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防火
明清时代灭火法仍沿用,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一直注重防火。“冬凿冰、夏注水、春除草、秋清叶”是故宫自明清时代起就有的防火传统。
故宫中***有铁、铜、鎏金铜大缸308口,这些都是明清两代为防火而设置的储水缸。每口缸大约可储水3000多升,时刻保证储水缸满盈。金水河也是故宫自古的消防水源。这些古代流传下来的防火传统仍然适用。每年冬天官兵们要冒着严寒在金水河内每隔20米凿出一个一米见方的冰窟窿。
平时,在故宫的开放区域,故宫各殿门前的水缸不储水,以防止孩童误入,但在非开放区域,殿前的水缸都将储满水。一旦失火,水缸中的水可以成为距离最近的水源,便于及时使用。
到了春秋两季,中队指战员还要对故宫内的植被进行湿化,同时会给几十米高的宫殿房顶清理杂草,防止有可燃物造成失火。
2、现代防火
消防设备每月检查一次,据故宫消防监督员、天安门消防支队防火监督处监督指导科副科长马冀昆介绍,结合消防安全法和自治自查自改的“三自活动”,要求故宫博物院落实消防主体责任。
作为故宫的消防监督员,马冀昆每个月会对故宫的消防设施和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检查。在实际中,马冀昆每周一半的工作都会放在安全检查上。防火首要的是防火源,根据故宫博物院的管理规定,故宫全院禁烟,故宫内也不能使用明火,故宫餐厅包括故宫消防中队都是使用电热锅。
故宫经常会有维修殿宇的施工工人,对于他们和故宫博物院的新入职人员,马冀昆和故宫防火处还会对他们进行消防培训。工人施工时,要求不得在殿宇内使用电力设备,同时必须使用金属围挡,避免施工时形成火源引燃易燃物品。
由于故宫无法使用消防喷淋报警系统,目前,大殿内使用的主要是吸入式消防报警器和红外对射消防报警器。故宫在存放藏品的重点部位都加装了电力火灾监控设备,该设备在电流不稳定时会报警,消防人员便可以针对报警对电路进行排查。
根据故宫博物院的消防安全要求,故宫在闭馆时必需关闭除保卫处、消防处之外的所有电源,且故宫对电源管理采取三级断电管理制度,一级遗忘了断电,上级系统也会完成断电工作。此外,故宫建成后多次遭受火灾的主要原因是来自雷击,目前故宫的避雷设备已经基本能够做到全覆盖。
3、灭火措施
增加94个高压消防栓,以前,故宫博物院的消防供水系统主要来自市政消防栓,需要灭火的时候由市政部门加压,加压时间慢。2015年,“平安故宫”工程升级改造后,故宫增加了高压消防栓,在故宫内增加了一个水泵房,在不加压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达到灭火水压。
目前,故宫内***有94个高压消防栓,73个市政消防栓。同时,故宫消防处下设供水科,24小时由专人值班,每天对消防栓进行巡查。在故宫东北角和西北角的后宫也需要依靠故宫博物院内的4866个灭火器。故宫中队的指战员每天都会对167个消防栓和4866个灭火器进行巡查。
是否漏水、是否生锈、是否出水,都要一一记录在案。在后宫殿宇密集的地方,更需要防火处工人员和消防指战员重点巡视,增加设置应急岗亭的密度,保证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消防处理。
在文物医院内有机械排烟和气体灭火系统,一旦发生火灾,殿内人员会第一时间撤离,人员全部撤离后,会由专门负责人启动气体灭火装置,房间内会迅速充满阻燃气体,从而完成灭火工作。
扩展资料:
故宫作用价值:
1、博物作用
故宫博物院的创立,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民主革命的又一胜利,是对复辟势力的一次致命打击;其二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业绩。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10日举行故宫博物院成立典礼。博物馆是以文化教育为目的,收藏、研究、展示和保存实物的机构。
2、遗产价值
1987年,北京故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组织对故宫的评价是:“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故宫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使人们对故宫古建筑价值的认识有了深化。故宫所代表的是已经成为历史的文化,而且有着宫廷文化的外壳,同时它却代表了当时的主流文化,经过了长时期的历史筛选和积累,当然不能简单用“封建落后”来概括。
3、学术价值
故宫学是故宫博物院于2003年提出的,它是以北京故宫及其丰富收藏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故宫学研究主要包括紫禁城宫殿建筑群、文物典藏、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明清档案、清宫典籍及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六个方面,有着丰富深邃的学科内涵。
故宫文化是以皇帝、皇权、皇宫为核心的皇家文化。故宫学的提出并确立将使其研究进入自觉阶段,从整体上提高故宫学研究的水平。
人民网-600岁故宫如何防火?
百度百科-北京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