、激勵和約束機制;四是實行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企業薪酬分配制度,建立和完善與勞動力市場、公司經營業績和勞動生產率掛鉤的薪酬分配制度,確保薪酬分配的公平、效率、激勵和約束;五是深化企業內部用工制度改革,綜合運用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等用人方式,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確保實現合理的員工流動機制。

進壹步改革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是國家為實現提高國有資產運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目標,以資產所有者和使用者為目標,在產權基礎上進行的管理活動。我國國有企業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由政府主導,市場效應較弱。因此存在產權不清晰、結構封閉、社會參與度低等問題。

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進壹步改革應重點關註四個方面:資產監管機構的職能、授權資本管理制度、資本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以及資產的集中統壹監管。壹是國資監管機構在明確出資人職責和監管邊界的基礎上,建立完整的監管權責清單,推動國資監管從以企業為中心向以管資本為中心轉變。二是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要努力探索合理有效的經營模式,優化國有資本配置,完善國有資本布局,確保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目標的實現。三是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通過建立市場化優勝劣汰退出機制完善國有資本布局,鼓勵國有企業創新經營模式和商業模式,大力發展國際化經營,通過增強資本合理流動實現優化配置。四是建立健全國有資產集中統壹監管體系,規範監管制度,制定企業國有資產基礎管理規定,提高國有資產監管效能。

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國有資產流失是指國有資產出資人、管理人和經營者因主觀故意或過失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造成的國有資產損失。中國國有企業的國有資產不僅面臨著產權交易過程中中國資產評估缺失或低估造成的交易性損失,而且還面臨著傳統國有企業制度的盲目性和低效率造成的制度性損失。國有資產流失不僅帶來嚴重的資產收益損失,而且威脅到國有經濟的基礎。因此,在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必須註意加強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壹方面,從內部監督、外部監督和社會監督三個方面加強國有資產監管。不僅要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內部監事會、審計、紀檢監察、監察、法律、財務等部門的監督職責,還要加強出資人監督,完善外派監事會制度。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國有資產的信息披露制度和透明度,通過建立和完善國有資本監管體制和制度,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監管,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另壹方面,通過建立健全國有企業重大決策失誤和失職失責追究機制和國有資產監管問責機制,加強國有資產流失問題整改,依法追究相關人員刑事責任,切實保護國有資產。

國有企業改革是壹項系統工程,具有很大的復雜性、廣泛性和政策性。因此,進壹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然面臨壹定的困難,這些困難既有體制上的,也有非體制上的,既有歷史遺留的,也有改革過程中新產生的。我們需要在把握國企改革重點的基礎上解決難點,從而進壹步推動國企改革健康有效地進行。

商業國有企業改革的重點和難點

商業類國有企業是按市場化要求開展商業經營,依法自主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他們的主要目標是在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和增強國有經濟活力的基礎上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由於商業國企所處的行業和領域不同,面臨的重點和難點也不同。因此,有必要根據不同行業和領域的特點,從主營業務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國有企業和主營業務處於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領域的國有企業兩個方面進壹步分析中國商業國有企業的改革。

主營業務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

商業國有企業,如商業和制造業企業,其主要業務在充分競爭的行業和領域,位於大量民間資本存在的地區。在市場規則的前提下,企業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最終實現優勝劣汰。這類商業國企主要存在政企分開、經營不善等問題。

對於這類國有企業的進壹步改革,首先需要厘清企業與政府的關系。政府不再是企業唯壹的產權主體,而只是作為企業的出資人,在其出資份額的基礎上享有所有者權利和承擔所有者責任,企業享有自主生產經營的權利。因此,有必要進壹步推動實施政企分開,取消政府對企業的優惠政策和特權補貼,將企業變成普通的市場參與者,完全按照市場規則參與市場競爭,追求利潤最大化,實現優勝劣汰。二要實施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積極引入其他國有資本或非國有資本,實現股權多元化,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國有資本可以在實現政府調控經濟能力、保持經濟發展穩定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基礎上適當保留。三是建立綜合考核機制,重點考核企業經營業績指標、市場競爭力和國有資產增值保值情況。

主要業務涉及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的行業和領域的商業國有企業。

主要業務在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行業和領域的商業國有企業,其生產經營活動的目標壹方面是追求利潤最大化,另壹方面是服務於國家戰略,確保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運行。由於其生產經營活動的目的需要兼顧國家利益,因此往往受到政府特殊優惠政策的支持,從而導致市場壟斷的出現。

對於這類國有企業的進壹步改革,應在確保國有資本控股地位的基礎上,支持非國有資本參與,同時將競爭性部門與特殊業務部門有效分離,進行單獨運營和單獨核算。對於自然壟斷性國有企業,如鐵路運輸、水利基礎設施等企業,改革應重點確保企業實現盈虧平衡,同時避免追求利潤最大化並確保公眾基本需求的實現;對於具有稀缺資源的壟斷性國有企業,如開采礦產資源的企業,改革需要壹方面通過市場定價抑制對稀缺資源的過度需求,另壹方面通過資源稅抑制企業單方面追求經濟利潤導致的對稀缺資源的過度開采。

商業國企改革是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由於商業國有企業長期受政府幹預和影響,如何實現政企分開,增加市場競爭機制將是進壹步深化商業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難點。

公益性國有企業改革的重點和難點

公益性國有企業是以保障民生、服務社會為宗旨,向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非營利性企業。這些企業主要分布在基礎設施建設、公共事業和社會事業領域,如公共交通、鐵路、環衛、國防、衛生和義務教育等。公益性國有企業具有生產經營的產品與國民經濟發展相關、經濟活動存在壹定程度的壟斷和寡頭壟斷、社會效益高於經濟效益等特點。因此,在改革和發展中往往存在利用信息優勢謀取利益、效率低下和外部供給不足等問題。對於公益性國有企業的進壹步改革,應重點關註這幾個方面。

明確界定公益性國有企業的屬性和範圍。

明確界定公益性國有企業的屬性和範圍是進壹步改革的重要前提。公益性國有企業是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提供者,其本質屬性是公共性質。只有明確自身屬性及其所包含的範圍,才能科學確定其改革方向,同時在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基礎上,努力提高其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質量。

增加財政投入,加強政府監管

由於公益性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是為了保證特定的國家目標和社會目標的實現,因此在實現社會效益的同時必然會犧牲經濟效益的實現。因此,政府有必要提供資金支持,以維持企業的正常運營,避免企業因資金鏈斷裂而破產導致的日常生產生活乃至正常社會秩序的混亂。由於公益性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財政的支持,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實現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最優產出離不開政府的監管。政府壹方面需要制定激勵機制,鼓勵企業以較低成本獲得更高質量產出的公共產品和服務,另壹方面需要制定考核機制,實現公眾滿意。

建立有效的績效評估體系

有效的績效評價體系是對企業綜合經營狀況的科學評價,是企業未來改進和發展的重要指南。根據公益性國有企業的特點,在設計有效的績效評價體系時,應在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平衡長期和短期利益、經濟和社會利益,並以註重成本控制為原則,建立具有綜合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綜合績效評價體系。

在產權明晰的基礎上適當引入競爭。

在遵循產業發展規律的前提下,根據當前社會發展狀況,適當引入市場競爭,讓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公共產品和服務的特許經營,通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資本的競爭來推動公益性國有企業改革。

公益性國有企業改革面臨著如何正確區分商業性和公益性國有企業的難題。中國國有企業眾多,規模巨大。如何對它們進行分類將是進壹步推進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問題。無論是基於企業性質還是業務範圍,都需要進壹步分析研究。

正確認識國企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是深入推進國企改革的重要前提。只有認清國有企業的改革形勢,抓住國有企業改革面臨的重點和難點,才能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從而進壹步推動國有企業健康有效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