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20世纪20年代开端运用蓄力来去式割草机,50年代初期和后期先后开发出产蓄力和迁延机牵引来去式割草机,随着人工草场的发展,70年代中期开发出产并使用改良扭转式割草机。在畜牧业机械化高度发展的国家,新型割草机的发展趋势正向着高速、节能的方向开展发明。系统组成
这款小型割草机结构上可以分为5个系统:1.动力系统;2.动力传递系统;3.行走系统;4.切割系统;5操作系统。各系统相互配合,完成机器自走和割草任务。 在动力输出轮上装有两副动力传输皮带,向前的一副皮带将动力传向切割系统,称为切割动力皮带,向后的一副皮带将动力传向行走系统,称为行走动力皮带。切割动力皮带,通过这个转动轮与切割系统相连。这是一个压带轮,与一个拉线开关相连,当拉线开关拉紧时,压带轮压紧传输皮带,发动机的动力传向切割系统。拉线开关松弛时,就切断了动力向前传输。在行走动力皮带的一旁也装有一个压带轮,压带轮与一个拉线开关相连,当压带轮处于这个位置时,皮带处于松弛状态,发动机的动力不能向后传递,同样,拉紧拉线开关时,压带轮靠近并压紧动力皮带,从而将发动机的 动力传到后面的转动轮上,与这个转动轮相连的是变速箱。这是变速箱,里面是几组齿轮组合,通过齿轮的不同组合方式,完成发动机转速和转动方向的调整,对于变速箱,这个转动轮是它的动力输入,变速箱内部的齿轮组合由这个变速杆操作完成,这是变速箱的动力输出轴,将动力输出到行走系统。
行走系统
行走系统是由这一对行走轮胎组成的。由变速箱输出的动力驱动轮胎行走。 操作系统,以上几个系统必须在操作系统的统一控制下才能完成各项作业操作,操作系统处于整机的后部,所有的操作都在变速器操作杆和操作手把上完成,操作手把不仅是操作员的扶手,它上面还安装有各种操作手柄。这里是手把与机器的连接孔,分为高、中、低三个连接孔,操作手把可以根据操作员的身高,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操作手把的这一边,安装有变速箱离合手柄,手柄的下方与一根金属拉线相连,这个拉线的另一端与前面介绍的变速箱压带轮相连,因此变速箱离合手柄可以控制动力向变速箱传递。
在操作手把的另一边安装有切割系统的离合手柄,同样这个离合手柄的下方也连接着一根金属拉线,它的另一端与前面介绍的这个压带轮相连,同理:当离合手柄处于前面位置时,拉线拉紧,压带轮靠紧皮带,动力连接上,通过皮带将动力传送到割台部分;当离合手柄处于后面位置时,拉线松弛,压带轮松开动力皮带,动力断开,因此这个离合器手柄可以直接控制割台的运转和停止。
这是油门控制手柄,它也是通过一根金属拉线与发动机油门相连的,这个油门控制手柄有三个位置区域,分别是前面、中间、后面,分别对应油门上的这三个区域,当手柄放在最后位置时,油门关闭,当控制手柄放在中间位置时,油门适中,一般在发动机启动时,手柄放在中间位置,当手柄向前推时,油门逐渐加大。油门越大,发动机输出的动力越强劲,在行走、收割时可以随时调整油门手柄位置,以获得所需要的动力。
再来看看变速箱操作杆,它与变速箱相连,其实就是档位手柄,发动机传来的动力,必须经过变速箱进行动力变换,才能输出到行走轮,这款割草机设计了六个前进档,两个倒退档,可以区分为高速档和低速档,它的位置分布是:当手柄处于最下面中间位置时,处于空挡位置,变速箱没有动力输出;当手柄往左搬时,选择低速档位,当手柄向右搬时,选择高速档位,具体操作是这样的:先将手柄向左搬一次,然后将手柄搬向这个位置,则选择了低速一档,如果手柄搬向这个位置,则选择了低速二档,这里就是低速三档;如果先将手柄向右搬一次,然后再将手柄搬向这个位置,则选择了高速四档,依次类推,这是高速五档,这是高速六档。由此可见,下面的这两个位置是高速挡和低速挡的转换位置。上面的这个位置是倒档,同样有高速和低速之分,选择方法和前进档道理相同。正常作业时选择前进二档作业,牧草密度大时,收割阻力增加,应选择前进低速档作业。运输状态下,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选择行走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