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順豐方面表示,這是快遞行業的普遍做法,而是否選擇這壹服務不會對快遞產生影響。據說如果收件人和發件人之間有爭議,可以提供憑證。
快遞公司說的好聽,其實是巧立名目亂收費。當面驗貨簽收快遞,發生糾紛後為客戶提供憑證,這是快遞公司的法定義務。收取費用的做法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
雖然他們回應說是否選擇這項服務不會影響消費者,但消費者很容易誤解為如果不檢查服務項目就不會享受相關權益,這會誤導消費者,侵犯他們的選擇權。
例如,我們去餐館吃飯時,老板說在明碼標價的菜單上多加壹塊錢可以提供新鮮健康的食材,不加這壹塊錢我們也可以正常用餐。這樣做可以嗎?當然不是。提供新鮮健康的食材是他們應該做的。
近年來,我國快遞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從2021年和1月來看,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84.9億件,同比增長124.7%。但與此同時,快遞行業的亂象也越來越多。
李女士在大連上大學,畢業後想把行李寄到長沙。然而,由於包裹的形狀與舊衣回收場的包裹相似,李女士的快遞被誤送到舊衣回收廠,大部分物品被當作垃圾銷毀。李女士說,行李總價值在1.5萬左右,但快遞公司只願意賠償300元,不願意道歉,這讓李女士非常不滿。
還有很多網友表示,自己明明告訴快遞小哥要把快遞送到家門口,但對方卻不聽自己的意見。即使工作是在快遞櫃中完成的,客戶也敢於直言不諱。
快遞行業亂象頻發的原因有很多。作為快遞員,工作任務很重,福利幾乎為零。各大公司為了拼命打價格戰,降低成本,使得快遞行業的人員流動性非常強,新人入職要經過壹個過程,非常容易出錯。
現在很多公司重視效率,輕視企業文化,用懲罰代替良性管理。他們只知道如何壓榨快遞員。這樣的話,怎麽能指望快遞員重視這個崗位呢?他們不會因為是壹家公司的快遞員而獲得榮譽。沒有榮譽,他們就不會有責任感。
快遞公司、客戶和快遞員之間的關系非常不對等。顧客作為付款人,應當享受相應的服務,並有權提出批評和意見。然而,有太多的公司被委托罰款。壹些快遞員因為差評而將憤怒轉移到客戶身上,威脅客戶,甚至向客戶的門口扔油漆,這使客戶不敢發出聲音。
其他公司仗著財大氣粗,無視相關法律法規,事故發生後態度強硬,因此許多客戶只能尋求媒體維權。
要讓快遞行業健康發展,就要實施更嚴格的監管措施,對損害客戶合法權益的行為做到零容忍,發現壹起、查處壹起。同時,應完善相關法律。目前,快遞行業的相關糾紛參照《郵政法》處理。但是,傳統的郵政快遞與現在的快遞有很多不同之處,出現了漏洞。只有及時堵住這些漏洞,客戶才能成功維權。
快遞行業也應該形成自律規範,繼續打價格戰,最終每個人都會受到傷害。有必要改革公司的福利制度和管理模式,績效考核方法應更加溫和。只有給員工足額繳納五險壹金,才能減少這個行業的人員流動性。
妳對這個消息怎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