현재 위치 - 법률 상담 무료 플랫폼 - 회사 전체 - 跳汰机的特点性能
跳汰机的特点性能

1、 采用多室***用数控风阀技术。

2、 采用锥形滑阀,工作可靠,故障率降低70%,能耗小,可满足不同媒质的分选需要,提高处理

能力20%以上。

3、 结构更加合理,便于运输和安装,设备载荷减小

30%。

4、 功率降低70%以上。

1850~1864年逐步将圆形活塞改为矩形活塞,跳汰机的机底也由过去的平底发展成为半圆形和角锥形。

1875年出现纵向排料的两段人工床层跳汰机,洗选<10mm级末煤。这种跳汰机不设排料闸门,全靠人工床层透筛排料。

1878年开始采用差传动机构的活塞跳汰机,突破传统的洗水脉动正弦周期,出现非对称周期。活塞跳汰机的跳汰周期调整困难,对原煤性质变化适应能力差。另外运动部件磨损较严重,往往导致洗选效果下降,发展受到限制。但由于这种跳汰机结构简单,易于掌握,因此仍有采用。

对跳汰机结构来说,具有革命意义的是1891~1892年出现的鲍姆跳汰机即无活塞跳汰机。它将跳汰机洗水脉动方式有机械产生的脉冲改为压缩空气产生的脉冲,这样不仅有利于扩大跳汰机有效分选面积,而且洗水脉动参数也易于调整,给跳汰机的操作提供了方便,同时对于提高跳汰机的处理能力和改善分层效果创造了有利条件。

最早的空气脉动跳汰机与现代跳汰机相比,区别较大的地方是煤流方向为横向。

1901年出现了分选不分级煤的跳汰机,这种结构形式已具备现代化跳汰机的基本特点。洗选<80mm物料时,洗选下限可达到30mm,有时可降到1~0.5mm。

随着选煤厂厂型日益扩大,出现了双筛侧空气室跳汰机。多数是将两个单体跳汰机的风阀侧的侧壁合而为一,成为两个跳汰机并列的中间隔板。两侧跳汰床层各用自己的风阀,或***用一套风阀同时向两侧跳汰室供风。

对跳汰机选煤工业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突破是1958年出现的日本高桑跳汰机。我国称筛下空气室跳汰机。这种跳汰机将空气改在跳汰室全宽度上液流运动规律一样,振幅均匀,不存在流线长度和空气室结构形式的影响。实践证明,这种跳汰机宽度为6~8mm,洗水仍能保持均匀的振幅。此外,筛下空气室比筛侧空气室内跳汰机宽度为600~1000mm,因此可以增大下降水流的吸啜力,提高单位面积处理能力。

跳汰机结构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分选介质脉动方式的改进,既风阀的改进。

第一代为滑动风阀(即立式风阀)。在改变风量风压时,洗水振幅、速度和加速度等可调范围大,尤其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在提高跳汰机的洗选效果和处理能力方面都比活塞跳汰机好。

第二代为旋转风阀(即卧式风阀)。它是根据F.W.迈尔提出的几种非对称周期的理论而设计的,可以根据入料性质确定针对性更强的跳汰周期,在工业上取得一定效果,得到普遍重视。

第三代风阀是电控器动风阀。这种风阀由电子数字控制系统和传动机构组成。这种风阀的优点是调整方便、灵活,阀门开关速度容易调整。此外,它还着眼于起动快,进气猛,床层起振爆发力强,松散度的变化规律容易控制。

跳汰机发展的第三个方面,是将已分层的物料,精确地排出,成为精煤、中煤和矸石等产品。

最简单的排料装置是在溢流堰前安置立式插板闸门。闸门直接排料道。为建立稳定的床层,只能间断排料。

在本世纪中叶开始使用稳静排料系统,取消了溢流堰,改为水平排料口。将排料口闸门置于排料道下,实际上是将排料道变成了“底流仓”,防止并减弱洗水在排料区上下串动,从而降低了排料过程中产品的二次污染。

较好的排料结构是叶轮式排料装置,它既可以稳定排料口处洗水运动,又有较好的控制性能,缺点是叶轮常出现堵、卡事故。70年代研制成新的排料结构形式,将叶轮安装在排料道外侧,离开物料安息角外一定距离。这样叶轮不转时,靠物料安息角稳定或少排底流产品,需要时根据床层信号控制叶轮转速调整排料量,实现了较理想的连续排料制度。山东鑫佳选煤设备有限公司的筛下空气室跳汰机,采用多室***用数控风阀技术和锥形滑阀,工作可靠,故障率降低70%,能耗小,可满足不同媒质的分选需要,提高处理能力20%以上;结构更加合理,便于运输和安装,设备载荷减小30%;功率降低70%以上。

对于末煤和不分级煤,人们普遍重视综合排料法,即闸门和透视两种排料方式配合使用,这种配合关系至关重要,如配合不当,细粒会造成精煤灰分偏高;粗粒常引起损失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