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空关系是视听语言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但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空关系并不仅限于寻找形式上的剪辑点,在前苏联电影《这里黎明静悄悄》中有一个非常杰出的镜头关系的范例。 在上集的结尾,准尉和索妮娅两人一起观察河对面的动静,他们发现在河对岸森林边的小路上出现德国鬼子。他俩数着“一个、两个”,镜头切回到准尉和索妮娅,当镜头再拍对岸的森林时,从树林里出现了第三个德国鬼子。这时镜头就像是准尉和索妮娅的眼睛,一直拍摄河对岸的森林,观众可以听到画面外似乎是画面背后的空间里索妮娅、仁妮娅、丽莎、丽达紧张的声音轻声数着:三个、四个、五个、六个……六个、七个……。
这种视听处理手段打破了电影的画框扩展了空间。观众如同四位女战士一样用眼睛看着河对岸的德国鬼子,和他们一起默默地数着鬼子的数量。观众的“参与”和影片中的女战士一样紧张。 最后当镜头再次切到索妮娅和准尉时,她又重复了一句:十六个。稍隔了一会儿,近处传来一声布谷鸟叫,然后远处一声布谷鸟叫,近处又一声。切! 现实时空的红衣姑娘转过身来,静静地听着布谷鸟叫了三声。然后对着森林说:“布谷鸟,布谷鸟,你说我能活多久。“她开始数数,数到八上集完。这个落精彩之处就在于剪辑点的选择。前后两个镜头之间没有逻辑和形式上的关系,一个是黑白,一个是彩色;一个是过去时空,一个是现在时空。
黑白段落的布谷鸟叫出第三声之后马上切到彩色段落红衣少女回头的动作,给观众的感觉似乎是红衣少女听见了过去战争时空中的布谷鸟声。这是电影时空构成的绝妙之笔,视听的流程以及剪辑的紧凑,使观众不但不会对这两个反差极大的镜头产生跳跃之感中断观看的参与行为,反而是在心理上加以补充:“两个时空的对比”。观众自然会将索妮娅们面对着数量大大超过她们的敌人的战争时代和这位和平时代嬉笑着在数布谷鸟声算命的姑娘做出对比和评价。 电影使用的是视听语言。这一段的视听语言胜过了千言万语的宣教式的对话。生动、质朴的视听语言能激起了观众深刻的思考,使观众参与创作者的反思。由此可见越是深遂的思想感情就越需要质朴的语言,不是制作者的喋喋不休的说教和花样繁多的特技可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