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生红球藻的历史、分布和分类
第一个关于红球藻的全面描述的英文资料是由T.E.Hazen 在1899年发表于Torrey 植物学俱乐部的报告中。他发现这种藻类经常以一种血红色外壳的形式附着在水坛或靠海的周期性有水的浅水湾边上,这种藻类的生命历程是经过一个红色的休眠阶段,之后是一个绿色的游动阶段,再之后又是一个红色的休眠阶段。
在那时,这种藻中的红色物质的化学性质还不清楚,但是已经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haematochrom”,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虾青素。Hazen在报告中说:“这种藻是非常普通的,在欧洲广泛分布,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到威尼斯都会发现…这种藻分布在从佛蒙特州到德克萨斯州,从马萨诸塞州到内不拉斯加州,甚至更西的地方的广阔区域内。
几年后,Peebles(1901a,1909b)发表了这种藻的生长史,更为详细的描述了“haematochrom”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变化。1934年,Elliot从细胞形态学的角度补充了这种藻类的生长史的细节。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出现四种典型的细胞形态:小虫体、长有鞭毛的大虫体、没有运动能力的胶鞘体、带有坚硬细胞壁的红色大细胞——红孢囊(haematocysts)。在有充足营养的清洁环境中,大虫体占主导地位;一旦环境恶化就会转化为叫胶鞘体,之后转化为具有抵抗力的红孢囊,并开始积累虾青素。随后,当周围的环境又变得营养充足适宜的时候,红孢囊变成可运动的小虫体,这些小虫体长成胶鞘体或者大虫体。
Pocock(1937和1961)在非洲独立的研究并描述了红球藻的分布和生长史。瑞典的Almgren(1966)描述了红球藻的生态学和分布情况,这种藻类出现在雨后岩石上的小水坑上,零散的附着在不渗水的坚硬物体上。Droop(1961)还发现,红球藻通常生长在岩石的水坑中,经常是在靠近海的岩石上,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红球藻形体的暂时状态要比恒定状态普遍的多,部分是因为这些水坑中通常没有其他竞争性的藻类,而与水坑的固有特性没有什么关系。红球藻比其他大多数藻类更能适应光线、温度和盐度的迅速且剧烈的变化,这是因为它具有迅速形成孢囊的能力。
雨生红球藻又被叫做湖生红球藻或湖生血球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绿藻,属于团藻目,红球藻科。我们现在知道这种藻在适宜它生长的条件下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与红球藻相关的文献中没有任何有毒性的报道。
表一:分类
红球藻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绿藻,分类如下:
门: 绿藻门
纲: 绿藻纲
目: 团藻目
科: 红球藻科
属: 红球藻属
种: 雨生种
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含量为1.5%~10.0%,被看作是天然虾青素的“浓缩品”.
大量研究表明雨生红球藻对虾青素的积累速率和生产总量较其它绿藻高,而且雨生红球藻所含虾青素及其酯类的配比(约70%的单酯,25%的双酯及5%的单体)与水产养殖动物自身配比极为相似,这是通过化学合成和利用红发夫酵母等提取的虾青素所不具备的优势.此外,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结构以3S一3 ’S型为主,与鲑鱼等水产生物体内虾青素结构基本一致;而红发夫酵母中虾青素结构则为3R一3 R型.
当前,雨生红球藻被公认为自然界中生产天然虾青素的最好生物,因此,利用这种微藻提取虾青素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已成为近年来国际上天然虾青素生产的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