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北界江西寻乌、定南,东连五华、兴宁,南接东源,西临和平。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全县面积3089平方公里,辖24个镇、315个村,总人口97.1万人,有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32.7万人。
龙川建县历史悠久。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始置龙川县,至今有2225年的历史,是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地”,是广东最早立县的四个古邑之一,2009年12月,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2011年4月,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中央苏区县”。置县之初,疆域辽阔,包括现在的龙川、五华、兴宁、河源、和平、连平等县境,以及新丰、陆丰、紫金、寻乌(属江西省)等县的部分地方。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以后,龙川县曾多次析置新县。旧县治龙川城(今佗城)是最早的龙川故城,自秦至民国,为县或州治所,素有“岭南古城“之称,见证了2000多年来龙川人文历史的嬗变,被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城。1949年6月始,县城迁至老隆镇。
龙川县自然资源丰富。县境内有金属和非金属矿20余种,且储量大,其中,铁矿总储量达1500万吨,黑色花岗岩(世界五大名石之一)储藏量达100多万立方米,黎咀梅子坑天然矿泉水(与世界名泉法国“维希”矿泉属同一家族)年流量达27万吨。全县生态良好,有林地面积10.67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达67.1%,活立木蓄积量达210万立方米。水力资源充足,县内河流主要以东江、韩江为主,年径流量23.33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41.39万千瓦,已开发利用水力资源22万千瓦,其中县属电站装机容量6万千瓦,省属枫树坝电站(全省第二大水电站)装机容量16万千瓦。
龙川旅游胜地众多。县南部重镇佗城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之美誉,现有“越王井”、“越王庙”、学宫等省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附近还有塔西合溪温泉、涧洞三叠瀑布及七峰山旅游度假村、知青村等景观。北部有风光秀丽的青山湖(枫树坝水库)、万有山生态旅游度假村、梅子山矿泉水山庄度假村。中部有广东七大名山之一的霍山,属省级森林公园、国家3A级旅游区,其洞幽峰奇、百态千姿,以独特的“丹霞地貌”闻名遐迩。素有“朝在罗浮暮在霍”美誉。
龙川基础设施完善。纵贯我国南北九省的京九铁路与贯穿广东省东西的广梅汕铁路在县城老隆交汇并设立大型编组站、粮食储备站、机务段、通信段,是岭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河(源)梅(州)高速在县境内设有三个互通立交出口。国道205线、省道1920线一、二等级公路贯穿全境。全县315个村实现村村通公路。县城东江两岸防灾减灾工程、县文化公园、体育公园已成为美丽的风景线,县城绿化、亮化、美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
龙川经济社会发展较快。近年来,全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化,力促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后劲增强,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县工业园区建设日趋完善,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被认定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农业农村经济呈现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8.2亿元;工业总产值159.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1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5449元。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动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