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用途 4 中文名称 5 英文名称 6 来源 7 β谷甾醇 7.1 结构式 7.2 分子式 7.3 分子量 8 菜油甾醇 8.1 结构式 8.2 分子式 8.3 分子量 9 豆甾醇 9.1 结构式 9.2 分子式 9.3 分子量 10 生产工艺简述 11 食用量 12 质量要求 12.1 性状 12.2 植物甾醇 12.3 植物甾醇的组成比例 13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14 参考资料 1 拼音
zhí wù zāi chún
2 概述植物甾醇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组分,通常多和高级脂肪酸或酯或以游离状态而存在。尤其多和油脂类***存于许多植物的种子和花粉粒中。一般植物油脂经过皂化转为可溶于水的钠肥皂或钾肥皂后,其中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的不皂化物中,可能含有多量的游离自醇。此外,甾醇也可和糖结合成甙的状态而存在于植物体中。
植物甾醇,是从玉米、大豆中经过物理提纯而得,具有营养价值高、生理活性强等特点。植物甾醇可通过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病的风险。植物甾醇具有良好的抗氧性。
3 用途其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化妆品、动物生长剂及纸张加工、印刷、纺织等领域,特别是在欧洲作为食品添加剂非常普遍,广泛用于食品中以降低人体胆固醇。
植物甾醇对人体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具有能够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促进胆固醇的降解代谢、抑制胆固醇的生化合成等作用;用于预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类的心脏病,对治疗溃疡、皮肤鳞癌、宫颈癌等有明显的疗效;可促进伤口愈合,使肌肉增生、增强毛细血管循环;还可作为胆结石形成的阻止剂。此外,植物甾醇还是重要的甾体药物和维生素D3的生产原料。
美国FDA分别对植物甾醇酯和植物甾烷醇酯的正确标识作了具体说明,对植物甾醇酯可作如下标识:“每份食物中至少含有0.65g植物甾醇酯,每天与其他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膳食一起服用两次,每天总服用量不少于1.3g植物甾醇酯,可降低心脏病发病率。
植物甾醇于2010年3月9日被批准为新资源食品[1]。
4 中文名称植物甾醇
5 英文名称Plant sterol
6 来源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塔罗油
7 β谷甾醇 7.1 结构式 β谷甾醇结构式 7.2 分子式C29H50O?
7.3 分子量414.71
8 菜油甾醇 8.1 结构式 菜油甾醇结构式 8.2 分子式C28H48O
8.3 分子量400.66
9 豆甾醇 9.1 结构式 豆甾醇结构式 9.2 分子式C29H48O?
9.3 分子量412.69
10 生产工艺简述利用大豆油等植物油馏分或者塔罗油为原料,通过皂化、萃取、结晶等工艺生产制得。
11 食用量≤2.4克/天
12 质量要求 12.1 性状白色粉末或颗粒
12.2 植物甾醇≥90%
12.3 植物甾醇的组成比例β谷甾醇≥30.0%
菜油甾醇≥15.0%
豆甾醇≥12.0%
13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