현재 위치 - 법률 상담 무료 플랫폼 - 회사 전체 - 你的善良必须带点锋芒
你的善良必须带点锋芒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言:

“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

善良本是美好一词的代表,从古至今也涌现出许多关于善良的俗语,像是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用心为善,无处不善” 等。讲的大多数是那些帮助了别人的人,自己也得到了出乎意料的好处,也告诉那些得了别人帮助的人要尽心偿还这份恩情。

但如今,也出现越来越多的因帮助别人反而被人倒打一耙的现象,是扶摔倒的老人站起,被诬陷是推到老人的始作俑者;是筹资治病时捐了力所能及的一笔金额,结果发现是在集资诈骗。

于是我这样劝你: 善良必须带点锋芒。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有这样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外沦陷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回来,就能到国库报销赎金。

有一次,子贡赎回了一个鲁国人,然而回国后却拒绝了这样的一笔赎金。

孔子得知子贡所做的事情后,非但没有赞美他的行为,而是摇头叹息道:

“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换句话言之,则是:

子贡的行为有错,从今往后,鲁国的人将不会从别国赎回奴隶。向国家领取你的补偿金,不会损失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的同胞了。”

子贡的做法固然受人称赞,也与如今某些价值观不谋而合,但是这种原本把人人都能达到的道德标准提高到了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的行为反而会让更多的人觉得自己如果没有做到的话,就会受到众人的谴责(事实也的确如此)。

在面对需要帮忙的时候,或许只是唏嘘几声,然后转身就走。

成为了一些人口中所谓的麻木不仁,见死不救。

殊不知当初过犹不及的牺牲主义也是他们大肆所吹捧的。

善良不是滥好心的慷慨,更不是没有底线的放纵。

无底线的善良只会成为一把利刃,让接触它的人遍体鳞伤,无论是握住它的人,还是朝向它的人。

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卢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只有理性才能教导我们认识善恶,使我们喜善恨恶。良心尽管不依存于理性,但没有理性,良心就不能得到发展。”

理性的善良是玫瑰,反之则是荆棘。

《伊索寓言》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那就是《农夫与蛇》。

在寒冷的冬天,农夫发现了一条在野外冻僵的蛇。

农夫善心大发,将蛇抱在怀中,想温暖这条蛇。

结果蛇在温暖中苏醒,竟反咬了农夫一口。

农夫在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竟然救了一条可怜的蛇,就应该受到这种报应。”

农夫不顾自己的安危救了蛇一命,然而被蛇咬,正如前些年有个热极一时的新闻:

吴伟青骑摩托回家,路上听到一声惨叫,下车一看,发现是一位摔倒在地的老人。看着老人面露苦涩,吴伟青还是不忍心,于是停车,正欲将老人扶起,没想到反被老人倒打一耙,说是吴伟青将他推倒在地,还被家属索赔二十多万的医药费。

好心做事却遭到了黑心报应,毫无办法证明自己清白的他手中也没那么多钱用来进行所谓的赔偿,只能选择一死了之。

而后来事情真相大白,人们也都知道是老人的错,吴伟青是被冤枉的,但这又有什么用呢?

人死终究不能复生,死去的冤魂只能化为一抹无声的叹息,消失在天际。

没人感同身受,只会暗自庆幸自己没遇上这样的事情。

知乎上有个问题:从那一刻起,你决定不再善良?

其中有个高赞回答:没有决定不再善良,是决定不再随便善良。

愿你我的善良不被辜负。

我是阿孟,我们下篇文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