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奇伟先生是中国藏獒协会的会长现任中国犬业协会理事中国藏獒俱乐部副主席中国藏獒评审员之一等荣誉职位。
彭奇伟是我国第一批进藏买卖藏獒的养獒户 彭奇伟讲述了养獒人淘第一桶金的经历:“藏民都是特别好的人,特别厚道,对客人尊重。一些狗贩子会想尽各种办法,用请吃饭、送礼等方式把藏獒换出来。”獒市火热。山东的彭奇伟也是獒市中的红人。作为中国第一批养獒者,及第一个拿下藏獒大赛冠军的养獒人,他说来说去提的还是自己对藏獒的那份喜欢,就像任何藏獒爱好者一样,说起藏獒的时候,声音激动响亮,好像就在说自己有出息的儿子一样。
赴藏淘獒:发现一只就往家里拉
彭奇伟之前是开餐馆的,他说自己没有文化。“如果我有文化,我就会把养獒经历写出来”。他说养獒绝对不是什么低级的职业,而是很高尚的。
他本来就是一个和狗有着天生缘分的人。在养藏獒之前,曾经养过圣伯纳、马斯蒂夫等各种国外的犬,但当他1994年开始了藏獒养殖之后,就把其他所有的犬类都“抛弃”了。
1991年春节的时候,他在邮局汇款的时候发现了一本名叫《名犬120种》的画册,是北京昌平一个合资的养殖场办的,他看到了里面一张藏獒的照片。“第一眼看到就把我震撼了,它那股杀气、霸气,让我们这些爱动物的人如痴如醉”。
上世纪90年代初正好是中国最先一批赴西藏淘“藏獒”的热潮,山东的彭奇伟、河南的王占奎和北京的苏富比成了这股浪潮的领先者。一开始,彭吃了不少亏,“当时也不懂,结果买了不少藏狗,就是等级很差,被淘汰出来的藏獒,花了不少冤枉钱。”当时的彭奇伟就像个冲动的小孩一样,别人说什么信什么,“发现一只就往家里拉。”“当时藏民还不知道藏獒值钱,后来大量的人涌入当地,才知道原来藏獒也是很值钱的。”也不是所有藏民都愿意卖藏獒,一般彭会找一些会说藏话的向导,和藏民沟通。
还有一些狗贩子会想尽各种办法,用请吃饭、送礼等方式把藏獒换出来。“藏民都是特别好的人,特别厚道,对客人尊重。”于是,淘“獒”者彭奇伟就用了3万到5万的价格买进了不少藏獒。
彭奇伟经营的就是藏獒繁殖场,他一般会把6个月以内的幼犬卖出,长大了的犬被淘汰的就送人,很优秀的则自己留着,还会参加各种比赛。
“比赛不用训练什么,更像是个选美大赛,看外观美不美”。
他并不是不重视基因方面的科学考虑,“我们最早开始养獒的人,都是自己把基因搭配搞明白的”,在他看来,纯种包括颜色、骨架结构等外在的东西和内在的基因。“我先看重内在的东西,然后才看外在的”。外在的如獒犬骨架的结构、协调程度等等,在他看来全凭经验,“养多了就懂了”。
而且,犬类还总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的缺陷,比如名叫“后髋骨移位”的遗传疾病,这个病在6个月之前看不出来,但6个月之后就慢慢看得出来了。
“它们会屁股小,因为髋骨移位,身体形状不好,肌肉也不发达,后腿无力,甚至外八字,内八字。就是再好的犬,有基因缺陷,也不适合做种犬。”养獒这么多年,彭奇伟同意内地的环境是会对一些犬产生退化作用。“高原牧区中只要你是敌人,就是你在马上,它都会把你拽下来,速度特别快,而高原下面人多了,环境也复杂一些。”不过,他表示,如果父母都凶猛的话,生下的孩子也还是凶猛,这都是基因决定的。“真正有灵性的牧犬,凶猛程度是不会减退的”。
彭奇伟说自己没有把藏獒往宠物方面养。“藏獒就是藏獒,不是宠物”。他尤其反对没有条件的人养獒。“你住楼房,就是再喜欢獒,也没有这个生活空间,你没法带下楼随便遛狗。”他觉得至少要有个“藏獒就是藏獒不是宠物”农场或厂房之类的大空间,才能给予藏獒足够的空间,而且需要一个大铁笼子,客人来后就可以控制。
彭奇伟先生, 本着宏扬藏獒文化为基础开展养殖、繁育、科研、獒友会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