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杨谅造反 至于杨秀我也不清楚。我也特意差了下百科确实和杨广都是618年死的。
开皇元年,立为蜀王。未几,徙封于蜀,拜柱国、益州刺史,总管24州诸军事。二年,进位上柱国、西南道行台尚书令,本官如故。岁余而罢。十二年,又为内史令、右领军大将军。寻复出镇于蜀。秀有胆气,容貌瑰美,多武艺,甚为朝臣所敬畏。秀渐奢侈,违犯制度,车马被服,拟于天子。及太子勇以谗毁废,晋王广为皇太子,秀意甚不平。杨广恐秀终为后患,阴令杨素求其罪而谮之。仁寿二年,征还京师,坚见,不与语,欲斩秀于市,以谢百姓。后废秀为庶人,幽内侍省,不得与妻子相见,令给少数民族婢女二人驱使。炀帝即位,禁锢如初。宇文化及弑炀帝后,欲立秀为帝,群议不许。于是害之,并其诸子。葬吟阳八合坞。生子杨孝,杨明,小名爪子,隋亡,隐蔽于闵,其后代绵衍至今。
上面写的说明杨广没有啥杨秀而是贬为庶民,宇文化及杀炀帝后还要立杨秀为皇帝呢,呵呵。
电视剧里的那个叛乱其实是杨谅叛乱,具体看下面,我一个字一个字从书上给你录下来的。出自新编上下五千年,隋唐篇里的“权臣杨素”里的一些内容。
及至文帝生病,杨素与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石等入阁侍奉。当时皇太子入居大宝殿,担忧皇上会病故,必须预先防备,便亲手写信,封好送给杨素探问。杨素把文帝病情写好来报告太子。宫人错把此信送到文帝处,文帝读后大恨。他宠幸的陈贵人,又说太子对她有无礼举动。文帝于是大怒,想召回已废为庶人的故太子杨勇。太子与杨素策划,杨素假传诏命调东宫卫士移近皇上居处宿卫,禁止宫门随意出入,并调取宇文述、郭衍掌管;又命张衡入宫侍候文帝病体。文帝就在这天驾崩了,对文帝的死因,由此便颇有各种猜测。
汉王杨谅造反,派茹茹天保前来占据蒲州,烧断黄河桥梁,又派王聃子率领数万人并立据守。杨素率轻骑5000袭击,悄悄在渭口乘夜偷渡,将明时出击,茹茹天保败逃,王聃子惧怕而举城投降。炀帝下诏征杨素还朝。开始,杨素将处罚,算准破敌的具体时间,结果正如所料。炀帝于是便任命杨素为并州道行军总管、河北安抚大使,率兵数万征讨汉王杨谅。当时晋州、绎州、吕州三州都为杨谅守城,杨素各派两千人牵制三州,便继续前进。杨谅派遣赵子开拥兵十余万,断绝路径,屯据于高壁,布阵五十里。杨素命珠江率兵正面对垒,自己带领骑兵悄悄进入霍山,沿崖谷而进,直指敌营,一战击破,杀伤数万。杨谅所委任的介州刺史梁修罗屯驻介休,听说杨素来到,恐惧得弃城而逃。杨素进军至清源,距并州三十里。杨谅率领其部将王世宗、赵子开、萧摩诃等,兵众将近十万,前来拒战。杨素又击破之,生擒萧摩诃。杨谅退保并州,杨素进兵包围。杨谅困迫无策而投降,其余党羽也都被平定。炀帝派遣杨素的弟弟杨约携带亲手写的诏书慰劳杨素,道:
我大隋统驭天下,于今已有二十四年,虽然外国夷狄屡次侵叛,但从未发生内乱,修文偃武,四海安然。朕以父皇去世,痛苦在心,号天叩地,也无能追及。朕本以藩王,被命为太子储君,又以平庸无能之才,继承大业。天下者,先皇之天下也,所以朕战战兢兢,不敢让它失去,何况还有宗庙之重和百姓之大呢!
叛贼杨谅包藏祸心,从幼至长,羊形兽心,伪托名誉,不守国丧,先图叛逆,违君父之命,构成莫大之罪。煽惑良善,委任奸回,兴兵内乱,毒害百姓。私署官职,擅自杀戮,以小加大,以少凌长,民怨神怒,众叛亲离,所为罪恶虽有多种,但种种同归于作乱。朕兄弟不多,还未忍心下令征讨,所以开关门而待窛,止干戈而不发,朕听说过,上天生养黎民,为他们设置君主。朕仰承先帝意旨,常以抚养百姓为念,岂能回顾自己守护,眼看看百姓倒悬而不救呢!大义灭亲,是《春秋》的大义,周公旦诛管叔、蔡叔,汉景帝戮灭吴、楚七国,其道理就在于此!事不得已,所以授公以大兵,问罪于太原。逆子贼臣,哪一代没有,但谁能想到,会近出于自己的家国。所可叹者,刚刚遭受丧父的痛苦,就遇到这种事。这都是由于朕不能和睦兄弟,不能安济苍生,德尚未普施,兵戈先已兴动,作乱者虽只有一人,涂炭者却是万民。朕不仅畏惧天命,而且觉得辜负了先帝的托嘱。德薄而耻重,使我有愧于天下。
公乃先朝旧臣,功勋卓茂。早在皇朝草创,百废待兴的时候,便匹马鬼服朝廷,忠诚和识度都胜人一筹。扫灭北齐的汴州、郑州,如秋风之卷落叶;平定荆南和塞北,似烈火之燎原,很早就建立了殊勋,显示了忠诚。及至在朝献可替否,更是为众人所瞻仰,接着又辅弼寡人,以济时艰。古昔的周勃、霍光,哪里能与公相比!叛贼在高壁凭据险阻,抗拒官军,公以高深莫测之谋,出其不意。云开雾散,冰消瓦解,长驱北进,直捣贼窟。晋阳之南,蚁附之众数万,杨谅不自量力,尚想举兵起螳臂。公以棱严之威讨伐,发愤于内,舍身取义,亲当矢石。兵刃方交,鱼溃鸟散,僵尸遍野,积甲若山。杨谅于是困守穷城,以拒斧钺之诛。公督率骁勇,四面攻围,使其欲战不敢,欲逃无路,智力俱尽,面缚投降于军门。斩将搴旗,计伐叛逆而怀柔安顺,元凶既已除掉,华夏得以清平,丰功伟绩,正在于此,古昔武安君陈余平定赵地,淮阴候韩信平定三齐,哪里比得上公的远行而不劳,速战而克捷呢!朕忧心于居丧期间,不得亲率刘军,由于未能请教方略于廊庙,遂使公劳于行阵。每念及此,寝室难忘。公乃建立累世之元功,执着一心之忠志。古人有言:“疾风知劲草,世乱有诚臣。”公正应了此言。公的勋劳应铭刻与钟鼎岂只书写于竹帛史册而已。大功告成,哽咽叹息不已。稍待一时,公可隋宜。军旅之间,庶务殷繁,颇费思虑,所以派遣公的弟弟,宣极朕的怀念。心思迷乱,言语无次。
杨素上表陈谢道:
.....
后面太长吃饭去了,如果你想看后面的,等我吃完饭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