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曲》马哈福兹的长篇巨著,是作家中期的压轴大作,也是使他获得世界声誉的代表作,完成于1952年。
小说发表之初,以《宫间街》为名,1956年出版时则分为《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三部曲,翌年获得国家文学奖。纳吉尔·马哈福兹全名为纳吉布·马哈福兹·阿卜杜·阿齐兹·易卜拉欣·萨比莱基。他被誉为当今阿拉伯小说世界的“金字塔”,并于198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三部曲》是反映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30年的埃及现代历史的社会生活。它以一个中等商人的家庭为核心,表现这个时代的历史风云、政治变化以及民情民俗,突出时代的两大使命:反殖的爱国运动和反封建的民主斗争。小说以商人艾哈迈德的妻子艾米娜深夜等候寻欢作乐的丈夫回家起笔,最后以家庭老一代人艾米娜病故的葬礼和第4代婴儿即将出世而结束,首尾照应,写出整个家庭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巨大的变化。
第1代艾哈迈德是典型的旧式商人,在外是一个具有好名声商人,慷慨善施,信奉真主,也为爱国运动所感动,并为此出资捐助;在家庭内部则是冷酷的家长,对妻子、儿女严加管制,有时还施以暴虐。他思想保守,反对孩子的科学、民主、进步思想,干涉儿女的婚姻幸福,禁止儿子积极投入爱国运动。在个人生活上,他每夜必出,与“情妇”度过良宵,沉湎于酒色,但是又保持一定节制,以不失体面、不损害名誉为限。他是一个多重性格的人物,其主导是保守、封建和维护个人、家庭的利益。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不仅身体衰老,而且家长的权威也江河日下,已无力约束家庭成员的行动。不久他因病而去世。他的死表明老一代的封建传统在民主、自由社会思潮的冲击下,已经瓦解、消亡。
第2代主要人物是幼子凯马勒。他不同于放荡、玩世的大哥亚辛,也不同于富有浪漫气质、为国捐躯的二哥法赫米。他自幼受到父命的压抑和宗教的影响,却也受到爱国思想的影响,立志做一个“爱国的思想家”。入大学之后,博览群书,追求科学,探索真理。这使他逐渐陷入传统与革新、宗教与科学、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深渊,使他出现了精神上的困惑与迷惘。再加上爱情追求的失败,加重了他的失落感。徘徊、犹豫、苦恼、伤感主宰了他的感情世界。他落入了精神危机之中。他的心路历程反映了埃及现代知识分子的探索精神。
第3代人是外孙哈麦德、蒙伊姆和孙子里德旺。他们因各自政见不同而走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哈麦德从一个坚定的爱国者成为一名革命战士,他信仰社会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做群众的启蒙工作,因而遭到王朝政府的镇压而被捕;其兄蒙伊姆则主张宗教救国,是“穆斯林兄弟会”的主要成员,由于热衷于自己的信仰,积极参加反政府活动,因而他也受到政府的镇压;里德旺是个自由派的政客,他手段灵活,见风使舵,因而官运亨通,年纪轻轻就成了政府机构的部员。
他们不同的人生道路反映当时政治生活的复杂性,但是他们也有***同特点:既没有老一代人保守的传统和旧的价值观念,也没有第二代人的精神上的忧郁、痛苦和危机。他们目标明确、行动果断,有新一代人的朝气与力量。
《三部曲》规模宏大,篇幅较长,但构思严谨、布局完整。整部作品把老一代的生活贯彻始终,但是每部作品又有侧重。《宫间街》以老家宅第的坐落街道而取名,以描写第1代人为重点;《思宫街》以一个孩子的宅院街道而命名,以描写第2代人为重点;《甘露街》又用另一个孩子的宅院街道而定名,以描写第3代人为重点。每部作品都由老家宅生活起笔,然后是以旧人亡故,新婴出生而结束,首尾照应,中心故事贯穿,内在联系紧密,层次分明、脉络清楚。浑然一体。
小说还善于多角度地塑造人物,揭示人物内在的人性复杂的底蕴。艾哈迈德、凯马勒是多重性格的人物,而其他次要人物,如艾米娜是一个温顺善良的受害者,但也有老一代的固执与保守;放荡的亚辛,虽沉湎酒色,玩世不恭,但也有强烈的亲情,渴望安宁、幸福的家庭生活。
小说运用现代小说的心理描写手法,开掘了人物内心世界,深化人物性格。独白、对白交织的心理活动,潜意识、前意识的心理表现,多层次地披露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深刻的思想冲突。时而在情节中插入心理表现,时而又用整章整节记叙心理活动,灵活多变的艺术手法,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三部曲》没有直接描写埃及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场面,也没有编制悬案众多、勾人臆想的传奇情节,只写了日常生活的流程,却融会当代的政治、文化、宗教、思潮和风俗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刻的思想性以及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作家的不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