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产铸铁,铁水直接来自炼铁炉。公元10世纪前后,中国宋代已有因移动方便而称为行炉的化铁炉。当时行炉不仅被用作化铁设备,而且还用作守城武器。1330年元代陈椿所著《敖波图》描绘了有铸铁盘的化铁炉,称为搀炉,炉身可以倾斜以便出铁。以后又加高炉身成为三节炉,这种炉已脱离了炼铁炉结构,是冲天炉的雏形。17~18世纪,欧洲流行一种用于补锅的小型化铁炉。1794年,英国J.威尔金森仿补锅化铁炉制造了第一座近似现代的冲天炉,并配备了用蒸汽机驱动的鼓风机。20世纪以来,冲天炉结构和熔炼工艺有了很大发展,主要有:①多排风口送风冲天炉,它是为强化灰分高、块度小、强度低的劣质焦炭的燃烧而出现的两排或两排以上的小风口冲天炉,风口总面积只占炉子内截面积的5%左右,风口区炉径缩小,向熔化带逐渐扩大。②双排风口大排距送风冲天炉,它的风口排距比正常大2~3倍,在500~900毫米之间,每排进风可由单独风箱供给,也可由一个总风箱提供。③冲天炉-电炉双联熔炼,能充分发挥冲天炉优异的熔化能力和电炉良好的过热能力。④提高送风温度,或增加送风中的含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