현재 위치 - 법률 상담 무료 플랫폼 - 회사 전체 - 平望人才网
平望人才网

1905年至1917年郑辟疆先后在山东青州蚕丝学堂、山东省立农业专门学校任教。他到山东不久,曾拟就《提倡蚕桑十二条陈》送呈山东巡抚。条陈送出后,由于当局的昏庸,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但他献身振兴蚕丝业的决心已定,遂以全部精力投身于蚕丝教育事业。他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吸收日本蚕丝科学技术的新成就,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编纂了《桑树栽培》、《蚕体生理》、《养蚕法》、《蚕体解剖》、《蚕体病理》、《制丝学》、《蚕丝概论》和《土壤肥料论》等教科书,因立意新颖,内容精邃,图文并茂,深得各蚕校、农校的欢迎,至1928年重版达10余次之多,是我国蚕丝教育最早的有系统的教科书。

1918年郑辟疆应史量才邀请,接任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校长。校址江苏省吴县浒墅关,简称“女蚕”。1903年,史量才在上海创办私立女子蚕业学堂,1911年改为公立,1912年迁至江苏省吴县浒墅关,改名为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第一任校长章孔昭,1917年辞职;第二任校长侯鸿铿,任职半年;郑辟疆为第三任校长。他到任时该校已有两届毕业生,但当时妇女就业者极少,该校毕业生人多未能踏入蚕丝界。而我国蚕丝业向以农村妇女为主力,从事栽桑、养蚕、缫丝、织绸,为便于接近广大蚕农,指导推广先进技术,必须培养一批女性科技人才。当年创办“女蚕”,其原因就在于此。为此,黄炎培、史量才曾寄语郑辟疆:“希望‘女蚕’毕业生能为蚕丝界服务。”

有鉴于此,他认为:“只有自动打开封建局面,方能实现教育之初衷”。他明确提出,“女蚕”的宗旨是培养蚕丝界之技术人才,以改进我国的蚕丝业。他亲自制订了“女蚕”四条教育方针:“1.启发学生的事业思想;2.树立技术革新的风尚;3.以自力更生和节约办法充实实习设备,提高教育质量;4.坚决向蚕丝业改进途径进军,使学生有用武之地。”他要求“女蚕”同人依此四项进行,“使学生自动投入蚕丝战线,蚕丝业由此可得到改进。学生投入蚕丝业者愈众,蚕丝业的改进则愈速。”

为了培育为蚕丝界服务的科学技术人才,郑辟疆在“女蚕”实施的教育方针(1918—1937年),有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特色。 我国传统的养蚕法,采用自繁土种。土种未经科学方法配制,多近亲繁殖,品种混杂,且未严格消毒,故蚕种退化,蚕病多,蚕茧烘折、缫折大,出丝率低,影响丝的品质。自1897年杭州蚕学馆成立时起,就有人提倡改良蚕种。但或因改良仅停留在口头上,或只有少数专家在小范围内实验,未与广大蚕农结合,虽有成果,而未能推广、普及。郑辟疆认为改革蚕丝业,首先要从改革蚕种入手,而蚕种的改革,必须与千家万户的蚕农结合,因此他称这是一场“土种革命”。

郑辟疆鼓励毕业生经营新蚕种业,最早成立的有虎疁、葑溪等蚕种场;他的弟妹们也创办了壬戌馆蚕种场。1921年“女蚕”设立原蚕种部,生产原种、原母种,供新蚕种业的需要。郑辟疆还派他胞妹郑蓉镜去日本学习蚕业,回国后在“女蚕”从事蚕种改良的教学和实践。

1925年郑辟疆聘请日籍教师白泽干来华,协助蚕种改良工作。先建立了冷藏冰库,实行蚕种冷藏和人工孵化。接着进行一代交杂春种和秋蚕种的试验,并在农村试养、推广,成绩优异。至1927年正式制成交杂春种3547张,秋蚕种5023张,受到广大蚕农和丝厂的欢迎。当时由土种改为中—中交杂种(诸桂×新元),出丝率从5.5%提高到8.3%,增加2.8个百分点;后又用中—日交杂种(诸桂×赤热),缫1公担丝可节约鲜茧500—600公斤,经济效果十分显著。从纯种到交杂种,从只养春蚕到兼养秋蚕,是我国蚕业生产的一大改革。

此后各地种场如雨后春笋,尤以浒关大有蚕种场和镇江蚕种场发展最快,至1930年江苏全省生产春、秋蚕种达140万张。

为保护新蚕种业的兴起,确保蚕丝业的健康发展,郑辟疆认为应由政府制定法令。1930年初他商请江苏省政府农矿厅,经同意,组织技术人员起草、颁布了《江苏省蚕业法规》。从此依法进行视察和施行蚕种检查,使蚕种生产置于法规指导之下。至1936年,江苏春、秋蚕种产量达286万张,土种基本上被淘汰。 长期以来我国的蚕业经营都是小农经济的方式,技术落后,思想保守。郑辟疆倡导蚕业科学技术推广工作,引导蚕农组织起来,走合作社道路,应用新的科学技术。

1923年“女蚕”成立蚕业推广部,由早期毕业生胡咏絮、费达生任正、副主任,许多师生参加了这一工作。他告诫该推广部指导人员“唯有虚心、踏实,才能稳步前进”。他还拟订了《指导人员5项注意》:“1.指导以达到蚕农自动为目的;2.不涉及地方纠纷,不增加蚕农负担;3.注意蚕农经济能力及地方风习;4.改革先要有实际证明,不能强求接受;5.尊重蚕农原有技术上的优点。”

推广指导工作开始之前,郑辟疆带领指导人员在蚕丝业繁盛的吴江县农村展开了一场宣传运动。雇用两只大船,满载蚕桑、丝茧、蚕种、蚕室、蚕具、丝车等实物、模型、标本、图表和浅说等,每到一处他都亲自宣讲科学养蚕的知识,指导人员介绍展品,蚕农仔细倾听;又将改良丝车置于船上,进行实际操作,两岸观众鼓掌叫好,都说应该学习新技术。宣传运动历时两周,扩大了影响。

以后先在吴江县开弦弓村建立蚕业指导所,指导周围群众组织蚕业合作社和推广养蚕新技术。蚕业指导所逐渐扩大到吴江、吴县、无锡的大部地区,并在武进、江阴、宜兴等部分地区,推动了这些地区蚕丝业的革新和发展,使这些地区成为我国蚕丝业的先进基地。

各地的蚕业指导所,由若干指导员组成。她们不辞劳苦,深入农村,和蚕农打成一片,通过蚕业合作社,指导社员选用良种,实行***同消毒、***同催青、稚蚕***育,从事新法养蚕,取得了显著效果,深得蚕农的信赖。指导员每年春、秋二季自养蚕开始到新茧上市,逐日到各户巡回指导,风雨无阻,历尽艰辛。每到采茧之期,她们和蚕农***享丰收之欢乐。她们全心全意为蚕农服务的精神,受到蚕农和社会人士的衷心钦佩。

蚕业合作社成立后,蚕茧的产量、质量提高了,但售茧没有组织起来。蚕农仍苦于茧行的中间剥削;而且零星售茧,使茧质混杂,增加缫丝加工的困难。郑辟疆因此又提倡***同售茧,普遍实行了鲜茧***售,个别地区还发展到干茧***售。1930年吴县光福蚕业合作社,由“女蚕”推广部介绍与无锡永泰、乾甡等丝厂订立鲜茧卖买合同,最早实行鲜茧***售。后光福又成立干茧运销合作社,协助蚕农建造烘茧灶,指导干茧技术,干茧直接售与无锡、上海等地的丝厂。***同售茧,减少了中间剥削,实行优质优价,蚕农得益更多,促进了蚕茧质量的提高,对提高生丝的品质也大有裨益,因此得到丝厂的欢迎。

农民养蚕最大的困难是资金不足,只得借高利贷,忍受重利盘剥。郑辟疆急蚕农之所急,时常各处奔走,以“女蚕”和他自己的技术信用担保,为蚕农向银行争得低利贷款,售茧后蚕农如数偿还银行本利,从未发生拖欠之事,蚕农和银行都很满意。

为提高蚕农的文化、技术素质,郑辟疆要求“女蚕”推广部于农闲时举办妇女工读班和养蚕技术训练班。曾编印4种教本:《识字课本》,《养蚕大要》,《上簇须知》和《消毒法》,是蚕农欢迎的科普读物,得到广泛传播。

郑辟疆倡导的蚕业推广指导工作,是我国早期在农村开展合作社运动和介绍科普知识的科技兴农的先声。 在蚕业推广指导工作的基础上,郑辟疆又致力于制丝技术的改进。自1921年起他先后派费达生、张复升等去日本学习新的制丝技术。1925年他开始重视制丝事业,首先把“女蚕”蚕业推广部改名为蚕丝推广部,兼管蚕、丝新技术的改进。

南浔、震泽一带的蚕农,习惯自制土丝,选质优者翻成“辑里乾经”行销国外(浙江吴兴南浔及江苏吴江震泽一带出产的优质丝名“辑里丝”,再经整理加工成乾丝,打绞成包转售洋行出口,称“辑里乾经”)。他指示推广部,要重视土丝的制造技术,保留其优点,促进其改良,提高其品质。1925年先在震泽和开弦弓村试行土丝改良,1927年在震泽镇塔寺设立土丝改良传习所,改良丝车92台,改良后的土丝品质有所提高。

1929年开弦弓村成立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这是中国农民在农村自办机械缫丝的创举。该社的设备原系孙中山先生赠予粤商欧谭为然女士的,她未曾使用又转赠“女蚕”。所需经费除社员自筹外,由推广部和江苏农民银行行长过探先、王志莘协商,同意给予贷款。由于该社采用的是日本式小复摇式机器,比当时一般丝厂用的欧洲式机器好;同时该社还采取煮缫分业,改进煮茧技术,所以该社生产的蜜蜂牌生丝品质比较优良。1930年虽丝价暴跌,而该社因所产生丝成本低、质量好,生产依旧蒸蒸日上。

1930年“女蚕”增设制丝科和制丝实习厂。郑辟疆指出:“女蚕制丝科是改进制丝业的秧田,实习厂是制丝改进实验的示范田。”这时在国际竞争中,我国制丝业的弱点已完全暴露。主要是设备陈旧,管理落后,国产生丝市场日益萎缩,不少丝厂倒闭。因此,郑辟疆组织技术人员,悉心钻研,改进设备。当时日本缫丝技术,已由坐缫改为立缀,但禁止立缫车出口。他委托张复升、费达生按日式立缫车仿制(张、费在日本留学时看到过日式立缫车),经无锡合众铁工厂与上海寰球铁工厂***同施工,试制成功“女蚕”式立缫车。先在“女蚕”制丝实习厂和开弦弓制丝合作社试用,效果良好。以后在其他丝厂推广应用。与此同时,又研制和改进了烘茧机、剥茧机、煮茧机、复摇车和生丝检验设备等,对制丝机械和工艺作了系列的改革。从而,提高了我国生丝的品质,扩大了销路,茧价逐步回升,蚕业生产得以稳定,渡过了国际市场上丝价猛跌的难关。这是改进制丝技术设备所获得的胜利。

郑辟疆除实行生产技术革新外,还推动丝厂业主进行管理上的改革。当时各工厂厂主只知赚钱、剥削工人,管理人员都是大小把头(俗称那摩温)。1932年,“女蚕”毕业生在无锡乾甡丝厂进行改革时,受到厂里保守势力的排挤。而瑞纶丝厂厂主吴申伯,年轻有为,有改革的要求,郑辟疆为此派费达生等去该厂进行全面改造,将瑞纶丝厂改为玉祁制丝所,从厂房建筑、工艺设备、生产技术、管理机构到管理方法都进行了革新。虽也遇到重重阻力,但终于收到了良好效果。

吴江县继开弦弓生丝精制合作社后,又在“女蚕”推广部的指导、帮助下,对震丰丝厂进行了改革,于1935年成立了平望制丝所和震泽制丝所。这两个制丝所经营蚕业合作社委托的代烘、代缫业务。郑辟疆当时就指出:“这种经营方式,是以农村劳动力为基础,不仅有利于农业经济,且于国家经济、地方经济大有裨益,是振兴蚕丝业的道路之一。”

随着制丝工业的改革和发展,急需高级技术人才。1935年,郑辟疆创办了制丝专科学校,招收男、女生,这是我国制丝高等教育的开端。1937年又增设养蚕专科,改称蚕丝专科学校。

从1918年至1937年19年间,郑辟疆对蚕丝教育和蚕丝业的革新作出了卓著的贡献,也是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得到充分发展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