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岡模式時期,雕像粗獷,氣勢磅礴,風格古樸,安靜內斂。後期臉型較瘦,剪肩長身,形象帥氣,風格優雅。這與北魏後期的社會風氣和環境有直接關系。
在向東西魏和北周北齊的過渡時期,風格多變,但總體上由露骨清象向淳樸過渡,為隋唐佛教雕塑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壹定的基礎。但由於連年戰亂和數次滅佛運動,這壹時期的佛像整體質量下降了不少。
到了隋唐時期,南北朝時期的佛像還在繼續,由於隋唐盛世的開啟,佛像開始呈現出理想化和自我發展的典型階段。總的來說,方圓謙和的容貌,豐潤的額頭,渾厚豐滿的造型,適中的比例,端莊秀麗的神態,高度理想化的審美,高度發達的經濟、政治、文化,造就了這壹時期完整的、暢通無阻的佛教雕塑藝術。堪稱中國佛像藝術的巔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