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0年到19年底這段時間,壹般被認為是西方社會學的奠基時期。這壹時期的社會學特征是:與哲學關系密切;(2)受實證主義影響較大;(3)建立社會學的目的是維護和協調現存的社會關系。
社會學學術規模的成長期是19年底到20世紀30年代。社會學的發展可以看作是對工業化、城市化、世俗化等現代性問題的積極回應,也可以看作是對社會合理化的理解和反思。社會學初創時期,社會學領域在歐洲大陸占據主導地位,遵循著與英國人類學和統計學相似的發展軌跡。然而,進入二十世紀後情況開始逆轉,越來越多的社會學家活躍在所謂的“英語圈”,即英語區。同時,社會學確立了自己的研究範圍和方法,獨立的學科體系基本形成,研究範圍越來越具體和專業化。早期的社會學家很少會局限於具體而狹窄的研究課題,如經濟學、法學、心理學、哲學等理論相關領域也是他們所關註的。自18世紀社會學創立以來,社會學的認識論、方法和研究框架壹直在經歷擴張和分歧,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這壹時期形成了以埃米爾·杜爾凱姆為代表的實證主義路線、以馬克斯·韋伯為代表的反實證主義路線和以美國芝加哥學派為代表的社會調查的傳統社會學研究局面。塗爾幹的社會學理論著眼於社會關系和社會團結,堅持社會意識和社會整體主義,主張對社會整體層面進行實證研究。同時,他也對社會異常現象和社會偏差感興趣。韋伯傾向於個人主義,即主張解釋具體社會行動和社會現象背後的個人動機和隱藏的秘密。他試圖驗證任何社會現象背後都有壹種無形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