현재 위치 - 법률 상담 무료 플랫폼 - 회사 전체 - 广东经济的“特区引擎”:深圳领跑,“珠汕”迎来新机遇
广东经济的“特区引擎”:深圳领跑,“珠汕”迎来新机遇

1980年,我国为了实现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设立了四大经济特区。其中,除了福建厦门外,深圳、珠海、汕头均来自于广东,而独占经济特区三席也成为广东省经济发展的特色和“新引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至今,经济特区推动并联袂广东一起成功实现跨越式发展。当然,三大经济特区的快速发展是由诸多因素促成的,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则是有极大的地理优势,如毗邻香港的深圳。此外,产业结构和人口年轻化也是重要的因素,特别是深圳在这方面优势非常明显。

1、经济数据

发展最直观的就是经济数据,三大经济特区GDP从1980年只有16.1亿元,占全省比重仅为6.4%,到2019年达到约3.3万亿元,占全省比重不断提高至30.7%,总体GDP增长超过2000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率达17.3%,远高于广东省约12%的平均水平,特别是深圳从1980年GDP仅为2.7亿元到2019年近2.7万亿元,增长高达近1万倍。

在人均GDP方面,三大经济特区更是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起步,从1980年只有443元,仅为广东平均水平的92%,到2019年达15.86万元,已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1.7倍。从人均GDP涨幅来看,深圳和珠海的表现非常亮眼,其中深圳从最初的835元上涨到2019年的约20.3万元、珠海从最初的720元上涨到2019年的约17.6万元,涨幅均超过240倍。而表现稍差的汕头从最初的366元上涨到2019年的约4.8万元,涨幅也达到近130倍。此外,三大经济特区在外贸、科创、基建等方面发展也非常迅速。

2、产业 探索 及转变

深圳在数十年的发展中,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986年之前以加工贸易推动经济的发展阶段;1986-1997年工业化提速阶段;1998-2008年高 科技 产业快速发展阶段;2009年至今,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提升质量及开放度阶段。可以说,创新精神成为经济特区发展的“推进器”。如今的深圳也成功打造为一座创新型生态系统城,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城市,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龙头企业,如腾讯、华为、大疆、平安、比亚迪等均代表各自不同的产业,而强大的研发及创新能力则是其中重要的关键因素。

而引导深圳从一个低端技术工业区过渡到全球创新中心,也离不开深圳市政府大力扶持发展创新产业,从而可以在加工制造业向外转移的背景趋势下,能够通过发展金融 科技 来聚集全国甚至全球的创新和人才资源。

珠海和汕头的快速发展同样离不开创新的动力。珠海把握住了珠澳合作的机遇,发挥珠江西岸唯一经济特区的优势,引进了格力、华发、伟创力等企业项目和国内著名高校资源。汕头近年来致力于推动海洋经济发展,通过与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合作,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更好的落地。

可以说正是创新激发了三大经济特区的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也极大带动了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经济占比持续上升。从1980年三次产业占比为27.5% / 32.4% / 40.1%,转变为到2019年的0.6%/40.3%/59.1%。其中深圳的表现依然突出,三次产业结构从最初的28.9%/26%/45.1%转变为2019年的0.1%/39%/60.9%,如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深圳GDP比重高达约34%。

3、外贸和基建的拉动

三大经济特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外贸的拉动同样功不可没。从三大经济特区总体来看,出口额由1980年的2.75亿美元上涨至2019年的2729.38亿美元,涨幅近1000倍。

三大经济特区也发挥了各自不同的优势和侧重点。深圳毗邻香港,在最初有着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出口的优势;珠海靠近澳门,拥有对外贸易的便利性;汕头拥有分布全球众多的华侨,能够吸引大量外资。在发展最初的12年间,经济特区出口年增长率高达约38%。吸引外资方面,2019年三大经济特区新签外资项目近7100个,是1980年的127倍;实际利用外资约103亿美元,是1980年的约356倍。这说明,依靠实施出口导向型发展的经济特区,通过特殊政策、税收优惠、土地优惠、低廉人力成本等,对外资投资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也体现了外贸对于特区发展是决定性的。

促进特区经济发展除了外贸以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提高。2019年数据显示,三大经济特区基建投资占固额投资比重达26.7%,远高于2012年的4.9%;深圳年末公路通车里程约73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约426公里,深圳港拥有15个20万吨级靠泊能力的集装箱泊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达128万吨;珠海公路通车里程约146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约168公里,也是全国唯一与港澳路桥相连的城市;汕头公路通车里程约392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约132公里,汕头港集装箱吞吐量135万箱,进入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百强。

随着特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据2019年数据显示,深圳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522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6倍;珠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495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3倍;虽然汕头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为26613,仅有全省平均水平的约68%,但相较2014年的9347元,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里,广东三大经济特区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已形成较大的经济体量。如若在未来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特区有力度的开发、发挥科创的作用,更需要加强内外经济“双循环”。

比如深圳,经历了前四个工业化阶段,如今已逐步走向新的后工业化发展阶段。而后工业时代重要不是虚拟经济,而是科学引领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而这也正在全球开展。如今,我们面对这大数据、基因工程、生命科学、5G等新兴产业,而在这个过程中,深圳就需要把理论及实验转化为有效的创新动力,提升整体的 科技 产业。

珠海和汕头同样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规划逐步落实,珠海作为珠江西岸枢纽城市,城际轨道交通和高栏港等基建不断完善,发展空间也能得到极大的拓展;而海洋经济的重要性,汕头也将迎来汕潮揭都市圈发展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