현재 위치 - 법률 상담 무료 플랫폼 - 회사 전체 - 石狮地区的来历
石狮地区的来历

石狮市地处闽南金三角沿海突出部,位于文化历史名城泉州和经济特区厦门之间,市域三面临海,海岸线长67.7公里,全市面积160平方公里。这里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出洋的必经之地,当地凤里庵旁的一尊石狮,颇具灵气,商贾以之指向路标,名闻遐迩,石狮地名便由此而来。198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石狮由镇升格为省辖县级市,下辖7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人口29.6万人,常驻外来人口20万人。建市以来,石狮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锐意改革,大胆开拓,率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2年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07.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78.1亿元、财政总收入7.1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10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比建市时增长30倍以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财政收入居全国县级单位第6名、第8名,从1993年起连年跻身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列,2002年位列“全国100个最发达县(市)”第16位。先后荣获了全国体育先进市、卫生先进城市、双拥模范城和福建省教育先进城市、文化先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

石狮是著名侨乡、对台窗口。巍峨高耸的姑嫂塔、石湖塔就是当年海上导航的标志,从这里,石狮人随郑成功去开发台湾,随洋船远渡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如今全市旅外华侨和港澳同胞近30万人,祖藉石狮的台胞30多万人。广大侨胞和港澳台胞素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热心于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几年来捐办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等公益事业的资金近5亿元。建市后,石狮充分发挥侨台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做活对台经贸文章。至2002年底,全市***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619家,投资总额26.8亿美元,利用外资23.6亿美元,2002年三资企业总产值94.8亿元,出口销售收入1.1亿美元,成为石狮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石狮是福建省综合改革试验区。建市以来,石狮全面推进行政机构、投资、金融、财税和现代企业制度等多项改革,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鼓励国有、集体、私营、外资和股份合作等多种经济成分***同发展,建立和培育了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市场,使市场调节广泛进入了社会运行的各个领域,初步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产权明晰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宏观调控法制化和保障体系社会化,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1995年以来,石狮市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外引内联的若干优惠办法》、《关于扶持企业发展的若干奖励办法》、《石狮市鼓励招商引资的若干规定》、《扶持重点企业发展办法》等政策,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石狮是全国著名的服装名城、小商品集散地。石狮素有“有街无处不经商,铺天盖地万式装”的美誉。全市拥有2700多家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产值近百亿元,以服装为主的注册商标近 2000个,涌现出“帝牌”、“金犀宝”、“拼牌”、“哈德利”、“野豹”等一批全国知名品牌,基本形成了以服装生产加工为龙头,集纺织、印染、辅料生产、成衣制造、市场营销、联运配送于一体的产业链。鸳鸯池布料市场、塔前服装辅料市场、洋下服装面料市场初具规模,占地1100亩的中国石狮服装批发城正在筹建之中。石狮还每年举办“3·9”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以推进海峡两岸纺织服装产业对接,提升石狮服装及原辅材料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辐射力。石狮又是闻名全国的小商品集散地,全市18条商业街、8个专业商品市场,10座商业城,个体工商户近万户,在全国设立2000多个营销网点,电子商务、特许加盟、连锁经营等新兴业态逐渐成为企业拓展市场的重要方式,全市有50多家企业启动全国统一营销网络,以特许加盟形式拓展市场。

石狮工业经济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石狮市以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了以纺织服装为主导产业,鞋业、体育用品、食品加工、电子机械、塑料五金为支柱产业的石狮特色产业体系。2002年,纺织服装、鞋帽包袋、体育用品、食品加工、塑料五金、电子机械等产业年产值分别占全市工业产值的51%、11%、5%、8%、11%和8%。至2002年底,全市各类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25.9亿元,富贵鸟荣膺全国驰名商标及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华宝集团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特色工业园区初具规模,鸿山伍堡、祥芝大堡、锦尚等3个污染集控区,为污水集中处理、集中供热、热电联产、资源回收利用的环保示范工程,是东南沿海一个重要的纺织漂染基地;彭田服装科技园区是石狮重要的运动服装生产基地;宝盖科技园区和鸿山科技园区纳入福建省高新产业开发区的范围,着重引进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新规划建设的面积5.4平方公里的石湖港科技工业园区与国家一类口岸石湖港区相连,是以港后仓储、港后加工为主导的集科研发、实业生产为一体的基础设施完善,功能布局合理的系统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园林式新型综合性工业园区。

石狮是购物旅游的好去处。石狮名山胜景众多,人文荟萃,滨海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既是购物天堂,又是旅游观光的绝妙去处。2002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7亿元。石狮旅游业迅速发展,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体系。包括购物旅游:石狮是全国闻名的以服装为主的小商品集散地,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来自全国各地和国外的商贾、游客流连石狮,购物旅游成为石狮最具特色的旅游;名胜旅游:以远近闻名的姑嫂塔、六胜塔、镇海石、古码头等为主的古迹旅游,以虎岫寺、朝天寺、城隍庙、洛伽寺为主的宗教旅游赋予石狮旅游业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滨海旅游:石狮市域三面临海,沙滩连绵,岛礁棋布,还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渔村风情,投资3亿2千万元建成的“闽南黄金海岸”已成为海内外游客的旅游热点,总投资3亿多元的滨海旅游路也正抓紧建设中。休闲旅游:石狮既有山光水色,又有佛教道教圣地等人文景观的宝盖山风景游览区,森林茂密、果树众多、湖泊秀丽的灵秀山风景区,以及融休闲、旅游、文化为一体的石狮人民广场,均成为休闲渡假好去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拥有宾馆酒店130多家,其中三星级酒店6家。

石狮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石狮始终以提高人的素质为重点,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以“群众为主体、片区为载体、企业当骨干、军民***参与”的精神文明格局;以“三大创建”活动为突破口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效显著,涌现出公安局刑警大队、凤里派出所、检察院控申接待室等一批全国先进典型。石狮市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新建中学7所,职专2所,高等职业学校2所,其中,石光中学通过省一级重点中学达标验收,教育水平居泉州市先进行列;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全面启动“石狮市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规划”,建成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全面实施政府、企业、学校、家庭四大上网工程,荣获全国科技百强县(市);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建成市图书馆、文化广场、体育中心、华侨医院和“120”急救中心等一批公***设施,一个初具现代文明气息的侨乡新城已逐步形成。

石狮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适度超前。作为一个新兴城市,石狮紧紧抓住规划这个龙头,认真搞好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构想,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先后建成2个22万伏的输变电站、3个11万伏输变电站,实现通往福州、厦门的双回供电线路的架设;建成日供水20万吨和7万吨的自来水厂各1座,基本实现向全市区域供水,总投资2亿多元的引水工程已竣工通水,人均供水量全省第一;建成国家一类口岸石湖万吨级码头、梅林5千吨级对台专用码头,完成石湖港扩建3万吨泊位项目,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祥芝、东埔、梅林等三个渔港也基本建成;建成市区路幅宽度38米和26米宽水泥混凝土路33公里,建成市区通往沿海乡镇路幅宽度38米和26米的水泥混凝土路60多公里,基本实现全市乡镇、村间路面硬化;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市程控电话容量达19.5万门,移动电话总容量15万多户,1995年邮电综合实力居全国县(市)第一,有线电视用户3.2万户,互联网用户2万多户。同时,电力大厦、邮电大厦、沿海防潮防洪工程和沿海繁荣大道等重点项目也基本建成或正在建设中。站在世纪之门,石狮人民将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面貌,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在竞争中发展,在发展中竞争,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商贸兴市、旅游旺市、科技强市”和“爱海、用海、养海”总体发展战略,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重塑综合改革试验区品牌,全面贯彻实施“十五”计划 ,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把石狮建设成为市强民富、政清人和、诚信文明的现代化工贸、旅游、生态、港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