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兵器适合马战,短兵器适合步战,狭窄地区如小巷房屋等适合短兵。开阔地带如平原草原适合长兵器。
马战适合长兵器,一寸长一寸强,近身肉搏适合短兵器,一寸短一寸险。
平时打仗几乎都是长兵器,只有在近身肉搏百汇用短兵。符合人体力学。
每一种兵器都有它的优势劣势。
戈是中华特有的兵器,就像一把长柄镰刀,盛行于汉代以前,没有马镫时代不用双手马上根本坐不稳,一般骑兵战斗都坐在战车,你会发现戈其实根本不太方便使用,可是一旦配上战车就能在战场上收割生命,简直就是死神的镰刀,堪称古代坦克般的存在,后来马镫这种改变世界的利器发明后,戈慢慢被淘汰了。
南北朝盛行铁甲重骑兵,盔甲锻造已经有一定的规模,战争就是杀人,如果无法破开盔甲当然杀不了人,所以这时候主要兵器以破甲为主,如槊锤鞭锏等,其中以槊为代表,槊应该属于枪的一种,槊和枪的区别就是无论是锋刃还是杆身都比一般枪都要长,就像一把剑插到加长的枪杆上,其主要作用就是破甲,破甲几乎是槊诞生的理由。
槊是重兵器,古代很多猛将都是用槊的,程咬金秦叔宝尉迟恭正史里都是用槊的,宋代后骑兵少,加上槊的制造成本较高,这种骑兵杀器慢慢减少最后淘汰了。
剑其实作为一种礼器,其实不太适合战斗,佩剑的一般都是具有一定地位的人,一般都是配刀兵才是真正的杀器。
攻城武器
自春秋时期以后,攻城器械的功能可以大致地分为四种:进攻准备;掩护士兵;破坏防守设施;强行登城。
这四种功能则对应着不同的攻城器械。还有筑堙、火攻、水攻以及挖地道、挖墙脚和蚁附等等战法。对应这些不同的器械与战法,守方将必然地开始寻找种种克制的办法,以图解除进攻方带来的威胁。
在中国古代,最主流的攻城武器***有四种:
巢车(准备进攻)
中国古代一种设有望楼,用以登高观察敌情的车辆。车上高悬望楼如鸟之巢,故名。又名楼车。楼车的名称见于《左传》。宋官方编修的《武经总要·攻城法》中同时收录了巢车与楼车两种,并称楼车为望楼车。据其文字及附图所示,巢车的形制同于《通典》;而楼车的形制则较为复杂完备。
其车体为木质,底部有4轮,车上树望竿,竿上设置望楼,竿下装有转轴,并以6条绳索,分3层、从6面将竿固定,绳索下端则以带环铁橛楔入地下。这种望楼车当是宋代的。
公元前575年鄢陵之战时,楚***王曾在太宰伯州犁的陪同下,亲自登上巢车察看敌情。23年王莽军围攻昆阳时,造高10余丈的大型巢车,用来观察城内守军动态,称为云车。
轒轀车(掩护士兵)
为四轮无底木车,上蒙牛皮抵御城上箭矢,人在车中推车前行,可掩护士卒抵近城墙进行攻击,但无法直接破坏城墙。一车可藏十人左右。
《武经总要》:轀轒车,下虚上盖,如斧刃(其车梯盘勿施桄板,中可容人着地推车),载以四车轮,其盖以独绳为脊,以生牛皮革蒙之。中可蔽十人,坟隍推之,直抵城下攻厥。
在南北朝的时候经过侯景的改良成“尖头木驴”,据《太平御览》、《梁书》及《通典》,因《通典·兵典》的详细记载:梁将侯景反,兵逼建业,皆危惧。梁将羊侃为守城督,因伪称得外射书,云「邵陵王、西昌侯兵已至近路」,乃少安。贼为尖头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尽。
投石车(破坏防守设施)
利用杠杆原理抛射石弹的大型人力远射兵器,它的出现,是技术的进步也是战争的需要。中国象棋黑方的炮写作“炮”,就是投石车,火字偏旁的炮,古文中多指的是炮烙。春秋时期已开始使用,隋唐以后成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但宋代较隋唐更有进一步的发展,不仅用于攻守城,而且用于野战。
古书中的“抛石”、“飞石”指的就是投石车。古代西方投石车也是主要进攻手段之一,波斯人希腊人都曾经大量地使用过它。
投石车在春秋时期已开始使用,隋唐以后成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是古代战车的一种。上装机枢,弹发石块。因声如雷震,故名霹雳车。《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太祖(曹操)乃为发石车,击(袁)绍楼,皆破。绍众号曰霹雳车。”亦称“抛车”。指在车上用粗竹将石块抛击出去;作为攻坚的手段。其实投石车就是中国象棋黑方的“炮”。
南宋末年,蒙古攻占襄阳中(射雕里郭靖防守襄阳),就首次使用半自动投射的襄阳炮了。
这种抛石车在杠杆后端挂有一块巨大的铁块或石块,平时用铁钩钩住杠杆,放时只要把铁钩扯开,重物下坠,就能抛出石弹。由于人力需求较少,此炮比旧式前辈威力大得多,射程也更远,攻襄阳时,曾抛射近90公斤的石弹,将地面砸出 2米多深的弹坑。
这个就是蒙古的可调节落蛋点的抛石车,又称“回回炮”当年很先进。《明史·兵志》记载:“古所谓炮,皆以机发石。元初得西域炮,攻金蔡州城,始用火。”
云梯(强行登城)
古代的云梯,有的种类其下带有轮子,可以推动行驶,故也被称为“云梯车”,配备有防盾,绞车,抓钩等器具,有的带有用滑轮升降设备。一般认为,云梯的发明者是鲁国巧匠公输般(即鲁班),他曾为楚王制造云梯去攻打宋国。
此事的记载始见于《墨子·公输篇》。可是,关于攀梯攻城的战况,却早在公输般以前,在春秋初期的战争中就已经出现了。
到了唐代,云梯形制发生了改变,底架变大,梯身主体固定,在顶端增加了一个可以活动的副梯,可在登城途中临时架设调整,这样效率更高,保护效果也更好。
宋代云梯发展到高峰,底座变为以生牛皮包裹的车,推梯的人在里面,将主梯也设计为两段,并采用了折叠式结构,中间以转轴连接,其形制大体类似于当时通行的折叠式军用便桥。
后记:
从部落社会野蛮人的小打小闹,到现代文明动辄百万千万的全球大战,可以说,战争一直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即便将来,战争也是资源、信念、意志与智谋的对抗。
中国古代8大攻城武器
.巢车
巢车又名楼车,主要作为古代攻城的战略性武器存在,是一种专供观察敌情用的瞭望车,车底部装有轮子,可以推动,车上用坚木竖起两根长柱,柱子顶端设一辘轳轴 (滑车),用绳索系一小板屋于辘轳上,板屋高9尺,方4尺,四面开有12个瞭望孔,外面蒙有生牛皮,以防敌人矢石破坏。屋内可容纳两人,通过辘轳车升高数丈,攻城时可观察城内敌兵情况。公元前575年鄢陵之战时,楚***王曾在太宰伯州犁的陪同下,亲自登上巢车察看敌情。23年王莽军围攻昆阳时,造高10余丈的大型巢车,用来观察城内守军动态,称为云车。
宋代又出现一种将望楼固定在高竿上的“望楼车”。这种车以坚木为竿,高8丈,顶端置板层,方阔5尺,内容纳一入执白旗瞭望敌人动静,用简单的旗语同下面的将士通报敌情。将旗卷起表示无敌人,开旗则敌人来;旗竿平伸则敌人近,旗竿垂直则敌到;敌人退却将旗竿慢慢举起,敌人已退走又将旗卷起。望楼车,车底有轮可来回推动;竖杆上有脚踏橛,可供哨兵上下攀登;竖杆旁用粗绳索斜拉固定;望楼本身下装转轴,可四面旋转观察。这种望楼车比巢车高大,观察视野开阔。后来随着观察器材的不断改进,置有固定的瞭望塔,观察敌情。
二.木幔
木幔,是古代一种装有木板作掩护的攻城车。是古人在攻城在对付守城方类似箭石等投掷物时想出的办法,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用草、布、木、皮等各种材料造出一大块东西,挑起悬挂在城墙外,就能对抛射物进行缓冲。它们被称为“籍幕”、“布幔”、“木幔”、“篱笆”、“皮帘”等。《宋书·武帝纪上》:“ 张纲 治攻具成,设诸奇巧,飞楼木幔之属,莫不毕备。”《通典·兵十三》:“以板为幔,立桔槔於四轮车上,悬幔逼城堞间,使趫捷者蚁附而上,矢石所不能及,谓之木幔。”
三.轒轀车
轒轀(fényūn)车,古代攻城武器名。为四轮无底木车,上蒙牛皮抵御城上箭矢,人在车中推车前行,可掩护士卒抵近城墙进行攻击,但无法直接破坏城墙。一车可藏十人左右。据《武经总要》记载:轀轒车,下虚上盖,如斧刃(其车梯盘勿施桄板,中可容人着地推车),载以四车轮,其盖以独绳为脊,以生牛皮革蒙之。中可蔽十人,坟隍推之,直抵城下攻厥。
在南北朝的时候经过侯景的改良成“尖头木驴”,据《太平御览》、《梁书》及《通典》,因《通典·兵典》的详细记载:梁将侯景反,兵逼建业,皆危惧。梁将羊侃为守城督,因伪称得外射书,云「邵陵王、西昌侯兵已至近路」,乃少安。贼为尖头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尽。
为增加行车的安定性,该器具路轮又增加成为六个,车长为一丈五尺(4.7 公尺),高八尺(2.504公尺)。《武备志.军资乘攻二》记载:古时攻城战车。六轮,上横大木为脊,长一丈五尺,高八尺,上尖下方,外蒙以生牛皮,内载十人;推逼城下,以攻城作地道。
四.撞车
撞车,是中国古代量破坏城墙或城门的主要兵器,靠冲撞的力量破坏城池的防御措施。《三才图会·器用五·撞车图说》记载:“撞车:上设撞木,以铁叶裹其首,逐便移徙,伺飞梯临城,则撞之。”
五.临冲
临冲,又称临冲吕公车或吕公车,相传此车便是由姜太公发明的,因其受封于吕地,所以尊称为吕公。而实际上,临冲吕公车最早成型应该追溯到宋代,明代才有较多应用。
临冲吕公车是古代一种巨型攻城战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战车。车高数丈,长数十丈,车内分上下五层,每层有梯子可供上下,车中可载几百名武士,配有机弩毒矢,枪戟刀矛等兵器和破坏城墙设施的器械。进攻时众人将车推到城脚,车顶可与城墙齐,兵士们通过天桥冲到城上与敌人拼杀,车下面用撞木等工具破坏城墙。这种庞然大物似的兵车在战斗中并不常见,它形体笨重,受地形限制,很难发挥威力,但它的突然出现,往往对守城兵士有一种巨大的威慑力,从而乱其阵脚。
1621年,明熹宗派朱燮元守备成都,平息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的叛乱。当时,叛军将成都团团围住,昼夜攻打,用钩梯爬城,在城外垒土山,设工事,居高临下,用强弩射城上守兵。守军用火炮、火箭反击,双方相持不下。这天城外忽然喊声大起,守军发现远处一个庞然大物似的战车用许多牛拉着,向城边接近,车顶上一人披发仗剑,装神弄鬼,车中数百名武士,张强弩待发,车两翼有云楼,可俯瞰城中。战车驱近时,霎时毒矢俱下,城上守兵惊慌失措。朱燮元见状沉着若定,告诉官兵这就是吕公车。立即命令架设巨型石炮,以千钧石弹轰击车体,又用大炮击牛,牛回身奔跑,吕公车顿时乱了阵脚,自顾不暇。
六.云梯
云梯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古代攻城器具,是古人用于攀越城墙攻城的用具。它并不是很多影视作品中最常见到的那种,长得像一个竹梯的东西。这种器具有的种类其下带有轮子,可以推动行驶,故也被称为“云梯车”,配备有防盾,绞车,抓钩等器具,有的带有用滑轮升降设备。 云梯的发明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鲁国能工巧匠公输盘(鲁班),其时楚惠王为了达到称雄目的,命令公输盘制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架云梯。《淮南子·兵略训》许慎注曰“云梯可依云而立,所以瞰敌之城中”说明云梯另外一个用途可以登高望远侦探敌情。
战国时期的云梯,从战国水陆攻战纹铜鉴所示图案判断 ,系由3部分构成:底部装有车轮,可以移动;梯身可上下仰俯,靠人力扛抬,倚架于城墙壁上;梯顶端装有钩状物,用以钩援城缘,并可保护梯首免遭守军的推拒和破坏。唐朝的云梯比战国时期有很大改进:梯身(主梯)以一定角度固定装置在底盘上;在主梯之外,又增设一具活动的上城梯(副梯),其顶端装有一对辘轳,登城时可以沿着城墙壁面上下滑动,谓之飞云梯;云梯的底部则“以大木为床,下置六轮”。由于主梯采用了固定式装置,简化了架梯程序,缩短了架梯时间,而活动的上城梯的设计,则大大降低了云梯在接敌前的高度。攻城时只需将主梯停靠城下,然后再在主梯上架设上城梯,便可“枕城而上”,从而减少了敌前架梯的危险和艰难,同时又保证云梯在登城前不过早与城缘接近,免遭守军破坏。宋朝的云梯结构有了更大的改进,采用了中间以转轴联接的折叠式结构,并在梯底部增添了防护设施。此外,上城梯(副梯)也出现了多种形式,有飞梯、竹飞梯、蹑头飞梯等。这些改进,使登城接敌运动简便迅速。明朝以后,由于火器的迅速发展,这种笨重的木制云梯也逐渐被废弃,推出历史的战争舞台。
七.壕桥
壕桥又称为“飞江”或“飞桥”,是古人为了通过城外的壕沟或护城河等障碍,作为攻城军机动性的便桥。我国自战国时代便有使用壕桥的纪录,根据《六韬·虎韬·军用》的纪录中有:“渡沟堑飞桥,一间广一丈五尺(4.7公尺),长二丈(6.26公尺)以上,着转关、辘轳、八具,以环利通索张之。”由此可知宋代之前我国在壕桥的发展方面已极为成熟,不但应用了销轴、辘轳等机械装置,其桥宽达一丈五尺,若一次使用八具,可以提供宽达十二丈(37.56公尺)的正面供部队通过。
《武经总要》记载,宋时壕桥已普遍装上轮子,做成车型,以便推徙。所载的宋代壕桥类器材总***有五种,壕桥的宽度是视城壕或护城河的宽度而定,这些壕桥多半是在围城时攻方观测后就地取材制作的。为了运输的方便,壕桥的桥座下有两个大轮子,以便攻城军可以出其不意的部署壕桥,使部队迅速通过桥面,进行攻坚作业。为了确保桥面的安定性,壕桥的前端有两个用来固定的小轮,当小轮陷入对岸的土壤中,就可以使桥更为稳定,此种特殊设计比起前代用许多绳子固定的方法,显然较为进步。而到了唐代,护城河宽达二丈。制造壕桥不易找到巨大木材;桥过长时,使用也不便。 所以当壕沟或护城河过宽时,则利用机构较为复杂的折叠桥。
八.投石车
投石车想必大家也不会陌生,它是利用杠杆原理抛射石弹的大型人力远射兵器,它的出现,是技术的进步也是战争的需要。如中国象棋黑方的炮写作“炮(石包)”,就是投石车,火字偏旁的炮,古文中多指的是炮烙。春秋时期已开始使用,隋唐以后成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但宋代较隋唐更有进一步的发展,不仅用于攻守城,而且用于野战。古书中的“抛石”、“飞石”指的就是投石车。
最初的投石车结构非常简单,只是用一根巨大的杠杆,长端是用皮套或是木筐装载的石块,短端系上几十根绳索,当命令下达时,数十人同时拉动绳索,利用杠杆原理将石块抛出。中国战争史上投石车首次大规模使用,应当是李信攻楚的时候,楚军秘密准备了大批投石车,当秦军渡河时突然同时发射,无数尖利的石块乌云般砸向秦军,二十万秦军全面溃败,李信自己也兵败自杀,可见当时投石车的威力,堪称古代远攻武器之王。随着技术的发展,投石车也越来越先进,很多三国游戏中的“霹雳车”就是战国时代投石车的改进形。
中国的投石车在宋代到达高峰,宋代兵书《武经总要》中记载,“凡炮,军中利器也,攻守师行皆用之”,足见对投石车的重视,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八种常用投石车,其中最大的需要拽手250人,长达8.76米,发射的石弹45公斤,可射90步,即140多米。也许《武经总要》可能是出于保密或者故意误导敌人的目的,将发石车的射程大大缩小了,实际上根据别的古籍记载和现代科学计算模拟,这种投石车的发射距离不少于500米,这在冷兵器时代,可说是超远程打击了。中国是北宋-南宋时期发明的对重式投石车,金国在灭亡北宋的汴京之战中,一夜之间架设抛石车5000余座,在汴京长达50里的城墙外同时向心突击,金军发射了无数的石弹,以至于汴京郊外当时竟然再也找不到石块!攻城时先将护城河填平,而后万炮齐发,再辅以大量强弩,一举击溃守城部队的部署,进而出动与城墙等高、可容纳80人的巨型攻城车对城池展开登城战。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时壮观的发射场面,简直不逊于现代战争规模的火力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