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芜湖这样一个经济落后地区找到干轿车的人才不是件容易事。
1995年,芜湖代表团在参观一汽时发现了一个老乡尹同耀。
尹1983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工程专业,此后在一汽工作了12年半,曾任一汽大众的车间主任,当选过一汽的"十大杰出青年",在一汽小有名气。
发现这个有地缘关系的人才后,芜湖方面死缠硬磨,力邀尹回芜湖主持汽车项目。
为对方的真诚所感动,尹同耀最终接受了邀请。
当尹到达芜湖组建班子时,整个项目***有8个人,后来以"八大金刚"之称列入奇瑞的史册。
"八大金刚"之后的核心团队是到 1997年聚集起来的50多人。
其中车身部鲁部长、东方之子的项目经理大高是尹同耀在合肥工大的同班同学,是被尹"骗来的"。
鲁部长原来在安徽安凯客车公司,尹首先找到他,两人掰着手指头算计同学中谁还在干技术工作,于是想起了一直在石家庄汽车制造厂的大高。
他们还记得尹同耀站在长满荒草的空地上,兴奋地告诉他们哪里是发动机厂,哪里是研发中心,哪里是整装厂……虽然这些还都是凭空画的大饼。
正如大高所说,到奇瑞的最大吸引力就是能干自己的车。
打动他的不是尹同耀在荒地上画的大饼,而是当他被领进工棚时看到的奇瑞样车模型。
当时他只觉得眼前一亮,顿感人生的意义不过如此,于是就加入了这支当时还只有50多人的团队。
QQ的项目经理小高在1997年则是合肥工大汽车专业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在招聘会上被尹同耀盯上,被说动后加入奇瑞。
利用他在一汽的人脉关系,尹同耀还请来一些一汽的人帮忙。
据说至今还有一汽来的100多人在为奇瑞工作。
1996年,"951工程"以25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英国福特公司的发动机产品技术和一条生产线。
起初,英方派来20多个人协助安装,但这些人懒洋洋地不干活,晚上还喝酒滋事。
尹同耀干脆让英国人提前回国,同时以他们并未按协议完成任务为由扣下400万美元的货款。
赶走了英国人就自己干。
当生产线全部安装完毕后,扣下的400万美元还没有花完。
此后,奇瑞提供的履历是:奇瑞汽车公司于1997年3月在芜湖经济开发区8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上破土动工;由安徽省 *** 和芜湖市 *** 下属的5家公司***同投资的、注册资本为17.52亿元人民币的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同时正式成立;同年10月,发动机厂房(建筑面积达75600平方米)建成投入使用;经过13个半月的安装调试后,1999年5月第一台发动机顺利下线并一次点火成功;1999年9月CAC478/480发动机一次性通过产品鉴定。
这段报道可能隐瞒了两个事实。
第一,这个项目的投资方当时可能根本就掏不出这么多的钱。
因为当时的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新建的汽车企业挂靠大集团,这个从安徽芜湖冒出来的新企业有足够的动机把自己往大了说,以免被大集团看不上;另外,产业政策对汽车项目的投资门槛也有限制,投资不足15亿元根本不让上。
第二,奇瑞人士介绍公司历史总会说:项目开始只是想生产汽车发动机,但上了发动机,就要找市场,所以自然而然进入整车制造。
其实从各个角度分析都足以判定,"951工程"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制造整车,上发动机项目就是为了造整车。
所以当时在实施发动机项目的同时,整车项目也已经启动。
事实上,奇瑞的第一款轿车在1995年就开始策划。
这个车型(即风云)是模仿捷达轿车的底盘。
尹同耀在一汽大众就是干捷达的,对捷达的底盘技术了如指掌。
车身也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然后请一家台湾模具制造商福臻公司进行模具开发,奇瑞请了一位一汽退休的老工程师到台湾监控模具开发过程。
当模具试验时压制出第一副未喷涂的白车身时,这位为造中国车而再次出山的老工程师当场热泪盈眶。
还在样车出来之前的1998年3月,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的整车厂(包括冲压、焊装、喷涂、总装四大工艺生产线)建设项目就已开工(可见 "951工程"造整车是蓄谋已久)。
1999年12月,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的首辆轿车下线。
2000年,安徽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生产了2000多辆汽车。
为了让这个没有生产汽车许可证的企业能够生存下去,在安徽省和芜湖市两级 *** 的帮助下,指定奇瑞汽车为芜湖的出租车用车,并为其上牌照。
但奇瑞造出来的车无论是否达到安全标准,都因为没有登上国家目录而不合法,被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停产。
经过多方努力,在国家经贸委的协调下,奇瑞进行了加入上汽集团的谈判。
这是不平等的谈判,因为上汽掌握的底牌是奇瑞的生死牌:不加入上汽集团就没有户口。
最后,奇瑞同意将35040万元的资产(注册资本的20%)无偿划到了上汽集团的账下,但奇瑞对上汽提出了"四不"原则,即不投资、不参与管理、不承担风险和不分红。
其实还有很多反过来得的"不 ",如上汽的销售网络奇瑞不能使用;上汽管理经验奇瑞不能学习……很显然,上汽当时并没有把奇瑞放在眼里。
2001年1月,安徽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上汽奇瑞。
奇瑞轿车也得以上了国家机械局被撤销前最后一次公布的车辆生产管理目录,获得了久盼的"7字头"目录。
从此,奇瑞汽车所有的车型在尾部左上角都打上了"上汽奇瑞"的标志,导致很多购车的人曾以为这是上海生产的汽车。
"上汽奇瑞"四个字给了这个新企业良好的市场形象,这是奇瑞加入上汽集团获得的最大好处。
奇瑞"风云"确实可以说是"震撼上市"。
这是一款造型大方的三厢轿车,配有1.6升的发动机,与桑塔纳、捷达和富康"老三样"属同一档次,但价格却低1/3,在市场一亮相就反响热烈。
2001年全年,奇瑞轿车销售2.8万辆车,销售额达20多亿元。
2002年,奇瑞轿车销售5万辆,销售额4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