현재 위치 - 법률 상담 무료 플랫폼 - 회사 전체 - 中国海工船舶装备差距是什么?
中国海工船舶装备差距是什么?

中国海工装备产业现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有生认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具备部分深水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建造能力。部分船企先后建成交付了第六代深水半潜钻井平台,工作水深在3000~3600 米,钻井深度可达 11000~15000 米。

其中,“海洋石油981”号已在南海服役,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此外,我国船企建造的全球首座圆筒型深水钻探储油平台、钻井船以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都属高端产品。

“海工装备制造能力的快速扩张,是中国在2014年超过韩国成为全球海工装备国际市场份额第一的主要原因。”黄平涛表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不少造船企业转型发展海工产品。至今,前后约有20多家企业承接了海工平台订单,约有100家企业承接了海工船舶订单。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有生认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具备部分深水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建造能力。部分船企先后建成交付了第六代深水半潜钻井平台,工作水深在3000~3600 米,钻井深度可达 11000~15000 米。

其中,“海洋石油981”号已在南海服役,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此外,我国船企建造的全球首座圆筒型深水钻探储油平台、钻井船以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都属高端产品。

吴有生也指出,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研发设计能力仍比较落后。虽然低端装备已具备完全自主设计能力,但是高端装备的设计、建造能力与欧美、韩国、新加坡等国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从海工装备自主设计和总包能力来看,除少数企业具有自升式平台设计、建造的自主知识产权,能进行基本设计外,多数企业主要还是采用国外的设计。半潜式等其他作业平台的核心技术基本依赖国外,主要标准受制于人。

大部分企业智能制造低端产品,即使能制造高端产品的企业,也不具备自主配套能力,有些产品还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需为此付出高额的专利费。

在海工装备配套设备方面,我国海工配套设备技术已有一定基础,有能力生产部分产品。由于其技术性能及可靠性要求更高,对安装维护有特殊要求,其研发及产业化难度较大。

目前,各种功能模块及动力、机械、化工、液流、电控设备等多数依赖进口,而且水下生产系统的自主设计制造能力非常薄弱。

在国家“863”计划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专项的支持下,我国海工装备配套设备的研发工作近来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国产动力定位系统(DP3)通过了海上实船试验并验收,国内首台3000米深水防喷器样机研制成功,3000米水深钻井隔水管接头技术取得突破。不过,这些成果要得到实际应用尚需时日。

参考资料:

中国报告网--中国海工装备产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