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即“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英文简称为IAD。基本症状是上网时间失控,欲罢不能,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是不能不上网。患者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仍无法自控。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
网络成瘾的判定标准常用的有三个:一是连续一个月以上每天上网玩游戏4~6个小时,严重影响了工作和学习;二是认为上网能得到快乐;三是不上网就会出现躯体症状,如头痛、出汗、烦躁不安等,但一坐到电脑面前,这些症状就立刻消失。
[ 转自铁血社区 / ]
美国IAD评估网瘾的标准:
1.每个月上网时间超过144小时,即一天4小时以上。
2.头脑中一直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
3.无法抑制上网的冲动。
4.上网是为逃避现实、戒除焦虑。
5.不敢和亲人说明上网的时间。
[ 转自铁血社区 / ]
6.因上网造成课业及人际关系的问题。
7.上网时间往往比自己预期的时间久。
8.花许多钱更新网络设备或上网。
9.花更多时间在网上才能满足。
只要有5项以上的回答为“是”,即说明上网成瘾。
一、调查
[ 转自铁血社区 / ]
2005年11月22日上午,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京发布我国首个有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调查报告《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调查显示,全国青少年网瘾比例13.2%,北京为23.5%,位居云南之后排名全国第二。
中国青少年网协秘书长郝向宏表示,本次调查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和网络问卷调查方式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和4个直辖市开展,同时在中青网、人民网和搜狐网进行网络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500余份。调查发现,云南网瘾严重程度最高,比例高达27.9%,北京排名第二为23.5%,上海最低仅为8%。“这说明网瘾比例与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没有直接的关系!”
根据调查,男性网瘾比例高于女性网瘾比例,未成年人网瘾比例较高,初中生和职高学生网瘾现象最为令人担忧,其中初中生、失业或无固定职业者、职高学生中网瘾的比例均达到20%以上;而政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高中生中的网瘾比例相对较低。年龄越大,上网成瘾的比例越低。13岁至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而30岁至35岁的网民中网瘾比例最低,网瘾群体偏重于玩网络游戏。
该报告还对网瘾评判标准进行了界定。参与此次调查的华中师大特聘教授、“戒网瘾专家”陶宏开表示,不能以上网的时间长短等作为评判标准,而应该以上网给青少年的学习、工作或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带来不良影响作为标准。报告还列举了3个网瘾特征:总是想着去上网;每当互联网的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网时会感到不安、情绪低落或无所适从;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或更能实现自我。
二、沉溺网络苦果多
网络成瘾症不仅仅是让孩子们荒废学业,更重要的是引发一系列深层的社会问题,精神病、退学、自杀、犯罪……
[ 转自铁血社区 / ]
退学:退学大学生8成有网瘾
据悉,团市委和中科院心理所对北京城八区中学生所做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学生网络依赖倾向者高达13.65万人,平均每周使用时间约为9小时,假期超过21小时。
据透露,一份针对本市4所正规高校的调查表明,一所招生规模在5000人左右的大学每年约有50人左右退学,其中80%的退学大学生都和网络成瘾有关,主要表现为长时间沉湎网络导致旷课或者所“挂”科目过多。
精神病:少年迷恋电子游戏患精神病
据陕西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师建国介绍,过度痴迷电子游戏会对身心造成严重损害。国内一项学生调查表明,有玩电游戏经历者占89%,成瘾学生占6.5%,男生成瘾率高于女生。电子游戏瘾的临床表现为:
躯体方面,患者长时间沉迷电子游戏,难以控制,睡眠紊乱,过度兴奋,一旦停止游戏活动,便不能从事任何有意义的事情。
[ 转自铁血社区 / ]
心理方面:逻辑思维迟钝,对现实生活有一种疏远感,情绪低落、悲观、丧失自尊、自信心等。
行为方面:游戏成瘾患者的人格发生明显变化,变得怯懦、软弱、自卑、自责、失去朋友和家人的信任,为了继续游戏活动,不择手段。甚至出现电脑狂暴症,即一旦电脑出现死机或故障,便会沮丧、焦虑,转而向电脑或向他人发泄无名之火,狂暴不止,严重时将键盘、鼠标摔得粉碎,进而产生自杀念头。
犯罪:19名青年血洗网吧
只因网络游戏中一把虚拟的武器,双方在网上发生口角,继而冲突升级,辽宁省鞍山市19名青年手持各种凶器将对方所在的网吧“血洗”,5名无辜者被砍,3人重伤当场昏倒。
早孕:未婚妈妈向网友追讨抚育费
由于网恋一时冲动,不小心怀孕的卢燕(化名)瞒着男友刘伟(化名)生下了女儿,谁知男友对母女俩不闻不问。昨天(14日)上午,上海浦东新区法院一审判决,刘伟应补付女儿前24个月的抚育费4800元,并从今年5月起按月给付女儿抚育费250元,至女儿独立生活时止。
[ 转自铁血社区 / ]
三、网络成瘾起因
三种因素诱发“网瘾”
著名教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说,不要抱着非常沉重的心情来看待网瘾患者,要相信孩子们会转变过来的。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有种怕的感觉,怕孩子不上学,怕孩子不成材,由怕生怨、由怨生恨,产生一种情绪的对立。这样对解决问题一点好处都没有,因为父母对孩子有情绪的传染。如果你焦虑的话,孩子会更焦虑。你烦躁,孩子会更烦躁。
首先,很多父母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导致孩子成为网瘾患者。许多家长只懂得限制子女上网,而不懂得如何转移子女对上网的注意力,培养子女新的爱好。家长们不要给孩子轻易贴标签,什么自闭,有心理问题,切切不要这样。其实应该相信他们是懂道理的,对孩子们讲怎样正确对待电脑网络,“电脑是工具而不是玩具”“会玩电脑不是英雄,会用电脑才是英雄”等。
其次,还有许多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会因为得不到别人的承认而沉迷于网络。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而上网打游戏,可以获得虚拟奖励,自我得到肯定,宣泄学习不成功带来的压抑。
第三是由于人际关系不好,希望上网逃避现实。许多学生虽然成绩不错,可是性格内向、猜忌心强,而且小心眼,碰到问题时没能得到及时解决就沉迷于网络,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 转自铁血社区 / ]
四、网瘾治疗
网痴四大典型症状及其“药方”(文中案例均为化名):
问题型家庭理性教导孩子
类型一:问题型家庭。小盛,16岁。
父母分居两年,他沉迷网吧,不愿意上学。母亲现在每晚都不敢先睡觉,害怕儿子上网去。
诊治:家庭出现问题,孩子往往会成为受害者,而这些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父母离异。父母离异肯定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作父母的在做出这样的决定前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责任。父母离异后,对孩子的教育或者缺失,或者不一致,对孩子
[ 转自铁血社区 / ]
的发展都很不利。父母应该理性地教导孩子学会面对现实,渡过危机。
暴力型父母改变亲子关系
类型二:暴力型父母。小勇,18岁,中专学生。网龄已有4年,为了能上网,经常从父母处哄骗钱财,其父经常打孩子。小勇除了跟家人要钱上网,平时几乎不交流。
诊治:打骂孩子是父母教育中最恶劣的一种方法。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孩子是自己的,打一下骂一下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打孩子最常见的后果就是孩子仇视父母,这样只能致使亲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美国有句很著名的话,“孩子是通过父母来到世界上的,但他不是为了父母来的。”因此,父母从来就不应该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所有物,而应将孩子当做独立于父母的社会人。所以父母要做的首要一件事,就是改变对亲子关系的认识。
抑郁型孩子帮其走出阴影
类型三:抑郁型孩子。小龙,15岁,因为整日沉迷在网络游戏里,已经辍学。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用于上网,医生诊断为“抑郁症”。小智,22岁,上大学后经常上网,白天旷课,至今有15门课不及格。医院诊断患有“抑郁症”。
[ 转自铁血社区 / ]
诊治:从不健康家庭教育中走出来的孩子,往往失去正确的人生方向,更谈不上什么人生理想,其向上的潜能往往被严重挫伤或扭曲,这样的孩子怎能不百病缠身?抑郁常常是因为孩子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这些打击可能来自家庭,可能来自学校。现在的独生子女往往被家庭的爱包围着,自小没有受到过什么挫折,遇到大的打击常常一味逃避。这样的情况父母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帮助孩子走出阴影,不离不弃。
自制力微弱重要的是选择
类型四:自制力微弱型。小宁,19岁,高三学生。学习消极,成绩不好,迷恋上网。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常常感到对不起父母,但是自制力太差,无法自己管理自己。
诊治:不少上网成瘾者都有这个问题,他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也不想这样下去,但是一接触电脑就情不自禁。这是典型的自我控制力不强。生活中要面对很多选择,选择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选择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选择什么是痛苦,什么是幸福。如果将人生的元素尽量简单化,那么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选择,选择的正确率越高,成功率也越大。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上网成瘾的青少年逐渐增多。在心理门诊中因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情绪障碍、家庭矛盾、社会问题的来访者也日渐增多,因而引起了心理学、医学和社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成瘾又称依赖(addiction),包括物质依赖和行为依赖。目前多数学者把网络依赖称之为“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disorder,简称IAD)。也称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PIU)、病理性网瘾。
IAD临床表现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烦躁不安感;在现实生活中花很少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及与他人交往;以上网虚拟空间来逃避现实生活环境;否认过度上网给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造成的损害[1]。
[ 转自铁血社区 / ]
最近两岸三地心理学专家在珠海***同会诊“网络成瘾”现象,一致认为网络成瘾的机制类似毒瘾成瘾机制,同样可产生躯体依赖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手心发汗、容易激怒等不适症状;网络成瘾者也与赌博成瘾者非常相似,均为无外源性成瘾物质作用下的行为冲动,进而可导致上网者学业失败、工作表现变差、婚姻不和谐甚至离异,严重者可引发犯罪。
目前,国内外对网络成瘾综合症的治疗多停留在“心理治疗”或“团体心理辅导”,疗效不尽相同。本中心凭借近四十年研究莨菪药的丰富经验,通过仔细分析网瘾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提出了药物干预加心理疏导这一全新的“网瘾治疗”理念,并与东南商报合作,免费为三十十名网瘾患者提供治疗。现将第一批患者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报道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 病例
首批接受治疗的六名患者均为自愿报名,东南商报组织,最大的27岁,最小的16岁,都有相当长的上网史,在网吧连续上网几天几夜的经历,其中4位有与父母对抗出走,并不眠不休的长时间连续上网导致他们的身体状况逐渐变差。
病例1:患者,男性,18岁,网名“活骨架” ,住院15天。该患者曾是一名大专院校的学生,因沉溺网络而辍学。他是网络游戏的痴迷者,因故不能上网时,他就会六神无主,手足无措。曾创下连续上网四天四夜的记录,连续上网时每天仅靠一包方便面度日。自述(自己)能够意识到这样做的害处,但无法控制自己要上网的冲动。因父母下岗,家庭收入低,决心从此改变自己,希望戒除网瘾后能够找到一份工作来替父母分忧,故主动报名来本中心戒除网瘾,住院治疗。
[ 转自铁血社区 / ]
病例2:患者,男性,21岁,余姚人,网名“名人堂帅哥”,住院13天。他是被父母“骗”到本中心,最后在医生的劝说下才同意留下治疗网瘾的。据他父母讲,他整天上网,与父母有严重抵触情绪,每天与父母基本不讲话;沉迷于“传奇”游戏,经常打游戏至凌晨一二点钟回家,为了上网离家出走的次数已经数不清;父母不给钱时,他就把手机卖掉换钱上网。自述“实在没钱时,去网吧看着别人打游戏也觉得舒服。”
病例3:患者,男性,18岁,网名“情意满天飞”,住院14天。初中毕业后因沉溺网络没有继续上学;因网吧老板不收他的钱,要求他带更多的朋友、同学来上网,故造成他整天泡在网上不能自拔,在父母的劝说下前来戒瘾。
病例4:患者,男性,27岁,推销员,第一批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住院13天。沉溺于网络论坛、聊天。曾因上网而丢失工作,不能自控,故向工作单位请了长假前来治疗,希望能够在医生的帮助下摆脱网瘾。
病例5:患者,男性,17岁,某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二年级学生,住院14天。因沉溺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在母亲陪同下前来就诊。
病例6:患者,男性,16岁,初二学生,住院14天。过去学习成绩较好,排在班级前三名,网络游戏成瘾后,现在成绩降至二十多名。在(作教师的)母亲的陪同下前来治疗。
2 诊断及实验室检查
[ 转自铁血社区 / ]
2.1 参照美国IAD诊断标准[2],以上6个病例均为IAD。
2.2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3]评分显示:病例1、2、3(均)得分较高,焦虑、抑郁症状(也)较严重。
2.3血常规、尿常规、肝功、心电图、胸片均无异常,其体检合格符合莨菪药治疗适应症。
3 治疗方法
药物干预加心理疏导这一治疗方案,其总的治疗原则是:先破后立。所谓“破”,就是先使用药物干预,用一定剂量东莨菪碱,每天注射一次,或隔日注射一次,总***用3-5次。目的是抑制大脑皮层的过度兴奋,使其在睡眠、休息过程中恢复机体平衡系统,打断患者的强迫上网行为。之后就是“立”,主要应用心理疏导,中医耳针、中药调理、外出参观旅游等手段。在第一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多次)带网迷们外出去宁波大剧院、东钱湖、宁波大学、镇海招宝山炮台等地游览,向他们介绍历史、人文知识。进行现场交谈,使患者接触现实生活,培养其网络外的其它多种兴趣,赞赏他的闪光点,用现实世界矫正其虚拟世界,使其意识到现实世界的美好和增加责任感,从而摆脱对网络的依赖。
根据各位患者自身的具体情况,总疗程为10-15天不等。
[ 转自铁血社区 / ]
二.结果
1. 疗效判断标准
出院时我们根据对病人的临床观察;病人自诉此时对网络的依赖认知程度;是否存在烦躁、焦虑等戒断症状;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的出入院对比结果来评价治疗效果。患者出院后都带有本中心给予的随访量表,并嘱其每两周寄回一份,以考察其长期疗效。
2. 出院时情况
六例患者经过治疗,他们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自诉现在对上网、游戏想的不多,以往因故不能上网时所出现的烦躁、焦虑等戒断症状均消失;出院时焦虑量表、抑郁量表评分与入院时相比较明显改善;反映心境明显变好,并决心今后好好学习,安心工作。病例5,患者刚开始没上网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使用受机上,经治疗三天后明显好转。治疗时间最长的“活骨架”说,十多天前他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的,但十多天后的今天,“很多东西都在一点点发生变化”。现在思想发生了转变,想马上投入工作,而心目中电脑的影子也不似以前那么强烈了。“名人堂帅哥”表示以前完全不想同父母说心里话,现在感觉到不说还是不行的,回去后得和他们好好谈谈,商量商量学电脑、找工作的。病例4提到的患者表示以前认为自己是成年人,按理说自控力应该很强,但不知为什么就是控制不住无节制上网,严重影响了工作。经过这段时间的治疗,加上深刻的自我反省,现在有信心在今后克制住自己,以工作为主。其他几个病例也感觉良好。
3. 二周后随访
[ 转自铁血社区 / ]
病例1 患者“活骨架”,经过系统治疗出院后,现已找到一份工作。在他出院两周时我们对他进行了随访,当时是在他工作的车间里找到他的。交谈中他表示,入院治疗前在他心中,网络永远是第一位的,而现在工作则是第一位的,虽然现在很辛苦,但很充实,并希望通过努力使自己具有一技之长。
病例2“名人堂帅哥”,他的父母曾主动打电话向我们表示感谢。据他的父母讲,出院后他对父母的态度明显转变,主动与父母讲述住院期间我们带他旅游的经过。我们对他和他的父母进行了电话随访,得知出院两周来他一直在一个小工厂工作,并且很努力,虽然偶尔上网,但能够完全遵照出院时医生的建议严格控制上网时间。病例4推销员出院后一直在工作,两周来没有像以前一样因玩游戏而耽误工作。
目前,除病例3因与我们失去联系而无法对其进行随访外,其他两位患者病例5、病例6两周来情况也较好,每天按时上学,专心学习,放学完成作业后有空余时间时才偶尔上网,并能按计划时间及时下线,按时休息,再也没像以前那样整夜玩游戏不睡觉了。
三. 讨论
众所周知,人体内均存在“奖赏系统”,此系统的物质基础主要是多巴胺、乙酰胆碱等(多种)神经递质,调控人的情绪,可使人在短时间内高度兴奋。毒品,如海洛因,是通过外源性的物质提高体内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含量,使人产生欣快感;而网络、赌博等行为依赖者则是通过内源性物质导致机体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含量增加。Basile AS报道4,与正常小鼠相比,M5受体基因缺失小鼠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其奖赏效应明显减弱;应用M受体阻断剂东莨菪碱的一组小鼠,与M5受体基因敲除小鼠相似,同样可导致多巴胺含量降低。这一实验结果为应用莨菪药治疗奖赏系统失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5。本中心近十年来一直以东莨菪碱为主治疗海洛因成瘾,是有理论依据的,现治疗患者已逾万例,疗效显著,已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5〕。我们应用东莨菪碱治疗网瘾的用法、用量与海洛因脱毒有所不同,依据个体化治疗原则在方法上也稍有调整。我们的初步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药物干预加心理疏导治疗网瘾具有一定的疗效,治疗前景乐观。目前我们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远期效果还无法评价,网瘾患者出院后仍会接触网络,他们能否在今后的时间里抵制诱惑,严格控制上网时间,或网瘾复发还有待我们继续观察和研究。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估计,我国97%的网瘾患者尚未得到应有的、科学的医疗服务。我们采用药物干预是基于对网瘾发病学的认识,网瘾是一种行为依赖,长期上网通过奖赏或适应等机制使机体(包含脑)产生复杂的生理生化的变化,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事实上,早在几年前精神科医师就用药物治疗网瘾,只是他们用的是抗焦虑药、抗抑郁药。我们用药物干预也来自实践,不少病人不用药物根本无法接触、和治疗,用药后效果更好。药物干预加心理疏导这一综合治疗方案,前景如何,必将经过实践的检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 转自铁血社区 / ]
[点击查看灌水过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