현재 위치 - 법률 상담 무료 플랫폼 - 회사 전체 - 班服项目第二篇---高中市场
班服项目第二篇---高中市场

上上篇跟大家讲了班服项目的市场大概情况,业务的基本流程,要深入的写的话,估计能分两个部分,就是高中市场和大学市场。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特地请教了我以前的合伙人鲲哥,就是我们四人团队,能做50个班以上的两人之一。

在生意的领域,有个比较清晰的***识,在产品竞争力大家都相差不大的时候,有个事情,是可以极高的提高挣钱效率,使得付出收益比更高,那就是发现蓝海市场,在某个事情上,还处于未被开发的生意市场,或者说竞争不大的市场,这就是蓝海市场。这意味着,我能更容易在里面找到机会,销售单品的价格推高。而班服业务的蓝海领域,估计就是高中市场。

首先,在当时14年的认知环境下,大学生在校运会前是班班都需要订制班服,以用来显示自己在所属班级的独特性,以及能找到跟其他班级炫耀攀比的本钱,而这个事情,在高中市场,这个感受就更加的剧烈了,因为高中不像是大学,学生都是未成年人,受到学校的管制比较严,每天都要穿校服上学,然后就更加的不能彰显独特性了,而且,如果说,校运会在大学是一个可以让自己彰显各自班级的独特性的触发点,而高中的校运会更是集体荣誉强的一个年度性活动了,不仅彰显独特性,而且是在学校当中,为数不多的超级大型的联欢会现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为自己班级的运动员呐喊助威,而大多学校对于班服这个事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以至于,每次都只有一部分的班级做到班服,到时能穿,没做班服的班级只能眼红。而且这个蓝海的程度也取决于所在高中所处的地方,如果是小县城的高中,因为对于大城市比较炫的事情的好奇心,往往接受度和参与度都能更高,我想跟现在很多小超市模式在西部偏远地方能挣钱,而在大城市却举步维艰也是同个道理吧

当时我的另外三个合伙人都是梅州人,就只有我是广州人,再三讨论下,我们觉得可以回梅州试一试,他们选的中学是他们的母校,在9月中下旬,我们有两个人直接回去他们母校了

据鲲哥说,当时是直接开车进去的,理由是说找以前的老师,就直接进去了,然后要做的就是等到他们下课课间休息的时候,以母校高中学长的身份,挨班挨户的把各自的班长给找出来,跟他们介绍班服,因为年纪差不多,又是自己学校的学长,说着同样的家乡话,信任感一下子就建立起来了,为了增强自身的优势,我们还为自己主推的班服布料取了一个非常炫的名字,什么高纤维蛋白材料,通过正常的二三五次接触,从确定做班服,到选布料,选印花,一步一步销售进行,另外,我们还在高中培养自己的代理,通过给代理费介绍费的模式去把班级的数量做大,而且因为高中生对新鲜事务的热衷,加上我们营销包装,我们一件衣服17-19块的成本,最后能在高中统一卖到36块一件,近半的盈利

1.在高中也是有价格竞争的

能做到这么高的盈利也是不容易的,因为虽说高中的竞争不大,但还是有竞争的,在学校外面就有一两家做服装的店,那些店有的产品布料比我们还全,如果班级到附近的店去到处问价,最后肯定是演变成恶性的价格竞争,我们采取的办法是把自身形象进行包装,甚至特地去印名片,把自己的B格做高,然后给自己的布料取不同的名字,别让学生能轻易知道市场的真实价格,因为不是懂行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布料的区别,没有知道自己是用什么布料,怎么能问价呢,是吧。

2.学生第一次接触班服,犹如新手上路

在中学,学生更是第一次接触班服这个事情了,无论是班长还是文娱委员,所以都不知道怎么去制作自己的班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主要能做的是给适当的建议,或者给类似的印花,让他们参考,尽量主导他们做决定,选择意见太多,也会影响整个事情的工作量,毕竟面对的是几十个班的事情,确定了之后就会开始制作

3.也会遇到身份识穿的情况

在学校里,面对着学生,总能自圆其说,但是面对老师,就不一定能理解了,在母校我们做的是相对顺畅的,但是其他高中就不一定了,考虑到销售的时间有限---9月初校园会前,要是普通办法进不去学校,我们也会采取爬围墙的烂招,只要你脸皮厚,遇到老师,随机应变,最恶劣的程度不就把你赶出去吗,这对你也没什么损失啊,是吧

当时我们的班服成绩中,在高中市场也做了30多个班,虽然才是总班级数量上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但是单价利润是最高的,要知道,同样17-19元成本的班服,大学市场的班服因为竞争激烈,平均也只有28-30一件的销售单价,如果说你是大学生,或者长相年轻,同一时间上的选择,肯定是选择高中市场来做,竞争相对少,而且利润相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