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家盛宣怀、刘国钧 刘国钧(1887~1978)
又名金巽,出生在江苏靖江,自幼家境贫寒,备尝艰辛,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官僚资本倾轧下,惨淡经营,艰苦创业。早年在常提倡“机器革命”,“土纱救国”,1930年果断集资创办常州大成纺织染公司。8年间使大成企业由1个厂发展到4个厂,纱锭由1万枚发展到8万枚,资金由50万元发展到400万元,被当时经济学界誉为罕见的奇迹。他三渡日本,考察欧美,引进技术、管理,结合工厂实践,提出工管工自治化、工教工互助化、工资等级化、华厂革新化、出口优质化的口号,全面提高工厂管理素质。并率先在我国纺织界中试制成功灯芯绒、丝绒。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撰写了《扩充纱锭计划刍议》一书,认为抗战胜利后,可用15年时间将全国纱锭扩展到1500万枚,与世界纺织业争王座, 1950年毅然自港返常,在江苏省私营棉纺业中首先实行公私合营。1958年当选为江苏省副省长。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出谋献策,提倡养兔,提出办厂要“生产增良,清洁卫生,废物利用,价廉物美”四要点。十年动乱时,亲笔书写“人老心不老,永远跟党跑”对联,以示坚定信念。还创办刘国钧职教中心,进行各种职业的培训。
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汉族,出生于江苏常州府武进县龙溪,逝世于上海),字杏荪,又字幼勖、荇生、杏生、号次沂、又号补楼、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还有思惠斋,东海,孤山居士,紫杏,愚卿等号。清末政治家、企业家和福利事业家,官僚买办。1879年,署天津河间兵备道。1884年,赴粤办理沙面事件;同年,署天津海关道。1885年,任招商局督办。1886年,任山东登莱青兵备道道台兼东海关监督。次年,在烟台独资经营客货海运,航运范围不仅扩大到山东整个沿海,而且还开辟了烟台至旅顺的航线。1891年春,在烟台设立胶东第一广仁堂慈善机构。次年,任直隶津海关道兼直隶津海关监督。1896年,任铁路公司督办,接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奏设南洋公学于上海。1902年,任正二品工部左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