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宗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原名李昂,唐穆宗李恒之子,出生于公元809年,唐文宗在位14年,是唐朝社会走向没落的见证人,不过说起唐文宗来,大家对他的“御封三绝”一事应该都不会陌生吧,那唐文宗御封三绝是怎么回事呢?唐文宗年号如何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唐文宗御封三绝由来
唐代三绝,即:“裴旻剑舞”、“李白的诗歌”、“张旭草书”,由唐朝皇帝唐文宗向全国诏书御封的。
唐文宗御封三绝由来:
唐代三绝:裴旻剑舞
裴旻,唐开元间人,据《独异志》载:“开元中唐文宗简介,将军裴旻居母丧。诣道子(画圣吴道子),请于东都天宫寺画神鬼数壁,以资冥助。道子答曰:‘废画已久。若将军有意,为吾缠结。舞剑一曲。’庶因猛励,就通幽冥。旻于是脱去服,若常时装饰。走马如飞,左旋右抽,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漫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入,观者千百人,无不凉惊栗,道子于是援毫图壁,飒然风起,为天下之壮观。道子平生所画。得意无出于此。”
又据《历代名画记》,画家吴道子因见裴旻剑舞,“出没神怪既毕,乃“挥毫益进”。
唐代三绝:李白的诗歌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然而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唐代三绝:张旭草书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张旭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他的楷书端正谨严。规矩至极,黄山谷誉为“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
唐文宗年号介绍
姓名:李昂
王朝:唐朝
庙号:唐文宗
谥号:元圣昭献皇帝
陵墓:章陵
年号:大和、开成
出生年月:公元809年11月20日
登基年月:公元826年
去世年月:公元840年2月10日
退位年月:公元840年
主要成就:在位间,去奢从俭,勤于政务,期成明君。
名言佳句:辇路生秋草,上林花满枝,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代表作品:宫中题
唐文宗(原名李涵,后更名李昂),生于元和四年(809年),唐穆宗李恒第二子,母侍女萧氏。唐敬宗之弟。曾被封为江王。826年,被宦官王守澄、杨承和等拥立为帝,是唐朝第十四位皇帝,在位14年(826—840年)。年号大和(太和)、开成。
执政期间,朝臣朋党相互倾轧,官员调动频繁,牛李党争达到高-潮。皇帝的废立生杀,均掌握在宦官手中。后起用李训、郑注等人,意欲铲除宦官。“甘露之变”败后,忧郁成病,于开成五年(840年)病死在大明宫中的太和殿,葬于章陵,死后谥号为元圣昭献孝皇帝。
唐文宗李昂,汉族,本名涵,长庆元年(821)封江王。宦官刘克明等于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初八日杀死唐敬宗后,伪造遗旨,迎唐宪宗之子绛王李悟入宫为帝。两天后,宦官王守澄、梁守谦又指挥神策军入宫杀死刘克明和绛王李悟,立李昂为帝,改年号为“大和”。
文宗在位期间,朝臣分为牛、李两派,各有朋党,互相攻击。官员调动频繁,政权以至于皇帝的生死废立全操纵在宦官的手中。
文宗一心想铲除宦官势力,夺回政权,便从下层分别提拔了郑注、李训为御史大夫和宰相作为心腹。文宗采纳郑注等人的建议,首先利用宦官之间的矛盾任命王守澄部下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掌管一部分禁卫军,以削弱王守澄的军权,接着,又削去王守澄的兵权,下令王守澄饮毒酒自尽。这时,郑注已经被任命为风翔节度使,文宗决定由郑注挑选几百亲兵,趁下葬王守澄全部宦官去送葬时,将他们斩尽杀绝。李训为了抢功,乘郑注去风翔搬兵之时,又与文宗商定改变原有计划,先下手杀尽宦官,再逐走郑注。
公元835年的一天,文宗上朝唐文宗简介,李训指使手下官员奏称,左金吾大厅后的石榴树上有甘露,李训说这是祥兆,就带领文武百官向文宗道贺。文宗命李训率领百官去察看,李训回来又说这不象真的甘露,文宗故意表示惊讶,命仇士良、鱼弘志带领众宦官去复看。
李训事先已经在左金吾衙门埋伏了了亲兵几百人,当仇士良等宦官在李训的党徒禁卫军将军韩约陪同下走到左金吾门口时,韩约显得神情很紧张,脸色都白了,这使仇士良产生了怀疑。这时,一阵风吹动了门边的布幕,仇士良等见里面埋伏了许多兵士,知道不妙,退身逃回,将文宗推入软轿抬着就走。李训追上去拉住轿子不放,被一个宦官当胸一拳打-倒在地,仇士良等便簇拥着轿子逃入宫内。李训见计谋败露,化装逃出京城。仇士良指挥神禁军大加搜捕,屠杀了朝官1千多人,并于终南山追杀了李训。郑注闻变,引兵退回风翔,也为监军张仲清所杀。这就是史称的甘露之变。
事变以后,文宗就被宦官软禁,国家政事由宦官集团专权,朝中宰相只是行文书之职而已。宦官气势凌人,威胁天子,藐视宰相,欺凌朝臣有如草芥。文宗对此一筹莫展,只是饮酒求醉,赋诗遣悉,自叹受制于家奴,还不如周赧王、汉献帝两个亡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