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诗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气象学家,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曾任国际科联世界气象组织联合科学委员会委员。
1942年毕业于前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地理系气象专业。 高由禧,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科院地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在疾风的研究中成绩突出,为开拓中国气候学和高原气象研究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理系大气科学专业。 巢纪平,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热带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曾任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主任、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协会国际气候委员会ICCL/IAMAP)委员。
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学系。 刘振兴,空间物理学家,主要从事近地层大气物理研究、火箭和卫星对高层大气探测的研究和星级物理和磁层物理研究。曾任中国Cluster数据和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地磁和高空物理(IAGA)中国委员会主席。
195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 伍荣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教育部大气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国际动力气象委员会中尺度工作组主席。
1956年南京大学气象系毕业。 符淙斌,气候学家,首次提出用沿赤道海温廓线划分厄尔尼诺的思想和方法,被国外称为“符DF廓线”他作为最早参与开拓全球变化科学领域的中国学者之一,为中国全球变化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气候专业。 陈联寿,199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台风预报技术和理论研究,提出了有关台风路径突变机理的新论点。
先后担任中央气象台台长、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国家气象局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第一副院长、院长。
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学系。 王水,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哨声和甚低频发射的观测和研究,太阳、大气和行星际介质物理、空间等离子体不稳定性等。现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
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