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剧以唱为主,曲调优雅抒情,生活气息浓厚,别具江南水乡风韵,为江南地方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锡剧唱腔属于曲牌板腔综合体,三大基本调均属于上下句的板式变化体结构,并常在上下句之间插入一段或长或短的清板。锡剧音乐旋律柔和、流畅、轻快,有男女分腔的显著特点。
锡剧的主要曲调为“簧调”,后又创造了一些新腔,增加了板式变化,尤其是“大陆调”从单一曲调成为变化丰富的腔类。此外,锡剧还吸收了江南大量传统民间音乐,改编了“南方调”、“陈调”、“新金陵塔调”、“柴调”等。
扩展资料
锡剧,流行于江苏南部和上海市。由常州武进、无锡一带的“东乡小调”经过曲艺“滩簧”阶段的发展而成。其后又陆续吸收了江南民间“采茶灯”的舞蹈,辛亥革命前后搬上舞台。无锡滩簧先进入上海,后来常州滩簧也进入上海,在上海逐渐合流而同台演出,所以一度称为“常锡文戏”。
曲调有簧调、老簧调、大陆调、新大陆调、玲玲调、紫竹调、三角板等,大多柔和和轻快,富有江南水乡民间音乐的特色。伴奏乐器有板胡、月琴、琵琶、唢呐、打琴等。解放后整理传统曲目《双推磨》、《秋香送茶》等,在音乐和表演上都作了重大改进。现代剧《红色的种子》等取得较显著的成就。
百度百科-武进锡剧
百度百科-锡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