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投入浪潮中,而 家族企业 的创业模式更是层出不穷。可是这种创业模式却是有利有弊,在创业初期,家族式企业凭借管理成本低、决策执行力强等优势,可以快速崛起。不过,这种创业模式也会因为产权制度不清晰、一言堂等问题导致家族企业快速崩盘,甚至还可能导致至亲反目成仇的问题。
在浙江温州,曾有“皮革大王”之称的王敏在经历过 第一代身份证被人“克隆”、第二代身份证被亲弟弟代领、兄弟合伙转走其12亿、被家人“绑架”至精神病院强行接受治疗 之后,最后将一家人全都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王敏的父母以及姐弟全都站在了他的对立面,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手足之情、母子之义荡然无存,父母兄弟之间形同陌路,甚至反目成仇,直至对簿公堂。
温州“皮革大王”家族企业最终在家族恩怨中支离破碎,不少网友唏嘘不已,感叹“亲兄弟何苦如此!”而对于父母和兄弟姐妹的“背叛”,王敏早已是心如死灰。这一切究竟是因何而起?王敏和他的家人之间又发生了哪些令人瞠目结舌的故事?
1966年,王敏出生在浙江温州平阳一个条件并不优越的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一家人只能挤在父亲单位提供的简陋宿舍里。从小就格外懂事的王敏看着一贫如洗的家境一直深感痛心,因此他立志要赚大钱,给家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王敏在他十四岁初中毕业那年,选择了辍学打工。他也因此成了几个兄弟中最早 步入 社会 、自食其力 的孩子。
刚走上 社会 的时候,王敏因为年纪小、学历低一直找不到正经的工作。他只能靠打各种又苦又累的零工挣钱,虽然收入低微,但王敏却从未想过退缩。尽管承受了远超自己年纪的压力,但王敏仍凭借着超强的意志力坚持了下来。
在这期间,王敏做过食品和塑料制品的推销员、做过办公用品的业务员,最后辗转进入电视台做起了值班编辑。虽然工资不高,但王敏还是把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全都补贴到了家里。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积极鼓励个人创业经商。在电视台工作并有远见卓识的王敏迅速看到了 商机 。
1991年,王敏创办了一家广告公司,凭借着在电视台积累的经验和人脉,他的广告公司很快就风生水起,可以说每天都日进斗金。王敏的人生也自此开始改写,当时的他,只有 25岁 。
尽管广告生意相当红火,但王敏并没有安于现状,他密切留意市场的其他商机。很快他就发现了一个新的风口产业,那就是 皮革业 。
当王敏决心在皮革行业发展的时候,曾这样对母亲表明自己的决心和志向 :“既然我已经决定进入皮革行业发展,我的目标就是成为‘皮王’!”
1993年,王敏凭借广告公司挖来的第一桶金创办了 “远东制革厂” 。据他回忆,当时平阳水头镇绝大部分制革厂都是用传统的手工工艺来进行操作的且基本上在国内销售,销往国外市场的少之又少,于是王敏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引进先进的制革机械,将皮革工艺品远销海外,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搏击一番。
尽管营销理念有了一点雏形,但是想在皮革行业做大做强,王敏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为了快速掌握市场和行情的变化,王敏开始游走在各大皮革产业基地,搜集各类皮革企业的信息。很快,王敏的付出就得到了回报,他通过自己的勤劳拓展了属于自己的客户渠道,随着一封封订单的到来,王敏企业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
虽然王敏在皮革创业初期就已经创造了巨大的利润,但他并未迷失自我。无论是在生意的合作上,还是商品的质量上,王敏始终保持着诚信经营的态度。也正是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1994年王敏不但接下了广东省畜产公司一个货柜的订单,更通过此事认识了一些在广州做皮革外贸的朋友,这也给他日后拓展广州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5年,王敏意识到广州作为我国贸易出口的前沿阵地以及改革开放的窗口的重要性,于是他决定和妻子一起南下广州拓展市场并在广州成立了 远东皮革公司 。
这样一来,原先家中的广告公司和皮革厂的生意就只能完全交给家人打理。出于对亲人的信任,早在之前,王敏无论在哪个行业挣的钱都是统一 交给父亲管理 。以及后来公司业务扩大也是找家里人帮忙,只是当时的王敏总想着如何使整个家族出人头地,至于其他的根本就没有想太多。
到了广州之后,王敏在经过一系列的考察和调整之下,建立了一个优秀的经营团队,随之而来的就是内销市场业务的突飞猛进。此时的皮革行业正值风口,尽管如此,王敏仍旧表示“还不够”,在他心里,一幅更大的商业蓝图在他苦心的“描绘下”正徐徐展开,他也因此迎来了欧洲外销业务的春天。
1997年的香港亚太和意大利博洛尼亚皮革展上,王敏的皮货一经亮相,便引来众人围观,“远东”随之脱颖而出。这次展览会上的“大放异彩”又让王敏把目光投向了更大的外销市场。
随着内外销业务的迅猛增长,王敏和他的远东集团也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重视。在政府支持下,2001-2005年这几年里,王敏的企业得到了爆炸性的发展,业务更是遍布全球。
从默默无名到世界知名皮革大王,王敏仅仅用了10年时间。远东皮业集团更是一跃成为了全球规模巨大的猪皮革生产商, 年产皮革2000多万平方米,销售网络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占有欧洲50%的市场份额。
然而,1995年成立的远东皮革公司,既成就了王敏的生意抱负,也埋下了日后家族不和的 祸根 。
从1991年在温州创业开始,年轻干练的王敏不断在生意上开疆拓土,为了拓展更大的市场,他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广州,而作为直接产生利润和核心资产的生产基地温州,则 交由三弟王怀、四弟王楚打理 。
完全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业务拓展上的王敏万万没想到,让他全心全意付出的家人,正在用一种近乎“吸血”的方式啃食着他的劳动成果。
据悉,王敏当初在与广东畜产公司签订订单时因资金不足,决定拿回放在父亲王大同那里的 十几万存款 ,但当他找到父亲将这笔钱拿出来投资的时候,王大同却坚决反对。反而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大力阐述投资的风险,坚决将这笔钱牢牢握在自己的手心里。
尽管父亲做出这样的事,但王敏仍对他心怀敬意,没有一丝抱怨。最后还是妻子从自己工作的信用社贷款 20万 才解了王敏的燃眉之急。但与畜产公司的生意成功以后,王大同又整日唠叨着要全家人一起经营,王敏考虑着是自家兄弟就没有拒绝,于是家里人就都过来 “帮忙” 。
1995年,当王敏提出准备到广州发展时,再次遭到了全家的极力反对。三弟王怀还在家中不断挑拨,说王敏一直在和私人做生意,很容易受骗。这时王大同又出面以大家长的身份命令王敏不要去。但在王敏坚决的态度下,一家人只好作罢。但提出一个条件,就是要王敏 把之前所有挣的钱以及广告公司全部转到王大同的名下。
王敏南下广州的决定权可以说是用自己的全部身家换来的,也正是因为如此,王敏去广州发展的经费再一次由妻子贷款而来。也正是因为有妻子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王敏才能义无反顾地去追求自己的事业。
王敏在大力拓展海外市场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联络市场,而国内的生产管理则由王怀和王楚两兄弟负责。但令王敏没有想到的是,王怀竟然 冒领王敏的身份证用来资产转移 。发现异样后的王敏迅速进行了资产调查。
2006年9月,王敏委托律师对集团在浙江的5家公司——浙江远东皮革有限公司、温州远东皮革有限公司、平阳远东塑革实业公司、温州远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温州艾莎皮革有限公司分别进行了资产核查。核查的结果让王敏大吃一惊。
这5家涉嫌被更改股权企业的注册资金总额为10291.8万元,总资产3亿元,年进出口额12亿元。他在这些企业的 5000万 股股权竟然全部被转移到了弟弟王怀、王楚,姐姐王萍等人的名下。
不仅如此,王怀等人更是胆大妄为到将公司的资产转移到海外,而王怀甚至还在2006年用自己的照片冒领了自己的第二代身份证,不仅完成了股权变更,还私自转移了王敏持有的 20% 温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股权。
一阵彻骨的寒意,从王敏后背窜向心口,他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这是他至亲之人做出来的事。为了讨回自己的合法权益,王敏在经过一番思考后选择了向公安局报案。
报案之后,王怀写了一份约2000字的《重大错误事件解释》,父母姐弟也都在上面签了字。随后开始打感情牌,王大同也以 “家丑不可外扬” 劝阻王敏不要把事情闹大。
王敏考虑到弟弟认错态度诚恳并念及手足之情,遂决定原谅家人。但为了确认自己是公司创始人的身份,王敏召开了股东会议。王氏家族在经过五轮的家族股东会议后签署了《家族股东协议》并确定了王敏的创始人身份。
2007年1月17日,王敏在公安局的撤案笔录上签了字。本以为事情到此结束, 谁知道更恐怖的事情发生了.......
2007年3月10日,王敏从国外考察市场刚回国。下飞机后,王敏决定先回母亲家里,随后和母亲一起去参加董事会。
但没想到的是,王敏刚进母亲家门,他的外甥就突然带着几个青年男子从房间里冲了出来。 他们用绳索将他捆绑起来,强行送往精神病院 。
面对医生的询问,王敏的父母表示 :“王敏的心理状态极不正常,总是在丧失理智后做出一些非常可怕的事情....” 在家人极力“关怀”的迷惑下,医生暂且相信了王敏是个“精神病人”的事实。于是医生给王敏打了一针 镇静剂 后,王敏直到第二天上午才醒来。
王敏的妻子林秉珍得到消息后,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丈夫会患上精神病,她很快就意识到, 这一切都是有预谋的 。在经过一段交涉之后,几经周转王敏才重获自由。从精神病院出来之后,王敏与家人彻底决裂。
亲情彻底破裂后,家族利益之争也走到了最后关头。于是,对父母兄弟心灰意冷的王敏在2009年再次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和尊严。
家族企业的弊端由来已久,但国外著名的洛克菲勒、福特等家族企业都运转得十分成功。治理家族企业最关键之处就是两权分离。风波过后,王敏对此更是深信不疑,反而加强了他对所有权与经营权剥离的决心。
遭遇极端待遇的王敏,给中国很多家族企业和准家族企业一个极具价值的提醒与反思。对于中国的众多家族企业来说:当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走现代企业管理之路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