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推荐看看姚汉源老先生的《京杭运河史》第三、四、五、六编。
另,京杭大运河船闸虽多,但最重要的几个应都在会通河段。比如济宁的天井闸、会源闸,那是元代运河的分水枢纽;济宁汶上县南旺镇的柳林闸、十里闸,是明代和清代会通河的分水枢纽;临清的板闸处于会通河和漳卫河的交会,也十分重要。另外在过江、过淮的地方船闸也十分重要。
另,聊城土桥闸的发现被列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土桥闸,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梁水镇大运河岸边的土闸村。2010年12月,考古学家们对土桥闸发掘完毕:深达7.5米、南北长6.8米、东西宽6.2米,规模宏大。出土瓷器、陶器、铜器、铁器和玉器近万件,石碑两通。瓷片大部分为明清时代的遗物,有青花瓷、青瓷、白瓷、青白瓷、蓝釉瓷器、粉彩和釉上彩。碗、盘、壶、杯、盒、人物塑像应有尽有。在这些器皿的底部,大部分有底款,底款跨度从明朝的永乐、成化、宣德到清朝的雍正、乾隆、道光、咸丰。同时,也发现了少量的宋元时期的碗、盘、罐等瓷片。这些瓷器标本的发现,为研究明清时期的陶瓷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实物标本。此外,在发现的铜钱里面,存在日本“宽永”年号的铜钱。
在出土的数百件铁器中,不仅有生活用具,而且还有船上用具、造船或者加固船板器具,还有河闸相关设施附件。这是运河山东段发掘的第一座古河闸现场。
“对土桥闸遗址的发掘意义重大,堪比菏泽古沉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徐光冀深有感触地说:“土桥闸是目前京杭大运河上进行系统考古发掘的、保存条件最好的古代运河水利工程之一。”
土桥闸建于明成化七年,清乾隆二十三年重修,至1840年,一直由运河管理机构(河道总督)管理,是当时运河上的重要水利设施。
记者看到,发掘出的土桥闸由青石堆砌而成,结构基本完整。土桥闸由闸门、墩台、东侧的月河及运河两岸的进水闸、减水闸等组成。闸口呈南北方向,在闸口底部相邻石块上都凿有燕尾槽,并由铁扣固定。在迎水和分水底板两侧立有密集的木桩,据专家介绍,土桥闸底部采用木质梅花桩、碎石灌浆等固基技术,闸墩砌石采用燕尾扣连接,对整座河闸起到保护稳定作用。整个工程设计合理,施工精心,虽历经数百年,仍非常坚固,对研究运河漕运历史及水利工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垒砌河闸的石块,每块重达数吨,在古代没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修建如此规模的河闸,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建筑水平。
山东省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同修介绍,土桥闸对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据了解,南水北调工程拟利用聊城境内的运河河道,为了保护土桥闸,将在土桥闸旁边修建一条暗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