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守正
雷守正,国家一级导演,1992年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主要作品有晋剧《桐叶记》《丁果仙》《醋工歌》《范进中举》《风流父子》《上马街》等。他于2010年为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一团(原青年团)导演的《上马街》,2013年赴苏州参加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并获优秀剧目奖。多次获得“杏花奖”,如:临县道情《碛口古镇》、上党梆子《剪纸姑娘》。多次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如:上党落子《大路通天》《唐宫悦》、晋剧《范进中举》、歌舞剧《静静的吕梁山》等。《丁果仙》获文化部第七届文华奖、新剧目奖,《醋工歌》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小品《选村长》获中国曹禺戏剧奖、小说小戏一等奖、优秀导演奖。2007年11月,法国文化部和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戏曲节上,《范进中举》获得了“最佳传统剧目奖”。
中文名:雷守正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西汾阳
出生日期:1943年11月18日
职业:导演,编剧,演员
代表作品:桐叶记,丁果仙,醋工歌,范进中举,风流父子,上马街
主要成就:多届杏花奖
第三届巴黎“中国戏曲节”最佳传统剧目奖晋剧《范进中举》
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
两届文化部文华奖
全国现代戏研究会第七届年会导演奖
多次获省五个一工程奖
人物生平
雷守正,山西汾阳人。中***党员。国家一级导演,1992年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主要作品有晋剧《桐叶记》《丁果仙》《醋工歌》《范进中举》《风流父子》《上马街》等。他于2010年为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一团(原青年团)导演的《上马街》,2013年赴苏州参加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并获优秀剧目奖。多次获得“杏花奖”,如:临县道情《碛口古镇》、上党梆子《剪纸姑娘》。多次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如:上党落子《大路通天》《唐宫悦》、晋剧《范进中举》、歌舞剧《静静的吕梁山》等。《丁果仙》获文化部第七届文华奖、新剧目奖,《醋工歌》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小品《选村长》获中国曹禺戏剧奖、小说小戏一等奖、优秀导演奖。2007年11月,法国文化部和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戏曲节上,《范进中举》获得了“最佳传统剧目奖”。
作品
晋剧《范进中举》
晋剧《范进中举》改编自清代吴敬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剧中塑造了范进、胡屠户等一系列有血有肉的戏曲人物典型,集中反映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科举制度和人民大众的情感爱憎,使人们在审美愉悦中感受到作品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评判。
《范进中举》的舞美服装设计确实非常简陋,但在有限的资金里,剧团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就这样一个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排出的戏,恰恰因为导演、编剧、演员,还有一个团队的较真,到底扭转了外在的不足,非但没有粗制滥造,还在众人合力之下,做出了一棵玉雕的白菜。
晋剧《上马街》
《上马街》是一部由太原市实验晋剧院青年剧团5位国家一级演员***同倾力打造的红色晋剧它是继《傅山进京》《范进中举》之后又一部风格独特的精品力作。
一个小小的四合院,《上马街》设计了5户人家:修车师傅车伍儿与两个儿子,小儿子是进步青年,大儿子是在敌军当参谋的我党地下工作者;大个子与媳妇孤苦相依,儿子被日本人炸死了;仇凤莲与英子,母女二人艰难相守;齐奶奶在院子里最有身份,是辛亥革命先烈遗属,说话分量十足;进山中学女老师徐光明是中国***产党地下党员,帮扶影响着院子里的其他人。从人物设置上可以看出,《上马街》是一部典型的群戏,主要人物11个,囊括了太原市实验晋剧院青年剧团的5位国家一级演员,包括谢涛、牛建伟、梁美玲、王波、郑海珍。“这个戏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太原解放前夕,上马街四合院里生活着一群底层民众,他们勤劳善良。在被特警处抓捕的关键时刻,地下党员徐光明将一份重要情报交给了修车师傅车伍儿。特警处为得到情报,断粮断水,逼迫威胁。院子里的百姓在困境中自发组织起来,最终送出情报城防图,完成了一项事关太原解放大局的特殊使命。”据太原市实验晋剧院副书记、副院长陶臣介绍,新编晋剧《上马街》以老太原旧有的地名、人物、事件、语言为主要戏剧元素,力图用浓郁的民情、民俗勾勒出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底层民众的精神风貌,展现他们纯朴、善良、勤劳、勇敢的美德。“我们一直在歌颂英雄豪杰,这回却将舞台让给了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使他们从被遗忘的历史中走出来,以戏曲的形式和当今的人们会面。他们虽然平凡、渺小,但精神和觉悟同样伟大,同样值得我们怀想,这也是非常有意思和有意义的事。”
这些说着太原话、住在上马街、平凡而渺小的“小人物”,在历史大变革中,显示出了非凡的勇气和觉悟。
太原市实验晋剧院近年来几乎是一年一台大戏,《范进中举》《傅山进京》等剧,在全省、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向建党90周年献礼,他们一直在琢磨排一台有意义、有意思的现代戏。“题材的选择让我们动了很长时间的脑筋。徐向前、太原最后一名步班邮递员王秋收等,我们都考虑过,经过反复论证,我们才将思路定格在‘太原解放’这个点上。”陶臣告诉记者,题材定下来之后,就开始配备创作团队。《上马街》是编剧赵爱斌和导演雷守正继《丁果仙》《范进中举》《傅山进京》后,两人与太原市实验晋剧院的再度合作。导演雷守正说,这部总长近两个小时的戏,从创作到排练只有短短的3个月。而排练时间更为紧张,只有20天左右的时间,而且还是在不中断正常演出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演员们常常是连轴转,下乡演出回来已是深夜,而第二天一早就进入《上马街》的排练。“之所以以‘上马街’定名,是因为这条街在太原很有名,这条街上的四合院是典型的太原民居。上马街一个被日本人炸掉一半的四合院,是这部剧从头到尾的唯一布景,故事的起承转合都发生在院里。”编剧赵爱斌表示,该剧在风格上以写实为基调,凸显地方特色,以老太原的旧地名、人物、事件、语言为主要戏剧元素,力图用浓郁的民情、民俗勾勒出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底层民众的精神风貌,展现他们纯朴、善良、勤劳、勇敢的美德。
导演雷守正认为,这部剧的内容大于形式,在舞台的整体呈现上,结合当代观众的观赏趣味,在叙述节奏和程式运用上做了一些大胆的探索,为的就是—追求真实。“排这部戏难度很大,与以往的传统戏有很大的不同,程式上的东西少了些,而是力求真实。因为唯有真实,才能打动观众;也唯有真实、可信,才能更加感人。”
作为献礼题材,《上马街》最为难得的是没有板起面孔向观众讲政治,而是将目光锁定在寻常百姓老院子,运用极具特色的晋剧艺术带领我们走进文化古城老太原,走进这些个体的心灵深处。进步女士徐光明为党的事业光荣献身;修车师傅车伍儿临危受命“问良心”;还有正义的齐奶奶守节守义***荣辱他们鲜活地向我们走来,尽展其真实又纠结、复杂又曲折、光明又隐秘的内心世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在以往的宣传中,好像只有较先进的知识分子才投身‘革命’,草根们的所谓革命是迷茫的更是懵懂的。但不能否认,三教九流、走卒贩夫等等,才是社会历史进程中的砖瓦草木。他们可能不具有救国救民的大志向、大胸怀,但就是这些看似平常甚至庸俗的人,在关键时刻,却也有意想不到的大无畏。”
陶臣表示,《上马街》就是一改往日旧习,从草根写起,以太原老街、老人、往事为题材。展现了这些足以称得上民族的脊梁的小人物身上的大无畏精神。
作品影响
《上马街》首演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首演后第3天,省文化厅创作室专门组织召开了新编晋剧《上马街》研讨会,文化厅副厅长窦明生、副巡视员赵克谦,太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太原市文广新局局长田志捷,文化厅创作室主任王辉,文化厅文化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杨卫华,文化厅艺术处副处长谢玉辉,晋剧表演艺术家谢涛等出席研讨会并发言。
与会专家高度肯定了太原实验晋剧院不断创新、不断向前、不断探索的精神。大家认为,新编晋剧《上马街》把普通群众作为表现主体,用“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反映了“大时代、大社会、大思想”,突出了鲜明的太原文化特色,是一部立意高、主题好,思想性、艺术性俱佳,轻松亲切的主旋律作品。
“这个戏敢于突破条条框框,大胆采用平民视角,让普通老百姓参与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在小人物身上体现了历史的具象,开拓了晋剧现代戏的表现领域。”文化厅创作室主任王辉表示,该剧的主创队伍还呈现出两个特点。
“一是舞台上汇集了一位梅花奖、两位白玉兰奖和九位杏花奖得主,五位国家一级演员,充分展示了演员的阵容和实力;二是该剧从编剧、导演到演员,全部实现了‘本土化’,体现了我们自己的编、导、演队伍的真实水平。”
同时,与会专家学者也进一步指出了该剧在情节上还需要仔细梳理,在细节上还有一些需要继续打磨的地方,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太原市文广新局局长田志捷表示,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主创人员能认真听取并把各位专家的宝贵意见带回去,继续修改,力争把《上马街》打造成一部反映太原地域特色的精品剧目。
采访趣事
一个导演,一个编剧,一个名角儿,一个团队,相濡以沫,携手付出,20年合作,排出8部好戏。这在全国也属罕见
太原府西街和桃园北路交叉十字路口的东北角上,城市正忙着改换它的面貌,轻佻却充满朝气。然而它依旧没有越过中国传统精神的底线,有一些坚守,在岁月里显得悠长而执着。
谢涛说,你可以来看看,我们最近在讨论一部新戏,雷守正导演和赵爱斌编剧都在。
5月的日光正烈,微风挨挨挤挤从太原晋剧院二楼敞开的窗户里跑进来。背着光,两位老先生正和谢涛研究着新戏的构成与排练,临街的这个办公室里,断断续续穿刺着城市车水马龙的喧嚣,而这三个人,却谈得热情而投入,仿若进入无我之境。
就是这一位导演,一位编剧,一位名角儿,还有一个团队,在晋剧这个既传统又边缘的角落,甘苦与***,支撑了整整20年,排出了8部享誉全国甚至世界的戏。
从《范进中举》说起
2007年,笔者硬着头皮走进太原青年宫去看一部名曰《范进中举》的晋剧。
当时我并未预料到,这一部戏会使我重新定义晋剧,不曾想到谢涛和她身后这个强劲的团队,在人物的塑造上、剧本的新创上,唱腔的改编上,正慢慢和高雅与现实靠近。7年之后,我如当年的范进一样,屡屡在考博的进程中受创,等我和当年深深打动我的这部剧的主创者们坐在一起聊天时,我忽而意识到他们创造出来的范进,不再是那一部小说留给我们的迂腐的学子,而是活生生的,活在当下的众多的我们。
诚如雷守正导演所说,这就是戏外戏。
晋剧的守望者
《范进中举》已经是这个团队第六次的合作。
1994年,为了创作一部新戏,编剧赵爱斌、导演雷守正、演员谢涛汇聚到了一起。“一定要适合演员,把她的潜力挖掘出来,发挥到极限。”这是雷老和赵老一直坚持的理念。于是《丁果仙》诞生了。
在此之前,晋剧正陷在程式套路的泥沼里。人物的表现、唱腔的定式深深烙在演员的表演中,这让话剧导演出身的雷老和主张文艺反映时代的赵老非常困扰。
拘法者守家数,不拘法者变门庭。此后,他们带领太原晋剧艺术研究院青年团(后更名为实验一团)连续排了改编传统剧《卖画劈门》《舍饭》《芦花》以及新创剧《不能没有你》。可以说,每一部戏都获奖,每一部戏都经典。赵老对唱词做着不断的改良和调整,渐渐一些俗变成了雅。作曲家刘和仁老师根据人物的表现、剧词的表达在声腔上有了新的创作,直接提升了晋剧的格调。雷老则坚持改变演员的固定套路,紧抠舞台上的每一个细节。回忆起当时的合作,谢涛禁不住笑起来:他们真是一伙非常认真的人。一个唱段要反复琢磨,偶然还有争执。好多时候一个动作我们就要想很久,我尝试各种办法,雷导各种不满意。大家就这么摸摸索索找到最好的表现。
排练《范进中举》中疯癫的片段,大家陷入迷茫,怎么把疯演得淋漓尽致?尝试了又尝试,怎么也拿不住最好的感觉。谢涛坐在椅子上,开玩笑说,导演,你总不能让我跳椅子吧?导演却兴奋起来:你就跳椅子!
真是开玩笑了,老生穿着厚底靴怎么能做这个冒险的动作!嘴上这么说,她还真这么练起来。先跳沙发扶手后跳椅子扶手,先光脚后穿靴。就靠着这种执拗劲儿,成就了范进疯癫的名片段。
从乡野到巴黎
2005年10月,《范进中举》在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引起了强烈反响。这部戏在上海一***演出了两场,第一场下来,就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到第二场马上来了好多上海专业院团的表演者和专家。几年后,谢涛才从业界朋友的口中知道当时上海有名的大角儿都来看过这部戏,“古而不旧”是大家口口相传的赞誉之词。
为人所不知的是,这部戏羞涩地登台。
在预先到上海的宣传中,曾有记者问:谢老师,你这个剧的投资有多少?面对上海20多家媒体,谢涛有点犯难。实际上,整部戏排下来15万元都没有,它的生产过程艰难而漫长。
考虑到不要让媒体过于轻视这部戏,谢涛犹豫再三,忐忐忑忑给出了20万元的数字。记者们却感到很惊讶,“谢老师,我们现在做案头就要50万元”
究竟这部戏是怎么样的一个戏?媒体有了怀疑的问号:它恐怕是持续了农村乡下的野路子,还能有什么过人之处?
《范进中举》的舞美服装设计确实非常简陋,但在有限的资金里,剧团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就这样一个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排出的戏,恰恰因为导演、编剧、演员,还有一个团队的较真,到底扭转了外在的不足,非但没有粗制滥造,还在众人合力之下,做出了一棵玉雕的白菜。
正是这十来万排就的戏,让晋剧从乡野走到了巴黎。
2007年11月,法国文化部和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戏曲节上,《范进中举》获得了“最佳传统剧目奖”,谢涛获得“最佳女演员奖”。
这部戏在巴黎高上士区埃菲尔铁塔脚下的阿迪亚尔剧场与法国观众见面。阿迪亚尔剧场是一个老式歌剧院,只能容纳不到400人的座位,舞台就在观众面前。不同于乡野演出时的喧闹,也不同于国内城市演出时的规整。巴黎的观众非常安静。没有叫好声,也没有掌声,甚至咳嗽声也低沉而隐忍。但是谢涛和她的团队就在这一片静谧中获得了空前的宁静,将自己完完全全放入了戏剧中。
演出一结束,座无虚席的阿迪亚尔剧场内,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人们带着惬意的微笑鼓掌,久久不息。谢涛和她的团队,在掌声中一次一次地谢幕,但仍然不能止息这部戏带给巴黎观众的文化吸引力。谢涛在盛情中将自己的行头摘下,露出吊辫,“冷静”的观众们终于沸腾,纷纷站起来欢呼。
这是一位优秀晋剧表演者的魅力,也是新晋剧的魅力。
我以为你们很有钱
我以为你们很有钱。我开玩笑说。
然而我对他们的困难和执着有深深的理解。
实验一团每年要在乡村演出二三百场次,20年下来就是5000余场,其中艰辛只有团队里的工作者才能深深体会。早已成名的谢涛没有落过一场演出,这是她引以自豪的坚持。最困难的时光里,赵老和雷老也完全是义务劳动,哪还会提什么报酬。
在座的人,如果追求金钱,可能早已在20年风刀霜剑中四散而去。每一部戏的开始,都是激情,而不是金钱。
一说到晋剧,打着耳背幌子的雷老总是比别人更敏捷更激动;和谢涛聊到热闹处,她会情不自禁地唱几句,清透的明亮,沙沙的气息,绵长的温柔。真是美好极了。就是靠着这样的单纯的爱,时时与钱做着斗争,慢慢立出一部戏,慢慢把它打磨得更精致。
谈到对晋剧的专注,赵老和雷老总会提到陶臣先生,他是团队的领头人,也是策划者。往往是,他先把一个点子提出来,大家坐下来一起研究。可行的话,再想办法找投资。《范进中举》大获成功之后,他们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又先后排出了《连亲百万家》与《上马街》。
众人皆知,晋剧在今天,面临很大的困境。传统乡村市场在渐渐缩水,城市的新青年对新晋剧的了解也远远不够。无论是宣传,还是排戏,处处要与钱谈话。但是,他们就在这困境中思索着更多的办法,在有限的资金里排出高品质的剧目。他们有带晋剧走向大众的决心。
去看一看新戏,这是我一点私心的建议。就像当年的我一样,大家也许会被震慑。几年前在北京念书那一阵偶尔和朋友相约去国家大剧院看话剧、听音乐会,我们觉得自己高雅了,有文艺范儿了,精神富有了,有格调、洋气了。而这一切,新晋剧也能带来同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