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勤劳智慧的槐林人,紧紧抓住经济建设中心不放松,他们审时度势,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明确提出“以渔网兴镇”的经济发展战略,不失时机地大力发展渔网织机,实现了由传统手工编织向机械编织的战略转变,使槐林渔网越做越大,覆盖全国,走出国门,成为全国最大的渔网生产基地,是安徽省(渔网)产业集群专业镇。 渔网成为全镇的经济支柱产业。目前正在向“走出亚洲、网络全球”更新更高的目标冲刺,努力打造亚洲最大的渔网生产基地。
槐林渔网的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初步考证,已超过200年。从其整个发展过程来看,槐林渔网产业经历了从手工到机械,从分散到集中,从江湖到海洋,从国内到国外的四大飞跃,大致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给自足阶段
自给自足阶段,长达160年,一直持续到1950年左右。
起初,沿湖岸的农民一边种田,一边打鱼。他们用麻搓线,女人们手工织网。随着养蚕业的兴盛,人们开始用蚕丝织网。这期间,麻和蚕丝的生产量很小,小农经济占了绝对的成份,织出的网极少在市场上交换。
第二阶段:自发发展阶段
到1980年止。本阶段到来的标志是尼龙丝和锦纶丝的问世,这掀起了渔网生产的一场革命。由于原料充足,女人们可以大量织网,有相当一部分渔网拿到市场上去卖。织网成了许多家庭的重要副业和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即使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还有不少人冒着被没收和做牢的危险,打着背包四处卖网。这一阶段与第一阶段相比,无论是从质还是量上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但从织网到装扎成型、到销售,全在一家一户中完成,销售范围只限于华东一带。
第三阶段:挂户联营阶段
到1992年止。十几年来,政策允许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加上农村全面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些思想活跃的农民,开始带头专门从事渔网的生产和销售,当起专业户。商品渔网逐渐升为“主帅”,全镇“冒出”近千名以推销为主的“大网客”。他们走南闯北,摸清全国各地市场行情,与外地网商或客户签订好供货合同,然后自购原料,委托村邻友好,或送到偏远的农户,按合约加工成网。全镇由此形成了数百个以“大网客”为轴心的挂户产销联营体。70%左右的网农成为协约户,渔网的品种、规格和产量,转为预约生产。对号入座后,销路畅达,几乎100%立即脱手。由于产销对路,年交易额和利润越来越大,资本越滚越雄厚。
第四阶段:贸工农一体化战略的实施阶段
始于1993年春。其主要标志是机织网的诞生。1992年以前,我国沿海一带已引进国外先进的织网机械,先是编织海水渔网。1992年底,海产品产量下降,渔网需求量小,一些厂家纷纷试织内湖(河)网,并很快成功。从此,渔网的主要部分——网片(半成品),进入机械化生产的阶段,已成为社会化生产的一部分。其生产效率成百倍、成千倍增长,给渔网产业向高层次迈进奠定了技术基础,渔网业从而出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带领潮头的渔网大户们,又审时度势,调转船头,一下子承包了全国各地几十个机织网厂230台织机的全部网片,将他们变为自己的部件生产“车间”。然后,利用本地的信息和技术优势,组织大量联挂户,从织网转入成品网的装扎工作。这样,生产效率成百倍提高,联挂户不但不需购丝的成本,连网浮、网坠、纲绳也专门领取,所获加工费收入增长3—5倍。一个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雏形,迅速形成。并筹资1000多万元新建了渔网一条街,当年8月份专营渔网批发业的已有158户,到年底达200余家。扩大了渔网专业市场的功能,加快了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增强了服务功能。
其次,围绕这1这些渔网大户和专业市场,抓好原辅材料的生产和销售,使之配套成龙。镇政府从有限的财力中,投资500万元兴建了一个年产400吨的锦纶丝厂,鼓励发展了60多家私营网坠生产厂家、两个股份合作制锦纶综丝厂、两个私营聚乙烯(网纲)厂。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了四家本地区水产公司和6家外地区渔需生产厂家在槐林设立门市部,保证了渔网生产的需要。
再次,加强渔网公司的支点建设,将腿伸向农户,使千家万户依附渔网致富奔小康,使渔网公司依托农户不断发展壮大。渔网的最后一道工序是装扎,除德国外,机器尚不能完成,完全靠手工操作,生产效率不高。为保证渔网生产的需要,政府帮助这16家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在广大农村建立600多个装扎厂家。从事专业装扎的人员达5000多人,涉及4000多农户。全镇从事与渔网业有关的群众近2万人。
第五阶段:产业集群发展阶段
产业集群发展阶段,始于1998年企业改制后。
槐林镇紧紧依托渔网产业,把渔网经济作为槐林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点,大力发展个私经济,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渔网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还远销俄罗斯、韩国、东南亚、南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08年9月底,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1.4亿元,利税2.32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5.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18%、22%,工业企业完成工商税收1623.4万元,同比增长36%,渔网出口产品交货值3.76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通过外贸自营出口3200万美元。实施工业项目23个,其中新建16个,续建7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协议引进外资1.4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