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教育学院原名长沙市教师进修学院,前身为长沙市中小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创办于1954年11月22日。1957年8月10日,经湖南省高教局决定,由长沙市教育局行文,正式将“长沙市中小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更名为“长沙市教师进修学院”。
1958年9月1日经中***长沙市委批准,市教育局创办了一所全日制的长沙师范专科学校,附设在市教师进修学院,一套人马、两块牌子。1963年7月长沙师专停办。1968年12月12日市革委会[68]321号文件宣布撤销长沙市教师进修学院。
1973年5月18日市革委会[1973]44号文件批准市教育局成立长沙市教学辅导站,1973年12月成立长沙市中学教师培训班,1974年又成立了长沙市教学仪器站,1974年12月25日经市教育局决定,以上三个单位合并。
1978年6月14日市革委会做出决定,撤销长沙市教学辅导站,恢复长沙市教师进修学院,定专业编制120人,1981年9月19日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恢复长沙市教师进修学院并明确学院相当于县团级机构。
1983年下期学院实行机构改革,调整行政机构。学院下设院办公室、教务处(含教材室、图书馆、电教室)、总务处、学生科、高师函授站。
1984年2月,教育部备案批准(见[84]教师字003号文)162所教育学院(含教师进修学院),长沙市教师进修学院包含其中。
1990年4月5日,学院根据国务院国字[1982]130号文件精神,报请市教委同意,市编制委员会批准,于8月11日更名为“长沙教育学院”(见市编字[1990]第120号文)。
2003年学院行政机构又作出相应调整,长沙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长编办发[2003]1号文件,同意教育学院内设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党群科、学生科、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科、教学科研科、长沙市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站(长沙高师函授站)8个机构。
2003年长沙市编委下发长编办发[2003]36号文件,从教育学院划拨9个编制到长沙市电化教育馆,长沙教育学院人员编制由122调整为113名。
2004年4月22日,抓住社会迫切需要一技之长的高级技术熟练人才和国家正大力扶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这一难得的机遇,开通了非师范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商贸英语、电子商务、计算机信息技术、计算机美术设计四个专业,通过普通高考面向全省招收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大专生。至此,学院在办学格局上,实现了由单一的师范类向以师范类为主兼顾社会综合类的转换;由管理型向全面办学的实体转变的性质和功能新定位。
在高职教育方面,2005年增开了“旅游管理”专业,确定了11个专业发展方向,招生人数也稳定在每年400人左右的水平。截止2010年,学院***培养高职毕业生1167名,现有在校生1018人。为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在专业队伍建设、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就业指导等方面不断出台新的措施,创新管理方法,使高职教育质量一年上一个台阶,所培养的学生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在社会化服务工作方面,无论是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技能的培训和组考、颁证工作,还是计算机、普通话、导游和英语四、六级等专业考证培训和组考工作,学院都坚持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确保了各项工作的质量和信度。
2005年5月长沙市编委下发长编办发[2005]39号文件,同意长沙教育学院增设“对外合作语言培训中心”,为正科级内设机构,增配主任(正科级)1名。
2005年元月湖南省人民政府下发湘政函[2005]7号文“同意将长沙市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长沙教育学院,更名后,其管理体制和经费投资渠道不变。”
2005年8月长沙教育学院搬迁到河西望月湖小区,拓展了办学空间,迎来了教育学院发展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