현재 위치 - 법률 상담 무료 플랫폼 - 회사 전체 -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巡逻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学习了4以内数的分解组成后,初步理解数量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4以内的数量小,不能很好地体现部分数之间的互补、互换、递增、递减关系。5有4种分法,可以让幼儿很好地感知部分数之间的互补、互换、递增、递减关系,使幼儿掌握数的分解组成的规律和学习方法,以便在以后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时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活动目的:

 1、在游戏活动中感知5的组成,并尝试进行记录。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

  教具: 磁带,稻田场景,木珠做成的虫子一条,刀一把,1——5的数卡各一,分合号一个。

  学具: 木珠做成的虫子若干,刀、笔、记录卡人手一份,数字卡人手一张。

  重难点分析

 重点:知道5可以分为两个比它小的数,两个小的数合起来仍是5。

 难点:能够边操作边做好记录。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青蛙宝宝,以到稻田捉害虫的游戏形式引入活动。

 2、引导幼儿观察稻田,发现稻田有五节虫,引导幼儿用数字表示五节虫数量。

 3、以让宝宝学习“捉虫本领”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学习5的组成。

 (1)青蛙妈妈示范一种捉虫方法,请宝宝说说妈妈把虫子分成了左边几节和右边几节,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这个分合关系。

 (2)青蛙妈妈提简单的捉虫要求后,宝宝“尝试捉虫”,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捉虫经验,妈妈巡回指导。

 (3)师幼***同总结出5的组成式,即教师把幼儿记录的结果用数字列在黑板上。让幼儿观察分解式寻找规律递增、递减的规律。

 (4)引导幼儿发现分合式中部分数的秘密,即数的有序性和互换性。

 4、游戏”找朋友”,巩固5的组成。

 5、以“宝宝捉虫辛苦要休息了”自然结束。

  延伸活动: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游乐场、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在超市里,要用5元钱买两种物品,必须是两种物品合起来的钱刚好是5元,不多也不少。)

  活动评价: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出5的四种不同分法。本活动注重幼儿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景,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掌握10以内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所分得的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又是原来的数,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境,旨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5的组成,积累关于数的组成的经验。

  一、操作在先,自主体验

 我们知道学习组成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操作,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发现数的分合规律,进而掌握数的组成。而幼儿参加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完全来自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是幼儿产生兴趣、参与学习、获得快乐的'划桨,因此幼儿数学教育必须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幼儿的求趣心,寓教于乐。设计有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可以将“就事论事”地摆弄材料,变为有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可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的兴趣,并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引导幼儿学习捉虫本领的过程中,我让幼儿用捉虫的工具“刀”将虫子一分为二,从而发现其中总数与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每个孩子在记录的过程中,感受到将以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在这里,我让幼儿操作体验在前,教师的引导归纳在后,这样有助于幼儿对组成要领的理解和掌握。

  二、归纳规律,提升概念

 “数的组成”教学中的互补、互换规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游戏中孩子除了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活动后教师与孩子的互动无疑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在关键时刻的“提问”能起到一种“支架”的作用。因此,幼儿在交流归纳“捉虫经验”的过程中,我的问题呈阶梯式地抛出。首先设计了一个初步性问题:“你是怎样捉到虫子的?怎么记录?”通过这样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记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接着设计了一个关键性问题:“找出两组相似的记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引导孩子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合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交流讨论、自己操作,来体验互换关系。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怎样的记录最容易让人记住,又不会漏掉和重复呢”,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排列更有序等。这些问题无疑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与讨论、互动与思考的有效平台,提升了活动的内涵。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探索、发现,学着自己来归纳数的组成中几个重要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但符合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三、重在运用,迁移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对于数的学习,我更加重视经验的迁移,运用在生活中,我通过“找朋友”活动——游戏情境的延续,让幼儿在找朋友过程中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数字卡片,宝宝们要找和自己的数字卡片合起来是5的宝宝当舞伴”,巩固对5的组成的理解。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幼儿都在快乐地学习,能力得到更加自主的发展。

  不足:

 1、目标的制定偏低,应考虑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三方面来制定,制定得更为全面、具体、适宜些。

 2、在提问环节只顾及到个别幼儿,不能面向全体。

 3、自己在总结5的组成时语言可再简练、规范些。

 4、设计时内容略显单薄,如能稍加充实会更好。

 在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材料,设计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情景和游戏,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对数学游戏产生兴趣,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的感性经验,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游戏的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选自《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中的一个活动改编而成。冬天到了,很多孩子都冷得缩手缩脚,而腊梅的不畏严寒,正是它品质的高贵。《指南》指出:“积极参与艺术活动,有自己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因此,我设计了《吹梅》活动,引导孩子们在通过欣赏腊梅,感受腊梅的美,最后用吹、点、添的方式来表现腊梅的特点和美,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对美的欣赏能力。

 活动目标:

 1、喜欢吹点画,体验吹点画的乐趣。

 2、学习用吹、点、添的方法,表现腊梅花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1、墨汁、红颜料,图画纸、彩笔,毛笔,抹布,吸管,卷轴展板。

 2、雪中腊梅的图片,点吹腊梅的作品。

 3、腊梅花的课件。

 4、利用散步时间观察过腊梅。

 活动过程:

 一、欣赏勇敢的腊梅花。

 1、冬天到了,前几天我们到小花园散步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谁是冬天里最勇敢的花?

 2、(播放腊梅花课件)腊梅花,真勇敢,不怕冷,不怕霜,越冷越飘香。

 3、看看腊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开放的腊梅花,我们来数数有几个花瓣?

 4、这些花瓣是什么样子的?怎么排列的?没全开的腊梅是什么样子的?

 5、腊梅花开在什么地方?(贴着树枝开的)

 (说明:本环节运用观察法来让幼儿通过播放腊梅花课件,直观地对腊梅进行认识的再现,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学习。发挥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幼儿对梅花有直观形象的认识。)

 二、作品欣赏,了解吹画的方法和特点。

 过渡语:腊梅美吗?很多人也像我们小朋友一样,喜欢腊梅花,把腊梅画了下来。

 1、(出示作品)我发现这幅腊梅画很特别,你发现了它的特别之处吗?(树枝刚劲有力、花朵鲜艳)

 2、猜猜它的树枝和花是怎么画出来的?

 3、介绍作画工具:这幅漂亮的腊梅图用到了这些工具:墨汁、红颜料,图画纸、彩笔,毛笔,抹布,吸管。

 4、了解吹画的方法。

 (1)吹出树干、树枝:先用毛笔蘸黑色的颜料滴在纸的下半部分,然后用吸管对着墨汁向前吹、改变方向吹,慢慢吹出树干、树枝的形状。吹时注意用力的适度,主干粗吹时用力小一些,小树枝细吹时用力大一些。

 (此环节运用吸管,避免了吹出的树干型的表现不够,使创作时孩子更好地把握树干长势的方向性。)

 (2)点画花朵:用右手食指蘸红色颜料,贴着树枝,在适当位置点腊梅花的花瓣。点画前先看好位置,花瓣在排列上要注意层次,如果出现排队现象花朵就散了,不美观了。点画后及时擦手。

 (3)用彩笔添画花心:等画面稍干的时候用彩笔添画上花心。

 (说明:本环节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画让幼儿感受吹点画的有趣,达到激发孩子们创作热情的目的。)

 三、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过渡语:想拥有这样一幅美丽的腊梅图吗?让我们拉高袖子,也来试试吧!

 1、提醒幼儿注意画面整洁卫生。

 2、操作中发现有表现好的树枝、腊梅点画的作品,及时给幼儿欣赏。

 2、建议能力强的幼儿可多吹画几颗梅花树,能力弱的重点掌握吹的方法。帮助每个幼儿完成作品,享受成功的乐趣。

 四、展评作品,用幼儿作品布置教室。

 1、先画好的小朋友可以把作品展示到前面的大卷轴上,然后去把小手洗干净。

 2、啊!真美啊!我们的作品放在一起变成了一幅大型的腊梅图。你觉得里面的哪支腊梅很美?为什么?我们的作品放在一起,像什么?对,像走进了梅花林一样,好像还闻到了梅花淡淡的香味呢!

 (说明:讲评的环节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已有穿插,在这一环节重点引导孩子从单支的美放眼至整体的美,感受集体创作的快乐。)

 五、活动延伸

 1、将幼儿的卷轴作品布置于活动室,欢迎请家长和其他班的小朋友到班里欣赏梅林。

 2、欣赏古诗:《咏梅》。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引起幼儿对颜色变化的兴趣,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变成另一种颜色的秘密,了解基本的配色的方法。

 2. 加深认识红.黄.蓝.紫.绿.橙等多种颜色。

 3.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 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对颜色的辨别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红.黄.蓝颜料.调色板.棉签.白纸。

  活动过程

 1.颜色会变

 (1) 给每个幼儿3根棉签,分别用来涂红.黄.蓝3种颜色。

 (2) 幼儿自己配色,在纸上自由画棉签画。要求幼儿在操作时将各种线条想付交叉,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发现有不少新颜色出现了,激发幼儿对颜色变化的兴趣。)

 2发现变色的秘密

 (1)讨论产生新颜色的原因。(让幼儿说出自己用了那几种颜色混在一起,变成老什么颜色。)

 (2)小实验:橙.绿.紫是怎样变成的。

 让幼儿用红.黄.蓝三种颜料中任意两种配色,填在书上相应的空白处,看看有些什么变化。(让幼儿感知,红和蓝在一起变紫;蓝和黄在一起变绿;红和黄在一起变橙的基本配色方法。)

 3. 制作变色陀螺

 (1).剪圆形硬纸片,对中心角画线,两边涂上不同的颜色。

 (2).在中心插入下端尖细的小木棍,快速旋转陀螺,观察颜色的变化。

  教学反思

 1.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给幼儿提供透明的小瓶,将红.黄.蓝颜料水的两种

 或三种倒入空瓶中摇动均匀,感知颜色的变化。还可将分量不同的两种或三种颜料水倒入空瓶,摇动均匀,看看变成了什么颜色。

 2.用水瓶装上各种颜料水,用小绳串在一起,挂在自然角。启发幼儿说出见过的同种物体

 3.在日常生和中,带幼儿到户外去找千变万化的色彩。

 4.此活动可以分多此进行,并在活动区中复习巩固。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对象棋的发展及种类的了解,增进幼儿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幼儿对象棋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在找一找、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中促进幼儿对象棋的来历和种类有个新的了解,认识象棋棋盘和棋子。

 3、幼儿在***同搜集资料、绘制棋盘、制作棋子等活动中协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活动准备

 幼儿与家长***同搜集关于象棋的资料,提前认识象棋上的汉字。幼儿从家中带来的不同材质的象棋搜集废旧挂历及瓶盖。

  活动过程

  一、象棋博览会

 1、教师将幼儿搜集的象棋资料分类布置成象棋博览会场。(其中包括图象资料、象棋、棋盘等)

 2、幼儿看一看、议一议、摸一摸,互相交流自己在家中获取的经验。(教师随时关注幼儿的兴趣点所在)

  二、谈古论今

 请幼儿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如象棋的历史、棋子或棋手。

 教师准备的课件作补充展示。同时对发言的幼儿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象棋加工厂

 1、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对棋盘和棋子的直观认识,教师激发幼儿自制象棋的兴趣。

 教师鼓励幼儿认出棋子上的汉字,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所看到的棋子、棋盘的异同点。(如材质的不同、大小的不同,棋子的颜色、红黑两方等)

 (1)幼儿通过讨论和比较了解方的棋盘、圆的棋子,教师引导幼儿选用合适的废旧材料作棋盘棋子的替代。

 (2)幼儿看一看、数一数了解棋盘的格数和棋子的个数,教师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绘制棋盘(如画格子、贴方块、印棋盘等方法)

 (3)幼儿比较棋子的红黑方及汉字,教师鼓励幼儿用颜色或形状来区分替代红黑方,用拓印或临摹等方法给棋子帖上汉字。

 2、幼儿分小组合作完成象棋的制作。教师给予指导性意见和点拨式的帮助。

 3、幼儿将制作完成的象棋棋盘和棋子摆一摆、玩一玩,最后放入博览区展示,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制作中使用的方法和获取的经验。放学时鼓励幼儿邀请家长参观象棋博览会,交流新获取的知识经验。

大班教案 篇5

 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能说,要做到恰当的安排。以下是“大班活动《聪明的孩子》教案与反思”,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活动设计背景

 如今的家庭,都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甚至有不少的家庭是有求必应,这些都很容易造成孩子凡事不肯多动脑筋和喜欢问,养成了依赖性。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因而我们要从小重视和鼓励孩子勤动脑筋.勤动手,发现问题.爱提问题,正确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

  活动目标

 1.解决一些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2.教育孩子学会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遇到问题和困难,想出方法,克服困难。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 挂图一张.

 2. 活动区:插图讲述区,绘画讲述区,指偶区,摸图讲述区,玩水区,各区投放各种小玩具的图片,插入式教具

  活动过程

 1 我一边出示图片,一边讲述故事《小狗的礼物》上半段,然后问小朋友谁去祝贺小猴过生日?它们都带了什么礼物?中途小狗送给小猴的礼物掉进水里去了,怎么办?

 2 叫小朋友到活动区做模拟操作,小狗的礼物掉进河里去了,让小朋友帮忙想办法,怎样从河里捡回皮球礼物。

 3 我们进入指导.

 4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想法。

 5用一个大水盆,让孩子们站在一米外想办法去捡回皮球。

  教学反思

 游戏中后面的小朋友都是仿照前面小朋友的方法,自己没有开动脑筋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游戏本身也有局限性,因为我们准备的玩具都是可以浮在水面的。如果再上这一课,我会再增加一些沉在水底的玩具。增加一些难度,同时也增加一些游戏方式。多制造些问题,让小朋友们去想,去解决。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发现塑胶地垫的多种玩法,体验玩板块的趣味。

 2、 感受与同伴合作、协商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塑胶地垫若干。

 2、 宽敞的活动场地上散落着若干块塑胶地垫,但一定要比游戏人数少一块。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导入游戏《占地盘》。利用塑料地垫当地盘,地垫的数量要比参加游戏的幼儿的数量少一个。

 2、 唱歌曲“拉个圆圈走走”,唱完最后一句,大家迅速抢占地盘,即每人站到其中一块塑胶地垫上,没抢到地盘的幼儿暂时退出游戏。

 二、互动要素

 1、 跳障碍:用三四块塑胶地垫拼接成三角形或正方形,进行跳跃游戏。

 2、 跳塑胶地垫:根据塑胶地垫的不同摆放形式,练习各种跳法,单脚跳,双脚跳,跨跳,立定跳,分、和跳,单、双脚等。

 3、 塑胶地垫飞盘:将塑胶地垫装饰成飞盘,飞着玩。

 4、 爬塑胶地垫:将塑胶地垫连接,爬着玩,手膝爬、匍匐爬等。

 5、 过小河:每人拿两块塑胶地垫,轮换向前移动,人只能踩在塑胶地垫上,逐一通过。

 6、 托顶地垫:可以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托顶地垫,跨越障碍等。

 7、 跳数字:在塑胶地垫上粘贴数字,按照数字的顺序或规律跳着玩。

 8、 看谁站得稳:两块塑胶地垫拼接好,两人分别占到独角地垫两头,脚不动,相互伸出双手,去推对方,看谁站得稳,脚不能出地垫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