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职业餐饮网,原标题:看那些外卖快餐创业是如何死的
文章内容略有删减
武汉水果哥开奔驰送外卖月入百万”,“大学生微信推销外卖月入10万元”,“一快餐店送盒饭日营业额过万”……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无数这样的消息,在大家的想象中, 餐饮 外卖是一个钱程似锦的生意,但是却有很多人做失败了,看看他们是怎么“死”的,也许创业者能够从中得到一点启示。
小餐饮不能承受大成本之重
味道,对于餐饮来说就是所有一切的前提,即使你的营销再好,服务再怎么独特,如果味道不好,一切都是白搭。
餐饮外卖的门槛很低,大家的选择余地很多,消费人群相对固定,一般情况下,消费者不可能长期固定去吃一种外卖,所以这个行业几乎是不可能形成垄断的。但是做外卖的那么多,消费者又是那些人,味道和分量就成了餐饮外卖取胜的关键。
我的公司楼下曾经有许多家的外卖,大家普遍反映不好吃,如今那些外卖都杳无踪影。虽然也不断地有做外卖的进驻,但是都做不长,不可否认有其他的因素,但是味道不好,消费者不买账是一个主因。
外卖是一个“平民化”的餐饮,不可能卖出高价,所以做外卖只能薄利多销。但是,好的味道需要好的 厨师 和好的食材,这些东西肯定会大大增加餐饮外卖的成本,如果一旦出现问题,那就是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被电梯“等”死的公司
不占餐位,又能产生额外收入,按理说,外卖送餐应该受到餐饮企业的广泛欢迎。然而,除了一些专做外卖生意的餐饮店外,很多餐厅对于外卖送餐的态度都颇为矛盾,几乎称得上爱恨交织。
现在 餐饮业 普遍招工难,各店都缺人手,“招工难”、“用工荒”已成常态。
一天就餐高峰只有几个小时。在店里,一名服务员一小时可能服务几十名甚至上百名顾客,而如果出外卖,每送一单的往返大约就需要30分钟,而且就餐的时段是人流高峰期,开车路上堵,上楼电梯堵,延误似乎变成了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这样的用户体验是非常不好的。我曾有个亲身经历:
某天,我在路上收到一份制作很精美的外卖传单,上面的菜色也很诱人,于是我决定尝试一下,给他们打了电话,约定中午十二点送餐,结果到了十二点还没有送过来,也没有电话过来解释,我打电话过去询问,那边解释说,“已经出发了,在路上,因为只有一个送餐员,所以需要挨家的用,可能需要一段时间,请您耐心等待”。最后,超过半个小时饥肠辘辘的等待,收到的是一份冷掉的盒饭,心理瞬间不舒爽,决定从此不再吃他们家的东西。
相信很多人也有跟我类似的经经历,在现在有多重选择的时候,“时间就是金钱”,一次延误,可能这个公司就永远被“延误”了。
急进是作死的节奏
这是一位草根北漂创业者老贾的故事。老贾来自山东,没有家庭背景,独自在北京这个城市打拼创业,经历过失败,也经历过喜悦,如今他已经重回销售这个行业,做着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他说他想要一边思考一边反思自己这个草根曾经的创业经历。
我是2009年5月17号来的北京这个城市的。来北京的念头始于07年一次偶然的 旅游 ,当时我站在长安街上看到西单天安门王府井人山人海。于是我就想北京这么多人要是开一个餐馆那得多火啊,那个时候就萌发了想要来北京创业的念头,可以说那个时候一个小小的念头就像未曾萌发的种子一样在我心中深深埋下了伏笔。
我认真的给自己做了个分析,最后觉得我还是有实力去北京这样的城市闯一闯的。就这样在不熟悉北京的情况下我带着一份北京地图和一份手递报纸,开始满北京的跑找地方开饭馆,我内心潜藏已久的梦想又被点燃了。我当时只有为数不多的靠卖 汽车 挣来的微薄的资金,所以,只能按照自己心目中所想的构想去找店铺。
所以一路找得很辛苦,也很有挫折。但是我是一个 执行力 非常强的人,不达目的一定不会罢休很快就找到一个把店盘下来,然后一个人开始办执照,装修,买餐具,找厨师服务。在我来北京两个多月的时候属于我自己的店终于开张了,同时我所有的积蓄还有我哥支援我的都被我投进去了,当拿到营业执照的那一刻,我百感交集,终于在北京开始自己的事业了。
但我的第一次所谓的创业没有那么的辉煌,就在这样悄无声息中结束了。
后来又决定还是开个餐厅,商业模式做的是快餐堂食加外卖,给自己定位于做30平米左右的小店, 选址 的原则本着一级商圈二级马路的原则来选址,具体就是在一个大的核心商圈里面,选择那种位置较差的地方,主要以堂食为辅,房租不能超过每月15000,然后生产的餐以外送为主。
经过对商业模式和细节详细的思考之后就是开始取名,核名,注册公司,注册商标,选址VI设计,招聘,培训等等一切开店做的准备,当时也是吸取第一次的经验教训,我连一旦销售额不好怎么来扭转的预案都非常详细的做了策划,我认为这一次一定是万无一失了。而一切也真的和我预想的一样。
由于商业模式和定位很准,我的店开业第一个月就盈利了,我分析这次做的不错原因在于之前准备的比较充分,各种预案都做好了,宣传也很到位,另外在选址上很成功,我们选在了大红门附近这边房租便宜。同时选择在做生意的批发市场边上而他们做生意忙,我们恰好可以提供送餐服务,这周边也没有很多其他的餐饮巨头在我身边我们正好填补了市场空白。
在餐饮生意逐渐地走上了正轨,于是我开始离开建材行业全心的做快餐店,我的内心突然有了不一样的想法,我决定要把这个生意火爆的餐饮店做成一个连锁,做成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品牌。
失败的悲剧也开始在这里埋下了。
由于我想做大的连锁,做成知名度高的一个品牌,于是乎开始学着大品牌做出品的标准化,每个客户比较喜欢的菜品我们都精确到主辅料的配比,调料的配比,出品的时间。蒸米饭也精确到一公斤米放多少水多少克油,并制定了操作标准贴在墙上,让每个员工只要是按照这个上面的做,让那些之前没有做过餐饮行业也能在一个小时内上手操作,后厨 前厅 我们也做了流程,规定了各种服务规范已经达标标准,还做了各种表格,进销,盘点,客户信息等等做到标准化可复制,准备夯实基础做个大事,在第一个店开了七个月的时候我认为时机成熟了可以复制。
当时我开了第二个店做的也不错,接连到来的小成就使我自信心极度膨胀,这个时候我好大喜功的毛病又开始犯了,我觉得照这个模式复制下去一定可以做大,我觉得要想让别人认可我至少得有个旗舰店,于是有了做个大店做个样板的想法,然后等商标下来让别人加盟,到时候就可以很简单将自己的快餐店开遍全国了。
当我没有审视自身的实力的时候,失败的悲剧就重演了。我筹措资金开始开大店做样板,然后把几乎所有的其他几个店的资金都抽出来,做了一个最大的一个店,在面积和定位上都完全的脱离了之前我设想的目标以及我的市场定位,然后所有的方面都尽力去做到最大,就是希望商标一下来,我要立刻开始加盟,把我的快餐店做到全中国,但是悲剧发生了,我的这个大店入不敷出,根本没法收回成本。
我开始持续的亏损,哪怕我拿出了所有的办法和我所有的资金去拯救这家店,但这家乌托邦式的旗舰店就这样在我的无力感之中失败了,在苦苦支撑了七个月之后,我又失败了,其他的小店我受到牵连无力经营转给了别人,我的这次创业又失败了。
反思:现金流,团队,心态
这一次的失败并没有让我痛苦,反而让我认清了自己。我在复盘的时候,认为最大的问题出在自己的心态,一个创业项目是否会成功还是因为自己的内心当中的好大喜功,浮躁,让我迷失方向找不着北了。当取得了一点点成绩的时候就偷偷自喜而不明白一个企业永远可能在24小时内死亡。而第二个因素在于我根本没有准确的给自己的能力做好评估,认为做小店做成了做大店一定能成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就能够很快的做成,却不知道品牌的管理,运营,团队都是很深的学问,挣到了一些钱就开始错误地评价自身的能力。第三是太急于求成了刚做了两个小店成功了就想做招商加盟,殊不知管理两个小店和管理一个品牌输出公司运作模式都不一样,用人,也不一样。第四在于自己的目标与方向感,自己不断地变幻很多方向,没有认清楚自己的目标。第五:创业没有自己很好的团队,一路创业这么久,没有自己核心的搭档与伙伴,所有的创业都是单打独斗。第六:对于财务和资金链的把控自己没有清晰地认识与理解,所以,最终被现金流所拖垮摧毁。
勒在网络订餐脖子上的绳索
饭统网2003年成立于北京,用呼叫中心的方式为用户提供订餐、优惠券折扣服务。从模式上来讲,饭统网跟携程类似,属于呼叫中心加互联网的方式为餐饮商户提供服务。
创建后不久饭统网就通过广告、提点模式实现了盈亏平衡。2008年7月,饭统网获得400万美元风投之后,发展更为迅速。2009年饭统网已经有拥有超过50万商户的资源,累积订单超过350万张,服务人次超过1000万。
饭统网曾风靡一时,形成“北有饭统网,南有订餐小秘书”的格局。大众点评CEO张涛清楚记得,当时大众点评刚到北京做业务的时候,很多人打开大众点评看介绍、点评信息,做出去哪个商户吃饭的决策,然后马上拨打饭统网电话进行预定。大众点评也曾为此郁闷不已。
2010年之后,拥有深厚商户基础的饭统网并未在移动端有所布局,继续吃呼叫中心时代的“老本”。直到2012年,饭统网才推出一个可以实现预定、位置查找功能的APP产品,当时丁丁优惠产品用户已经突破1000万人。
饭统网成也呼叫中心,败也呼叫中心。最初采用呼叫中心的方式是因为更加贴近用户习惯,而败于呼叫中心是因为,呼叫中心的方式无法对用户形成有效积累和沉淀。换句话说,用户想吃饭了就打电话预定饭店,如果饭统网直接给用户打电话推荐饭店,用户肯定是不接受的。
此外,呼叫中心对用户没有粘性,今天可以打电话预定,明天就可以在手机端直接下单。而饭统网只能看着用户来了再走了,无力改变。同样的困境携程也遇到了,但因为携程在 旅游 行业拥有多年垄断地位,而且其在后期积极布局移动互联网产品。即使这样,还是被去哪儿等新产品收割掉很多市场份额。
外卖快餐创业启示录
一般写字楼都是准点上下班和休息,送餐车必须准点到达,不要让顾客吃到嘴感觉已经饿过了劲。
其次,饭菜的质量和花样每天都要好、要多,分量和质量一定要足,写字楼的白领平常一般都是高频光顾餐饮门店的人群,因此口感选择上可能会刁钻一些。
送餐人员一定要着装整洁,文明用语,客户提出的一切要求不管合理与否都要认真记录,及时反馈。
厨房最好在一楼,万一出什么事大家可以尽可能地疏散。
后厨的流动性比较大,要及时寻找和安排人手,快餐公司领导至少也要有厨师证,能在应急时刻充当第一线人选。
采购方面一定要事必躬亲,后厨贪污的主要渠道就是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