현재 위치 - 법률 상담 무료 플랫폼 - 회사 전체 - 古人雕刻玉马,除了欣赏佩戴外,还有哪些更深的寓意?
古人雕刻玉马,除了欣赏佩戴外,还有哪些更深的寓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马文化属于不可替代的一种精神。在古人的眼中马文化和龙文化是并驾齐驱的。通过文化追宗,我们可以知道,最早关于马的故事是七千年前的伏羲文化时期。这个故事和伏羲的先天八卦图有着很强的关联性。

关于这个故事很多人应该是听说过的。这个故事讲的是7000年前伏羲看见有龙马从黄河浮出(这里所说的龙马就是龙头马身体的神兽)而这匹龙马的背上画着的就是河图,河图的出现直接启示了太昊先圣,使其画出了先天八卦图,至于先天八卦图的历史意义在此我就不加以赘述了(据说先天八卦图将天地宇宙的道理就在图中了)。

凌家滩出土河图洛书

而龙马最终成为了华夏文明中重要精神的代表,这种龙马精神是中华文化神传的重要表现。其中天道的自强不息就是其精神实质,也正是由此龙马精神演化出人道通天的君子之德。用龙马来启示人激励人标榜人,这就说明龙和马的本性对于人性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天子和皇宫就以龙来作为图腾,上能登天,下可入水,神龙不见首尾则更有妙处。在市井之中,马的精神就成为进取奋发的象征了,如马到成功这样的成语便在市井之中很是受用。而所谓龙腾经天,马跃行地也就是龙马精神在官家与民家的不同体现罢了。

凌家滩出土河图洛书

不管是从伏羲龙马河图的传说,还是皇家以龙为象征的做法,亦或是市井之中爱马的习俗,都说明了一点,那就是马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精髓的一部分,它伴随着华夏民族走过了五千年的历史进程。在历史上有很多关于马的故事,比如周穆王八骏西巡、汉武帝强国之策中关于育马、求良种名马的渴望、项羽和乌骓马、关公与赤兔马、刘备与的卢马、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六骏、伯乐与千里马、更有甚者相马成为一种学术有专门的《相马经》。纵观世界各个民族没有一个民族能够像中华民族这样的爱马!接下来我们就着重讲述一下名人与马的故事。

书画作品

第一个名人与马的故事,当属周穆王无疑。周穆王西周第五位天子,西周在周穆王的治理下使得大周更加的辉煌。这位周天子能征善战,在其祖辈的基础上,外挫强敌,内修国政(大败犬戎,楚国,平定国内诸侯之乱)扩展了疆土,稳定了江山社稷。在这样的文治武功的基础上穆王天子驾八骏西巡,此举使得西域强国的首领西王母朝拜。然而这位英勇而又雄才大略的天子,他却是一位爱马的天子。历史虽然湮灭了他生平的功绩但将他八骏西游的故事一代一代的传承了下来!

周穆王西巡

其次便是大汉天子——汉武帝。汉武帝是喜欢马的天子,但他的好马并不完全出于个人的兴趣,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来自于敌人的威慑。他与其父辈不同,或者说他已经厌恶了父辈们对匈奴的谦让,在西汉王朝忌惮匈奴将近百年的历史中汉武帝这位性格刚强的皇帝爆发了,他以举国的力量育马强兵,任人唯贤,一举扭转了匈奴屡次进犯,这时汉文化中的马文化是民族富强繁荣的体现。

西安汉武帝雕塑

两千多年来,武将与马是分不开的,力能扛鼎的战将项羽和他胯下的乌骓马,武圣关羽与他的赤兔马,尚未登基称帝的秦王李世民与他的六骏,刘备与救他一命的的卢马,这样的故事,这种的马和英雄结合到了一起出现的历史精彩篇章,在那个冷兵器时代不知道有多少,这些惊人的战绩,成就一代英豪也成就了一代名马。

近代战争中的骑兵

书画作品

书画作品

在这样的文化的影响下,很自然的就会出现“凡是有英雄梦的人几乎都爱马”的现象,当然不管在古代还是在今天一匹良驹骏马,虽不至于“千金买马骨”但也绝对属于奢侈品!于是马文化便有了另一种传承。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以马为创作题材的玉器,最早见于殷商时期,历代所见不多。

玉雕马

以马为创作题材的玉器,最早出现于殷商时期。殷商玉雕马虽存世较少,但却非常有自己的特色。殷商玉雕马跟殷商时期的玉雕鹿、玉雕兔子一样,它们的形体都比较小,躯体扁平,在马的躯体上没有任何纹饰,所用玉料都是片状,阴刻线雕成,马的形状一般为垂首张口睁眼,且眼睛为殷商时期独有的“臣”字目,尾巴下垂,马体的中部会刻一条凸脊,脖颈部刻画有鬃毛,多为直立行走状。属于佩饰性玉器,有穿孔,穿孔一般位于马的脑后。

商代玉马

两周时期的玉马数量相比与殷商时期则更加稀少,但在雕刻技法上有很大进步,已经从商代的片雕发展为圆雕造型。西周玉马一般作站立状,目前视,鼻翼翕张。颈上刻有鬃毛。腹肌略鼓,臀腹紧圆。在马身体表面会以双钩阴刻技法琢出卷云纹以作修饰。

玉雕马上封侯

战国玉马现有的出土文物只有一件,该玉马为圆雕加镂雕而成,微张口,张目前视,外露鼻孔,竖耳向前作警听状,尾下垂且在末端结毛髻,颈背上以一随形条状脊表示鬃毛,通体光素,呈前足直立、后足微曲的直立状,足下一长方形扁平座承托四足并连为一器。

玉龙

汉代玉马数量较多,形制也趋于丰富,是古代玉马制作史上的重要时期。主要有两种形制,一是整体伏卧形,二是仙人奔马形。此期玉马,受到“龙马”、“天马”文化的影响都会带有羽翅,在马的头部上,五官多会采用浅浮雕手法表示,写实性强,用手触摸时会有雕刻形成的梭角感,大多昂首前视,张大口并露齿、舌(这一形象与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非常相似)。在马的脖颈处会以若干平行短线来表示鬃毛,马尾翘起且尾尖下垂。四足有的呈跪地或伏地形,有的呈奔跑状。

玉雕兽

在魏晋至南北朝至唐宋玉马的表现形式并无大的变化,故而我们就以玉马的繁盛时期宋朝为例。宋代,是继汉代玉马之后又一个兴盛期,数量较多,制作精美。切合历史玉马的繁盛期都与汉民族政权遇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威胁有很大的关系,汉如是、宋如是。

商代玉兔

整个宋朝玉马的风格是非常写实的,因此宋代玉马以写实为最大的特点。宋代玉马在雕琢上通常是橄榄式目,微张口,用多条细密平行的弧线表示鬃和尾间的毛。此外,宋朝的玉马均为圆雕,造型也比较温顺,很少出现奔跃状的玉马,主要为跪地伏卧之态(笔者推测这与宋代文化繁荣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有宋一代,以文治国,文人是社会的主要掌权者,因此原本代表武力与军威的马也被文人化了,而这种现象表现在玉马的雕刻上就变成了跪地俯卧的姿势)。因此宋代玉马整体风格憨态可掬,非常可爱富有文人的细腻温情。

玉卧马

元明时期的玉马,基本沿袭宋代之风格,唯一的变化就是在造型上除过立雕、片雕外,还会运用到一种全新的雕刻技法——立体镂雕。并且在雕琢内容元朝的玉马更加丰富,有“牧马人”、“马上封侯”等以寓意为题材的玉马。在具体形态上,鬃毛由平行弧线演化为多组分束、马头开始出现回首后盼状姿态。明代玉马的造型继承了元朝的传统做法,无明显变化。

玉雕马

清代玉马中,除独立的马这种题材外,人骑马上作游玩山水风光的玉雕开始出现,且清代玉马玉质精优,生动逼真。雕琢重点由马变成了人或马饰的雕琢。清代玉马,圆雕马,多表现为肥壮的体态。器形中寓意吉祥成为了马的主要使命。最常见的有“一马当先”、“马到成功”等题材。

《饮马图》

总之,马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很是重要,虽然在唐朝玉雕马并不多见,但是唐朝的“三彩马”绝对是马文化艺术品中的魁首!因此我们可以得知马在古代不但是先进生产力和交通工具的代名词更是进取向上和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