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具和玩具的不同点如下:
1、目的不同
蒙台梭利教具放置在准备的工作室里,有严格的使用规则,具有特定的教育意义。它能够帮助儿童生命的自然成长,心智的自我建构,实现系统的感官训练,并促进肌肉功能的协调发展,让儿童在操作过程中获取精神营养,实现自主教育,发展个体的潜能。
玩具则是以迎合儿童的喜好为目的,不具备教育意义,儿童可以随心所欲地玩耍。因此,玩具不具备培养儿童的专注力、意志力、纪律性等功能,对儿童的心智发展也不能产生启发性的作用。
2、形式不同
蒙台梭利教具大都源于生活中孩子熟悉的东西,无论是材质还是造型,都能给孩子一种真实感和亲切感,让儿童感受到自然界的界限与完美。教具的尺寸设计以适合儿童使用为准,充分尊重了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发展特征与进程。
玩具是以模仿现实为主,材质和大小都与真实物件相差甚远,且在设计上没有统一的标准,颜色与形状纷杂。特别是对现代科技的利用,一些电动玩具、游戏和动画片融入了不适合幼儿的光、电、声等特技效果,令儿童眼花缭乱,天马行空,注意力分散。
3、特征不同
蒙台梭利教具的设计以顺应幼儿的敏感期为基础,充分考虑了适用的年龄和范围,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使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自主地实现潜能开发,并达到循序渐进发展的目的。同时,在同类教具间也有明显的过渡,即系统性很强,只有在幼儿熟练掌握了上一阶段的教具操作的基础上,才能步入下一阶段。
玩具本身就没有系统性而言,它的操作方法更是随意和简单,不可能给予孩子系统的训练,也就很难帮助孩子稳步地发展智能,实现自我构建。
4、效果不同
蒙台梭利教具有 “错误控制”的功能, 这使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能够自行地发现错误,进行更正,不需要大人在旁边喋喋不休地指导和照看,从而确保幼儿自主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使教具提供的刺激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的专注力。
玩具不具有“错误控制”的功能,一般也没有规范的操作步骤可循,只能靠儿童的想象力。但是,这种由玩具而引发的想象力是杂乱无章的,没有明确的教育的目的,因而效果也就无法显现。同时,由于玩具在其应用过程中,儿童可以随心所欲、随其所好地随便使用或抛弃,这非常不利于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责任感与纪律性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