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答
(1)塑料大棚的设计①确定方位和面积。大棚多为南北延长,也有东西延长的。东西延长大棚采光量大,增温快,并且保温性也比较好,春季提早栽培的温光条件优于南北延长的大棚,但容易遭受风害,大棚较宽时,南北两侧的光照差异也比较大。南北延长的大棚,早春升温稍慢,早熟性差一些,但大棚的防风性能好,棚内地面的光照分布也较为均匀,有利于保持整个大棚内的蔬菜整齐生长。大棚应尽量避免斜向建造,以便于运输和灌溉。单栋大棚的面积以330~667米2为宜,不超过1000米2。
②确定跨度和长度。塑料大棚的跨度多为8~15米。跨度太大通风换气不良,并增加了设计和建棚的难度。大棚内两侧土壤与棚外只隔一层薄膜,由于热量的地中横向传导,使两侧各有1米宽左右的低温带。大棚跨度越小,低温面积比例越大,所以北方冻土层较厚的地区,棚的边缘影响大,大棚跨度较大;南方因为温度不是很低,跨度较小,棚面弧度较大,有利于排水。一般黄淮地区多为6~8米,北京地区8~10米,东北地区10~12米。大棚长度以30~60米为宜,太长运输管理不便。大棚的长宽比与稳定性有密切关系。大棚的面积相同,周边越长(即薄膜埋入土中的长度越大),大棚的稳定性就越好。通常认为长宽比等于或大于5比较适宜。
③确定高度和高跨比。大棚高度以2.2~2.8米为宜,不超过3米。棚越高,承受的风荷载越大,越易损坏。
高跨比的大小影响拱架强度。大棚的高跨比以0.25~0.3为宜。低于0.25则棚面平坦,薄膜绷不紧,压不牢,易被风吹坏;同时,积雪也不能下滑,降雨易在棚顶形成“水兜”,造成超载塌棚,且易压坏薄膜。超过0.3,棚体高大,需建材较多,相对提高造价。
④确定拱架间距。两排拱架间距越小,棚膜越易压紧,抗风能力越强。但间距过小,会造成竹木大棚内立柱过多,增加了遮阴面积,不利于作业,钢架大棚浪费钢材;拱架间距过宽,会降低抗风雪能力。薄膜有一定的延展性,一般为10%左右,拉得过紧或过松,都会缩短棚膜的使用期,因此要有适当的间距。一般以1~1.2米为宜,竹木结构1米为宜,钢架结构1.2米。这样的间距不仅有利于保证拱架强度,还有利于在棚内相应做成1~1.2米宽的畦,充分利用土地。管架大棚由于没有下弦,强度小,所以拱架间距多在50~60厘米之间。
⑤设计棚型。大棚的棚型以流线型落地拱为好,压膜线容易压紧,抗风能力强。但是棚面不应呈半圆形,因为半圆形弧度过大,抗风能力反而下降,特别是钢拱架无柱大棚,其稳固性既取决于材质,也与棚面弧度有关。棚面构型愈接近合理轴线,抗压能力愈强(图9)。所以设计钢架无柱大棚时,可参照合理轴线公式进行:
式中:Y——弧线点高;f——矢高;L——跨度;x——水平距离。
图9调整后的流线型大棚棚型示意图例如,设计一栋跨度10米,矢高2.5米的钢架无柱大棚,首先划一条10米长的直线,从0米至10米,每米设一点,利用公式求出0米至9米各点的高度,把各点的高连接起来即为棚面弧度。代入公式:
依据以上公式可依次求出Y6为2.4米,Y7为2.1米,Y8为1.6米,Y9为0.9米。这样棚面弧度稳固性好,但是两侧比较低矮,不利于高棵作物的栽培和人工作业,因此需要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是对1米处和9米处的高度进行调整,取Y1和Y2的平均值1.25米,同样,取Y2和Y3的平均值,将2米和8米处提高到1.85米。其他各位点保持不变。(2)大棚群的规划建造集中连片的大棚群,首先确定每栋大棚的面积、跨度和长度,然后确定棚间距离和棚头间的距离。棚间距离应达到2~2.5米,以便通风;棚头间的距离需要5~6米,以便车辆通行。在选好场地,调整土地后,测量田间面积,绘制大棚群图,按图施工。
塑料大棚分为南北延长和东西延长两种,东西延长适合与日光温室配套设置,既可经济利用土地,又有利于提早、延晚栽培。见图10、图11。
图10大棚群示意图(单位:米)
图11温室大棚配套规划示意图(单位:米)
1.大棚2.温室3.作业间提示板
大棚的场地选择:建造塑料大棚需要地势平坦,土质疏松肥沃,光照充足,南、东、西三面没有遮光物体,避开风口,有灌溉条件,雨季能排水,靠近道路,交通方便,背面有天然屏障,树林或村庄更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