현재 위치 - 법률 상담 무료 플랫폼 - 회사 전체 - 走进江南水乡——周庄
走进江南水乡——周庄

周庄,桥街相连,依河筑屋,小船轻摇,绿影婆娑,堪称中国水乡的典范。这些濒水而居的明清建筑,古朴典雅,水、桥、街、屋、埠,布局精巧,是江南最为典型的水乡古镇。走进周庄,一湾湾绿水,一座座古桥,一幢幢宅院,构成了古朴典雅的水乡情韵。周庄,“旖旎的水乡风光,特有的人文景观,传统的建筑格局,淳朴的民俗风情,被国内外公认为“中国第一水乡”。2003年,周庄镇被列入第一批中国 历史 文化名镇。

周庄,位于昆山市境内西南,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期,周庄境内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称摇城。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舍宅为寺,始称周庄。元代中期,沈万三利用周庄镇北白蚬江水运之便,通番贸易,逐成江南巨富,周庄因此成为粮食、丝绸、陶瓷、手工艺品的集散地,遂为江南巨镇,至清康熙初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在青山绿水间,寻一处水乡古镇,让心灵栖居,也让旅途中多一种体验。每次来周庄这里都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惊喜。走在遥远的他乡,带着旅途的气息,寻觅到这样一处婉约的水乡,看着河道上欸乃而过的乌篷船,静静地在河边的廊棚下听雨,在烟波桨声里,汇聚了沁人心扉的古韵。

街回路转,水清舟行,看小镇“小桥、流水、人家”景致,探寻如烟的往事,让如水般流逝的岁月重新呈现在我们眼前。粉墙黛瓦,前街后河,古桥驳岸,舟楫悠悠,碧水长流,古桥依旧,这就是我们心中追寻已久的江南水乡——周庄。徜徉在周庄,看小桥流水,庭院深深,这里的一砖一石都见证了岁月的斑驳,时空的交错,这里的慢时光让人平和与淡泊。周庄,是一处让人记住乡愁的地方,心灵深处那尘封的记忆——梦中的江南水乡。

在周庄,看小镇“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探寻小镇如烟的往事,让如水般流逝的岁月重新呈现在我们眼前。周庄仿佛就是一块洁白无瑕的玉不染一丝世俗的尘埃,在岁月的风尘与现实的浮躁中依然灵动与温婉。在这里可以平静地看时光流淌,随心所欲地发呆或遐想……

唐风孑遗,宋水依依,烟雨江南,碧玉周庄。周庄已历经900多年的 历史 ,被国内外公认为“中国第一水乡”。这里仍完好地保存着公元14世纪“井”字形河街的古代水镇格局,民居依河筑屋,鳞次栉比,依水成街,河道上横跨14座建于元、明、清代的古桥,如富安桥、双桥(世德桥、永安桥)、通秀桥、梯云桥、报恩桥、太平桥、贞丰桥、全功桥、福洪桥等。众多的明、清民宅庭院保存完好,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曲折幽深的石板小巷,蜿蜒流淌的小河,赋予周庄宁静、古朴、典雅。这些濒水而居的明清建筑,古朴典雅,水、桥、街、屋、埠,布局精巧,是江南最为典型的水乡古镇。水乡人家,因水而筑,粉墙黛瓦的深宅大院,雕梁画栋的临河水阁,比比皆是。小镇不仅有建于明代的“轿从前门进,船自家中过”的张厅,也有规模恢宏的七进五门楼的沈厅,还有西晋文学家张翰“莼鲈思归”的南湖园。

周庄特有的人文景观、传统的建筑格局、淳朴的民间风情,使许多传奇故事和民情风俗绵延流传。江南之水柔媚而多情、内敛而灵秀,精巧雅致的小船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悠哉悠哉,游人坐在船上,听船娘唱上一首小曲,很是惬意。小镇上不时传出吴侬软语和阿婆茶阵阵飘香,续说着财神沈万三和聚宝盆的传奇;橹声欸乃、昆曲悠远,演绎着青年男女不期而至的邂逅。

漫步在小镇的桥头岸边,看鳞次栉比的百年老屋,条条河道轻舟荡漾,归去来兮,水乡的韵味,如诗如画,令人沉醉,不仅让人想起元代名句,“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辑好夷游。”在小镇上,泡一壶清茶、听听古筝,看看 “小桥、流水、人家”景致,周庄,成为休闲生活的代名词。周庄是做梦、发呆、闲逛的好地方。

千年 历史 沧桑和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周庄,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周庄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等曾居周庄。周庄也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的故乡;周庄也曾留下柳亚子、陈去病等人的足迹。

1984年,旅美画家陈逸飞造访周庄,以双桥为素材,创作了蜚声海内外的油画作品《故乡的回忆》。1985年,《故乡的回忆》成为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周庄由此作为江南古镇的代表走向世界。

周庄必去的景点:双桥、沈厅、张厅、富安桥、古戏台、全福寺、迷楼 叶楚伧故居 澄虚道院、周庄博物馆等。

双桥: 周庄双桥指位于周庄中心位置的世德桥和永安桥,建于明万历年间,两桥相连,样子很像古代的钥匙,又称钥匙桥。因出现于旅美画家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中而闻名于世。双桥,河上的石桥联袂建筑,显得十分别致。因为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当地人便称之为“钥匙桥”。双桥中,石拱桥横跨南北市河,桥东端有石阶引桥,伸入街巷;石梁桥平架在银子浜口,桥洞仅能容小船通过,这两座石桥,双桥最能体现古镇的神韵,是周庄的象征。

关于双桥,有一则动人的故事。1984年春,陈逸飞在周庄将双桥绘成油画,题名《故乡的回忆》。这幅画就是他这次水乡之行的最大收获之一。《故乡的回忆》连同他的其他37幅作品,同年10月,在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所属的哈默画廊展出,这幅油画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后来,被阿曼德·哈默用高价购藏。同年11月,哈默先生在访问中国的时候,将这幅油画送给了邓小平。1985年,这幅画又经过陈逸飞的加工成为当时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深受集邮爱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睐,从此将周庄推向了世界。

站在这里举目望去,双桥不远处有一座石拱桥——太平桥,连接城隍埭和蚬江街。这座石桥是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兴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建。桥长13.2米,宽2.5 米,为单孔石拱桥,跨度 4.8 米,桥梁刻有“莲座”图案。桥旁是沈体兰的旧宅。

逸飞之家: 逸飞之家是著名画家陈逸飞的纪念馆,位于周庄蚬江街 11 号,离双桥很近的一处老房子,这里离双桥很近。逸飞之家的匾额由陈逸飞先生生前好友著名画家陈佩秋所题,园中的四季桂花和海棠树是陈逸飞家人栽种。纪念馆中有周庄人为陈逸飞所立的铜像,馆内还陈设了陈逸飞先生一些珍贵的手稿和照片。陈逸飞的作品《故乡的回忆》让周庄走向了世界,而如今周庄成为了世界文化名镇,周庄人没有忘记他,在周庄建立了一座纪念馆,以纪念他为周庄所做出的贡献。

站在市河一侧,看桥下流水潺潺,两岸院墙斑驳,一叶轻舟,徜徉在渌水小河之上,过双桥向北走不远,便来到了张厅。

张厅: 张厅原名怡顺堂,相传为明代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逵后裔于明正统年间所建。清初出卖给张姓人家,改名玉燕堂,俗称张厅。进入朱漆大门, 砖雕门楼, 庭院幽深,木雕花的窗子以及古老的屋檐,大气的厅堂,精致的摆设,都记载着当日门庭若市的繁华。张厅是江南民居中比较典型的前厅后堂格局,是周庄保存比较完整的明代建筑。整个张厅占地面积1800多平方米,前后六进,房屋60余间。张厅的后院还有一个箸泾穿越的后花园,园中翠竹摇曳, 花木扶疏 ,荷塘水韵,为这个小巧的花园增添了几分灵秀之气。

坐靠在亭台里的美人靠上,细品古园风情,想象当年的张家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可看绿水清波,吟诗作画,观花赏月,花下低吟,月下浅唱,是何等的闲情逸致。 小河有一个优雅的名字“箸泾”。箬泾河穿屋而过,构成 “轿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的张厅,构筑了水乡特有的灵动的情趣。它唤醒了游人的怀旧意识,感慨于时光的流逝。张厅是周庄镇仅存的少量明代建筑之一,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厅: 沈厅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建成。沈厅位于富安桥东堍南侧的南市街上,坐北朝南,七进五门楼,大小房屋***有100多间房屋,占地2000多平方米。沈厅***有三部分组成。前部是水墙门和河埠,专门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涤衣物之用,为江南水乡的特有建筑;中部是门楼、茶厅、正厅,是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大事和议事的地方;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和后厅屋,为生活起居之处。整个厅堂是典型的“前厅后堂”建筑格局。正厅松茂堂厅堂中央悬匾一方,“松茂堂”三个凸出的泥金大字,为清末状元张謇所书。沈厅的第五进中,安放着江南豪富沈万三的坐像,他的面前有金光闪闪的聚宝盆。在周庄的明清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沈厅。沈厅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万三,名富,字仲荣,行三,吴人呼为沈万三。元朝中叶,沈万三的父亲沈祐由吴兴(今浙江湖州)南浔沈家漾迁徙至周庄东诧,后又迁至银子浜。沈万三在周庄、苏州、南京等地都留下了足迹,但始终把周庄作为立业之地。沈万三富甲天下。出身低微的沈万三,由贫而富,又“既盈而覆”,成为元明之际江南地主豪富的一个缩影。岁月带走了先人的足迹,也尘封了那如烟的往事,然而沈万三在周庄的遗迹,他后裔所建造的巨宅沈厅,吸引了许多中外 旅游 者。

富安桥 :从沈厅出来往北走不远就到了富安桥,相传桥旁有总管庙,所以它原名总管桥。富安桥由周庄人杨钟为报答祖先恩德捐资创造,建成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明嘉靖元年(1522年)、清咸丰五年(1855年)三次修葺。富安桥为单孔拱桥,桥长17.4米,宽 3.8米,跨度 6.6米。

富安桥,位于周庄中市街东端,横跨南北市河,通南北市街,桥身四侧的桥楼临波拔起,遥遥相对,气势非凡,是古镇桥与楼联袂结构完美的独特建筑,也是江南水乡仅存的立体型桥楼合壁建筑。富安桥是周庄现存最古老的桥,数百年来,历经风雨,迎送无数人的过往行人,见证了小镇的 历史 。

下富安桥向南,过梯云桥向右转走上一段便来到了叶楚伧故居。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里面的那座桥正是周庄的梯云桥。在周庄 历史 上,曾经出现过很多的名人。在清末民初,这里出现了一位爱国志士,他就是叶楚伧先生。叶楚伧故居,是他的祖宅,也是他曾居住过的地方。

叶楚伧故居: 在镇中心的西湾街上,有幢临河坐南朝北的古宅院,它建于清同治年间,原先雅称“祖荫堂”,数经修葺,今为叶楚伧故居。这座五进清式建筑,包括墙门、轿厅、正厅和堂楼,还有一个幽静小巧的后天井。前楼堂为叶楚伧童年书房,后堂楼下的客厅曾是叶楚伧与南社社友柳亚子、苏曼珠等斗酒叙诗、切磋艺文之处。叶楚伧故居由叶楚伧祖父修建,叶楚伧曾祖父叶杏江为清朝官吏,祖父叶原甫无意于仕途,在周庄开设叶太和酱园,家境比较富裕,修建了这栋老宅,清砖小瓦硬山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是一座仿明的建筑。

叶楚伧,1887年出生于江苏吴县周庄一个书香门弟之家,祖籍周庄,自小在周庄长大,早年参加同盟会。他先后在上海创办《太平洋报》、《生活日报》。1916年,叶楚伧与邵力子合办《民国日报》,任总编辑。叶楚伧著有《世徽堂诗稿》、《楚伧文存》以及小说《古戌寒笳记》、《金阊之三月记》等作品。叶楚伧是著名的南社诗人和政治活动家,这位国民党元老于1946年在上海病逝。

在叶楚伧故居附近还有两处景点是值得一看的,一处是中市街北面的澄虚道院,另一处是西湾街南面的全福寺。据周庄人讲,澄虚道院是周庄一带有名的道观。澄虚道院始建于宋代元祐年间,已有900多年 历史 ,原名“圣堂”,是吴江澄虚人士来此捐建,故名澄虚道院,非常不幸,由于年久失修,道院已有所破坏。1994年周庄政府出资重修,又重现了当年的面貌。

另一处值得一看的就是全福寺。周庄镇南濒临的一片大湖,俗称南湖、南白荡,与吴江分界。全福寺就坐落在南湖的北侧。全福寺始建于宋代,已有900多年 历史 原是宋元佑年间的周迪功廊舍宅为寺的,后经历代不断扩建,香火旺盛,成为江南一带的名寺。据说,不幸的是在“文革”期间,寺庙被毁。现在我们看到的全福寺是1995年重新修建的,并从原来的白蚬湖畔移址在现今的南湖畔。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世居周庄镇南二图港(近南湖)。在张翰之后,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也曾经在南湖寓居游钓。这里不仅景色宜人,也是寻幽访古的好去处。

贞丰桥 :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位于中市河西口,连接贞丰弄和西湾街。由于周庄古名贞丰里,以里得名,为贞丰桥。明崇祯七年(1634年)重修,清雍正四年(1726年)重建。桥长12.2米,宽2.8米,跨径4.4米。该桥如今拱洞完整,磨石斑驳,石隙间伸出枸杞枝,风貌如初,整修后傲然跨河而立,呈现一派古意。

桥北西侧,曾开设德记酒店,地处桥旁与闹市中间,顾客把酒临风,看窗外波光桥影,舟楫往来,桥楼互衬,风光无限,美不胜收,也曾经是南社成员柳亚子、陈去病、王大觉、费公直等人聚会的地方,人称“迷楼”。贞丰桥和迷楼现仍保存如初,一桥一楼,相得益彰。

迷楼 :迷楼地处贞丰桥畔,为临河修筑的两层小楼。进门看到的扁额“迷楼”,就是由当年柳亚子所书,一楼主要陈列南社社员聚会的照片和一些书稿,二楼主要有四个发起人当时酣歌痛饮的蜡像,还有就是有关他们生平的简介。

迷楼原名德记酒店。店主李德夫祖籍镇江,建于清光绪末年,携眷迁徙周庄,因擅长烹调珍馐佳肴,掌勺开设酒店。夫妻俩年过40,才喜得千金名唤阿金,年长后,如一枝出水芙蓉,在水乡周庄压倒群芳。求婚者纷至沓来,李德夫难舍爱女远离膝下,小楼藏娇,让她守着双亲***度生涯,当垆劝酒,张罗顾客,生意火红。

周庄系江南水乡的重要商埠集镇,贞丰桥又是镇境水陆要津,店铺毗邻,商贾云集。德记酒店地处小桥流水、富有诗情画意的闹市之中。宾客设酒临风,吟诗作画,窗外波光桥影,舟楫往来,颇有一番情趣,一种“酒不醉人人自醉,风景宜人亦迷人”,德记酒店幸得“迷楼”雅称,有人说这里的景色为之一迷,酒香四溢为之二迷,楼主的女儿阿金迷人为之三迷,所以就有了迷楼之说。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南社发起人柳亚子、陈去病、王大觉,费公直等人四次在迷楼痛饮酣歌,乘兴赋诗,慷慨吟唱,后将百余首诗篇结为《迷楼集》流传于世。因此,周庄迷楼名声大振。现经修葺的迷楼仍保持当年风貌,依水傍桥,令人着迷。

每位背着行囊远足的行者也许都会有三毛情结,来到周庄的人大多都会在这里寻找三毛的踪迹。沿着弯曲的石板小路行走,来到离普庆桥不远的中市街111号,一座茶楼出现在眼前——三毛茶楼。周庄古镇内最有味道最值得品读的地方应该就是“三毛茶楼”了,这里与台湾女作家三毛有着一段不解的故事。

三毛茶楼 :周庄古镇内最有味道最值得品读的地方应该就是“三毛茶楼”了,这里与台湾女作家三毛有着一段不解的故事。1989年春天,是油菜花开的季节,多情的周庄迎来了一位多情的女子,那个浪迹天涯的台湾女作家——三毛。她来到这块让她魂牵梦绕的故土——周庄,在离开周庄后,当地作家写下了散文《三毛在周庄》,在海内外报刊上发表。后来三毛信中写道:“周庄真好,还要来周庄吃阿婆茶,吃大闸蟹,要在周庄的大街小巷走个够”。 三毛把周庄当作了她梦中的故乡,可如今香销玉殒,已经走了,留给了人们的只是回忆与惋惜。

可是周庄人没有忘记她。周庄的朋友为了把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台湾女作家三毛在周庄短暂的停留与当地作家的情缘永远定格,几年后终于在周庄开设了一间茶楼,取名为“三毛茶楼”。一位周庄本土作家张寄寒先生与台湾女作家三毛有过一段文字交往,幽思难遣,故收集了三毛与周庄的前世情缘,开了这个茶楼,取名“三毛茶楼”。三毛茶楼开设以来,慕名来访者众多,其中更多的是怀念三毛的读者。茶楼上下挂满三毛的照片、三毛的生平,还有她写给张寄寒先生的信件。周庄的遗憾在于没让三毛久久留下,三毛一离开周庄便陷入了更大的孤独,三毛临死时还在念叨周庄。枕河而居的三毛茶楼, 有了一种文化的意韵,让人难以忘怀。 如今,伊人已去,只有一座三毛茶楼在诉说着三毛和周庄的故事。

走累了,我们走进了三毛茶楼,找一个楼上靠窗临河的位置叫上一壶阿婆茶,要上几碟茶点,透过窗子看过往的船只在河上悠然往来,想象三毛当年行走在周庄的样子,引起无限幽思。淡泊宁静的闲适中,是心灵的归处,水天一色,方寸咫尺之间,别有一番江南水乡之美。在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小镇,我们静下心来,在水乡小镇的慢时光里更是品味一份休闲的惬意和安逸,体会岁月在这里变缓的步伐,诠释生命的意义。茶楼里正在播放三毛最喜爱的歌曲《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周庄还有一些值得一看的景点,如大诚堂、沈万三故居、沈万三水冢、贞固堂(沈体兰故居)、南湖园、周庄博物馆、怪楼、周庄舫等。

沈万三故居位于周庄镇东垞,是周庄富贵园根据 历史 资料和 历史 原貌,在原址精心设计、精心修建、精心布置的仿明式建筑。沈万三水冢在镇北银子浜底。水下有一古墓,埋着沈万三的灵柩。河面上泛起的粼粼波光,酷似无数碎银在闪烁,笼罩着神秘色彩。

贞固堂,又称沈体兰故居,系爱国教育家沈体兰先生幼年生活之处所。沈先生出生于周庄书香门第。贞固堂位于古镇太平桥堍,是一座高墙花窗、粉墙黛瓦的宅院式民居建筑,面街临河,环境幽雅,古色古香,别具风格。

来到古镇后港西街的周庄博物馆,浏览林林总总的陈列品,溯古寻源,在浓缩了的时空中,领略 历史 的厚重,感受多姿的水乡风情。周庄镇北的白蚬湖,湖水清澈,微波荡漾,湖畔垂柳依依,曲廊亭台一派典雅,沿着鹅卵石小径穿过穿过“云海阁”,走过木质栈桥,就上了周庄舫。

夜幕夜幕降临,我们来到周庄古戏台,在这里听上一场昆曲,让忙碌的心情变得轻松,会让旅途的疲劳顿消,感受心灵之旅的愉悦。

古戏台: 戏台座南面北,以古戏台和走马楼式观演楼、展览馆为主体的古建筑群。台中心是由四百二十只木雕凤凰盘旋成复盆状,叫“凤凰藻井”,这是古代利用***鸣原理筑成的“高级音响”,使演唱婉转动听,绕梁三匝。古戏台上昆曲表演,水袖飘逸赏目,浅吟低唱天,赏心悦目……

古戏台上演的剧目:《长生殿》、《牡丹亭》、《白兔记》、《窦娥冤》、《孽海记》、《寻亲记》、《双珠记》等。古戏台常年上演昆曲,昆曲也叫“昆山腔”、“昆剧”,是戏曲剧种最古老的一种,昆曲形成的 历史 ,可谓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今属于江苏),昆曲成了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至今已有600多年的 历史 ,成为现今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传统的戏曲形态。

漫步古镇,体会小桥流水人家的安逸,走过一座又一座的桥,观赏古桥驳岸、看小船摇摇晃晃地漾起一泓碧波;一叶轻舟,绿水逶迤,听一曲吴歌小曲,与船娘聊聊家常,让水乡韵味静静流淌。在烟波桨声里,碧波荡漾中,弥漫的古韵袅袅而来。此时的周庄清新而温婉,飘逸着古风古韵,散发出浓浓的乡情,时光仿佛在这里停顿,我们如同回到梦中的故乡。周庄,一个可以让时光驻留的地方,如诗,如画。周庄之美,让人萦绕心间,挥之不去。

孙克勤撰文和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