현재 위치 - 법률 상담 무료 플랫폼 - 회사 전체 - 物流学基础知识
物流学基础知识

物流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

物流:是指以最低的成本,按顾客的要求,将物质资料从供应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以创造物质资料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及形质效用,具体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配送、包装加工、信息管理等构成要素。

特点:

(1)?具有鲜明的顾客导向。

(2)?强调在物流费用和顾客服务水平之间求得平衡。

(3)?物流属于一个全过程的活动。

(4)?物流活动是由一系列的要素构成。

(5)?强调了物流服务的基本功能,即空间效用、时间效用以及形质效用。

商流与物流联系。

(1)它们都属于流通领域,是商品流通的两种不同形式,在功能上互相补充。通常是先发生商流后发生物流,在商流完成以后再进行物流。

(2)它们都是从供应者到需求者的流动,具有相同的出发点和归宿。

商流与物流区别。

(1)流动的实体不同:物流是物质的实体流动,商流是物质的社会实体的流动。

(2)功能不同:物流创造物质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而商流创造物质的所有权效用。

(3)物流与商流又是相互独立的,存在商流与物流分离的现象。

分类:

1按物流研究范围的大小,物流可分为宏观物流、中观物流和微观物流。

2按物流活动在企业中的地位角度进行分类,物流可分为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及废弃物物流等。

3按物流作业执行者的角度分,可以分为企业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

4物流活动发生主体的角度分,可以分为工业企业物流、商业企业物流包括批发企业物流、零售企业物流等)、非营利组织物流(包括医院、社会团体、学校、军事等单位物流)及废品回收企业物流等。

现代物流管理对企业的作用。

(1)物流的服务价值:物流可以提供良好的服务,这种服务有利于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树立企业和品牌的形象,有利于和服务对象结成长期的、稳定的、战略性合作伙伴,这对企业长远的、战略性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降低成本价值:物流合理化有大幅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作用,对改善我国经济运行的环境,降低和解决企业的资金困难有重要作用。

(3)实现快速反应。

(4)改善企业管理水平现代物流管理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现代物流管理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1)降低物流费用的消耗。

(2)改善我国的经济运行,实现质量的提升。

(3)发展、壮大新兴的产业部门。

第二章

运输的概念:运输是人和物的较长距离的空间移动。

运输的地位。

(1)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2)可以创造“场所效用”,相当于通过运输提高了物的使用价值。

(3)是“第三利润源”的主要构成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1)合理设计运输网络。

(2)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3)提高运输工具的装载率。

(4)开展联合运输。

(5)开展流通加工。

(6)推进***同运输?。

(7)充分利用社会化运输力量。

集装箱运输的优点。

(1)提高货运速度,加快运输工具及货物资金的周转。

(2)减少货损、货差,提高货运质量。

(3)简化货物包装,节约货物包装费用,减少运杂费用。

(4)车船周转加快,装卸费减少,劳动条件改善,运输成本降低。

(5)不受气候影响,实现了定点、定期运输及装卸作业。

国际多式联运的概念。

是指由多式联运经营人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运输方式,将货物运至目的地的国际货物运输;以集装箱运输或集装箱货物为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讲,多式联运就是集装箱多式联运。

国际多式联运的特征。

1必须订立国际多式联运合同。

2全程运输必须使用国际多式联运单据。

3必须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运输方式。

4必须是国际的货物运输。

5多式联运经营人对全程运输负责。

第三章

存货:是指为今后预定目的的使用而储备的物质资料。

存货的功能。

(1)提高顾客服务水平。

(2)平衡供求关系。

(3)实现物流合理化。

(4)降低生产成本。

(5)规避经营风险。

储存合理化的标志。

质量标志、时间标志、结构标志、分布标志、费用标志。

实现商品储存合理化的措施。

(1)在自建仓库和租用公***仓库之间作出合理的选择。

(2)注重应用合同仓储。

(3)在ABC分类的基础上实施重点管理。

第四章

装卸搬运的概念。

在同一地域范围内(如车站范围、工厂范围、仓库内部等)以改变“物”的存放、支承状态的活动称为装卸,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的活动称为搬运,两者全称装卸搬运。

装卸搬运的地位。

1.是随运输和保管等活动而产生的必要活动。

2.每次装卸活动都要花费很长时间,所以往往成为决定物流速度的关键。

3.为了降低物流费用,装卸是个重要环节。

4.这是在物流过程中造成货物破损、散失、损耗、混合等损失的主要环节。

5.影响物流效率、决定物流技术经济效果的重要环节。

装卸搬运的特点。

(1)装卸搬运是附属性、伴生性的活动。

(2)装卸搬运是支持、保障性活动。

(3)装卸搬运是衔接性的活动。

装卸搬运合理化的途径。

1?防止和消除无效作业。

(1)?尽量减少装卸次数。

(2)?提高被装卸物料的纯度。

(3)?包装要适宜。

(4)?缩短搬运作业的距离。

2?装卸搬运路线的合理化。

3?提高装卸搬运的灵活性。

4?装卸搬运作业的省力化。

5?装卸搬运作业的机械化。

6?装卸搬运的集装化装卸搬运机械的选择依据。

(1)货物特性及流量。

(2)成本因素。

(3)设备之间的配套性。

(4)工作环境。

(5)设备的可操作性。

第五章

配送的概念。

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

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配送的特点(与运输相比较)。

(1)?从货物移动距离来看,运输的距离较长,?而配送的距离较短。

(2)?从服务功能看,?除了“送”的功能外,配送还具有“配”的功能,将“配”和“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根据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配货服务,这种功能是运输所不具备的。

(3)?从交通工具来看,运输涉及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使用多种交通工具,而配送强调是门对门的服务,只涉及公路运输,主要采用汽车作为交通工具。

(4)?从货物特性来看,运输主要针对的是少品种、大批量的货物,而配送主要针对的是多品种、小批量的货物,以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5)?从价值取向来看,运输主要强调效率优先,即尽可能降低货物转移的单位运输费用,而配送强调的是服务优先。

配送的品种、数量、时间都必须严格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以客户满意为最高目的。

配送中心的概念。

配送中心是指从各种供货渠道接收货物,经过倒装、分类、仓储和流通加工等作业,然后根据客户的订货要求,将货物配齐、装车并送达客户指定地点的物流节点。

配送中心的功能。

(1)?采购备货功能。

(2)?仓储功能。

(3)?包装加工功能。

(4)?订单受理功能?。

(5)配货功能?。

(6)送货功能。

按照配送中心的所有权分类。

按照配送中心的分类。

(1)自有配送中心。

(2)***同配送中心。

(3)社会配送中心。

按照配送中心的功能分类。

(1)?建设费用。

(2)?交通条件。

(3)?客户的分布。

(4)?供应商的分布。

(5)?劳动力资源。

(6)?政府政策。

按照配送中心的服务对象分类。

(1)面向最终消费者的配送中心。

(2)面向制造企业的配送中心?。

(3)面向零售商的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的选址。

(1)?建设费用。

(2)?交通条件。

(3)?客户的分布。

(4)?供应商的分布。

(5)?劳动力资源。

(6)?政府政策。

配送中心的内部规划。

(1)?配送中心的面积和布局方式。

(2)?确定配送中心不同区域的分工。

(3)?配送中心的软硬件设施进行规划。

配货作业的合理化。

(1)配货的基本要求:准确迅速费用低廉。

(2)配货作业方式:分货方式拣选方式。

配货作业合理化的措施。

(1)?确定货物存放的位置。

(2)?确定货架的位置。

(3)?适当包装。

(4)?利用机械进行配货作业。

第六章

包装:为了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储运和促进销售,而按照一定的技术方法使用容器、材料以及辅助物等将物品包封并予以适当的装饰和标志工作的总和。简言之,包装就是包装物和包装操作的总称。

商品包装的功能。

(1)保护商品。

(2)方便物流过程。

(3)促进销售。

(4)方便消费。

流通加工:是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加工,使物品发生物理、化学或形状的变化。

流通加工的作用。

(1)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

(2)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3)提高物流效率。

包装合理化的基本要求。

(1)有效保护内装物。

(2)包装容量适度。

(3)具有经济合理性。

(4)说明与标识清楚。

(5)符合绿色发展潮流。

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基本要求。

(1)流通加工的内容选择得当。

(2)流通加工的地点选择合理。

(3)流通加工的过程要求经济节约。

第七章

物流信息:指与物流活动(前面所讲到的商品包装、商品运输、商品储存、商品装卸等)有关的一切信息。物流信息的特点。

(1)信息量大。

(2)时效性强。

(3)来源多元化。

物流信息的作用。

(1)物流信息的传送连接着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并指导各环节的工作,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2)物流信息可以帮助企业对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计划、协调与控制,以达到系统整体优化的目标。

(3)物流信息有助于提高物流企业科学管理和决策水平。

(4)借助物流信息系统实现动态信息管理是确保物流系统高效运转的保证。

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①数据的收集和录入。

②信息的存储。

③信息的传播。

④信息的处理。

⑤信息的输出。

第八章

物流成本:

指商品在空间位移。

(含静止。)

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

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

竞争性因素:

(1)?订货周期。

(2)?库存水平。

(3)?运输。

产品因素:

1)?产品价值。

2)?产品密度。

3)?易损性。

4)?特殊搬运。

5)空间因素。

物流成本管理:

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即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方法。

一是成本能真实地反映活动的实态。

二是成本可以成为评价所有活动的***同尺度。

物流管理的目标:

提升企业的物流能力,实现物流活动的效率化。

对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作决策时通常考虑以下四种方法:

1.保持物流服务水平不变,尽量降低物流成本。

2.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不惜增加物流成本。

3.保持成本不变,提高服务水平。

4.用较低的物流成本,实现较高的物流服务。

第九章

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由原材料采购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再到制成最终产品,最后到销售给最终顾客的所有产权独立的参与者,即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最终顾客、物流服务提供商乃至供应商的供应商、经销商的经销商等形成的网链结构。

供应链管理:是指从系统、合作的观点出发,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和控制。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供应链中各成员的内耗和浪费,通过整体最优来提高全体成员的竞争力,实现全体成员的***赢。

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1)开展整体最优的集成化管理。

(2)实施鲜明的顾客导向。

(3)围绕核心企业展开管理。

(4)节点企业之间不涉及产权关系供应链管理与战略联盟、虚拟企业的关系无论是供应链管理,还是战略联盟、虚拟企业,都强调企业之间以合作代替对抗,通过在企业之间重新进行资源整合,协调运作,以提高所有协作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所不同的是,供应链管理主要关注的是处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纵向整合,而战略联盟和虚拟企业整合的范围不仅局限于纵向整合,还包括横向整合;战略联盟更强调企业之间合作的长期性,而虚拟企业则强调对快速多变市场机会的把握,企业之间的合作具有临时性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与纵向一体化 供应链管理与纵向一体化虽然都涉及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但在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上,两者是不同的。纵向一体化是指在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处于上下游关系的企业之间的并购,涉及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产权交易;而供应链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纵向限制,上下游企业之间通过签订具有约束力的协议,以确保其交易关系的稳定,降低交易费用,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在产权上处于独立的地位,不涉及企业之间的产权交易。

供应链管理与一体化物流。

一体化物流(integrated logistics)是物流的高级形式,指不同企业之间通过物流上的合作,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费用的效果。虽然一体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均贯穿于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顾客消费的全过程。但不同的是。

一体化物流侧重研究的是物质资金运动过程及相关信息流的优化,而供应链管理不只是研究的是物质资金运动过程及相关信息流的优化,还研究供应链成员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决策的优化以及与物质资料相关的资金流动过程。因此,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和外延要比一体化物流更大。

供应链管理的竞争优势。

(1)快速响应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

(2)具有柔性高、风险低的特点。

(3)通过合作伙伴的优势互补,巩固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选择供应链成员应注意的事项。

(1)成员企业必须拥有各自的核心竞争力。

(2)成员企业必须有强烈的合作意愿。

(3)成员企业应尽可能实现地理上的相对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