현재 위치 - 법률 상담 무료 플랫폼 - 회사 전체 - 我国的四大自然灾害是怎么样的?
我国的四大自然灾害是怎么样的?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灾种多、分布广、成灾比例高。除火山喷发外,地球上所有的自然灾害我国均有发生,其中全球危害最大的水、旱、震、风等“四大天灾”我国都很严重。根据联合国的统计资料,20世纪以来全球发生的54起特大自然灾害中,我国有8起,占15%;我国因灾死亡人数约占同期全球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44%。近些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因经济的飞速增长而有所恶化,自然灾害频频肆虐,人为灾害愈演愈烈,两者相互叠加渗透,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我国多种多样的自然灾害按其成因归类,可分为4大类,即地质灾害、气候灾害、海洋灾害和生态环境灾害。

地质灾害

地质,通俗地讲就是踩在我们脚下的坚实的大地。地质是人类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基础,是由岩石、土壤、地球内部物质构成的一个实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当一种或多种自然力和人力施加在大地内外并超过某一阈值,就会导致地质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旦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便称之为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个灾害大家族。因能量释放方式的不同,地质灾害可以具体表现为地震、火山喷发、山体崩塌、滑坡、地面沉降、泥石流、地裂缝等灾害现象。这种能量的释放可以是自然因素,也可以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就像地震,既有单纯的构造地震,也有人工诱发的地震。我国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一条带状区域内,大致从我国西南边陲的中缅边境向东北一直延伸到黑龙江下游,跨越边界进入俄罗斯境内。这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也是一条地质灾害多发地带,我国至少有13个省会城市和京津两市都分布在此带上,所以危害很大。

震后灾区

俗话说,地震是群害之首。这一说法丝毫也不过分,因为地震的发生往往隐蔽性强、爆发突然,毁坏程度巨大。一般而言,全世界平均每年***约发生1500万次大小地震,其中约10万次是人们能够感觉到的,震级大于或等于里氏3级的“有感地震”;约1000次是会给人类造成不同程度破坏的、震级大于或等于5级的“破坏性地震”;约18次为7级以上的“大地震”。作为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破坏性地震尤其是大地震的发生频率虽然不高,但其破坏力却极强。它不仅会造成大面积的房屋倒塌、人畜伤亡和交通阻断,而且还时常伴生山崩地陷,诱发火山、海啸、滑坡、泥石流,以及城市火灾、煤气外泄等一系列次生灾害,从而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抵御的冲击,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地震特别是大地震的发生实为人类面临的第一大天灾。

滑坡也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滑坡系指山体斜坡上不稳定的大量松散土体和岩体,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一种地质现象,并常与地震、崩塌、泥石流等相伴而生。当滑坡这种地质活动造成了公路、铁路、航道的堵塞,或者引起各类工程项目、建筑物的损坏和人员伤亡时,就形成了灾害。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是滑坡灾害的多发区,仅四川省近10年来就已发生过上万次这类灾害,死亡人数达2500余人,直接经济损失20多亿元。1981年,宝成铁路因滑坡而中断运行达2个月之久,修复费用达数亿元之多。1982年,长江鸡扒子滑坡造成航道壅堵,耗用工程费8000多元才得以疏通。1983年3月7日下午5时40分,位于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的洒勒山北麓发生了一次不多见的大滑坡:轰隆一声巨响,仅一分多钟的时间,只见一座宽达1.7千米的巨大山体带着刺耳的呼啸声迅速向山下滑去,6000多万立方米的滑塌土石顷刻之间就掩埋了面积达3平方千米范围内的3座村庄、200公顷水田和1座水库,270多人被土石掩埋。当时正在山上干活的一名农民眼见山摇地动,赶忙就近抱住一颗大柳树,结果转瞬间连人带树滑出了1000多米而幸免于难。另外,类似于滑坡的地质灾害还有泥石流、山崩地裂等。我国东部平原地带和沿海地区以及一些矿业城市,地面沉降和塌陷现象也较为广泛。

气候灾害

我国独特的季风气候是一种利弊兼存的气候类型。有利的方面是:它可带来丰沛的水分,为农业的发展和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水气条件。从世界地图上可以看到,由于没有季风,与我国同纬度的不少亚热带大陆地区,诸如中亚、西亚地区和北非的撒哈拉地区,都为广袤的荒漠与不毛之地。然而,由于季风带来的水量很不平衡,年内和年际闻的降雨分配不均,旱涝灾害随时可能发生。从地形上看,中国是个多山之国,平均海拔1525米,2/3的国土是山地、高原和丘陵地带,且西高东低,呈明显的三大阶梯,导致水力的侵蚀与冲刷非常严重,从而更易引发洪涝与干旱灾害。

洪水

我国是一个饱尝旱涝之苦的国家。由于地域辽阔,加之季风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及年际变化,我国各地降水的动态变化较大。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经常会出现同一个地区先涝后旱或旱了又涝的情况,或在同一时期一地区多雨成涝,而另一地区少雨干旱的情况,即所谓南涝北旱和南旱北涝。从总体上看,我国的雨季从南向北、从东向西推进,而大江大河则自西向东奔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体上比较固定的旱涝时空分布格局。总的来说,北方多旱,并多发生在春季;南方多涝,并多发生在秋季。旱区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及黄土高原;涝区则主要分布在淮河、长江、珠江的中下游地区。东北地区常是东涝西旱;四川盆地则常常东旱西涝。

海洋灾害

我国东濒太平洋,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和16000千米长的海岛岸线。我国沿海的辽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精粹之地,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所以海洋灾害对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重大。

赤潮

海洋灾害包括热带风暴(台风)、风暴潮、海浪、海冰、海雾、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和赤潮等,其中尤以热带风暴、台风和风暴潮的危害最大,是我国最主要的海洋灾害。台风的风力强度大时可超过12级,它从海面上带来的大量水气造成暴雨,一旦登陆,所到之处房倒树拔、暴雨成灾。我国受台风影响的主要地区是两广、台湾、福建、浙江、江苏、上海等东南沿海省、市、自治区,但有时也会深入内陆腹地。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影响我国的台风近20个,其中登陆的7~8个,约相当于美国的4倍、日本的2倍和前苏联的30多倍。1922年8月2日的一场强台风,曾使广东汕头一带死亡4万~6万人。1975年第3号台风深入内陆,冲毁了京广线部分路段,成为建国以来仅次于唐山大地震的第二大灾难。

环境灾害

空气污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工业生产所带来的各种废物也明显增多,对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的一大灾害,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