현재 위치 - 법률 상담 무료 플랫폼 - 회사 전체 - 罗斯福新政的对外影响
罗斯福新政的对外影响

自1929年10月纽约股票交易所崩盘开始,30年代西

方经济大危机就此拉开序幕。到1932年,美国的生产力降至

危机前的一半,14万家工厂、企业和银行宣布破产,失业率高

达25%,金融市场遭到严重破坏,货币流通体系趋于瘫痪,整

个美国社会陷入剧烈的动荡之中。

正是在这种大萧条的景象中,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第

32届总统。他在就职演说中表达了要实行“新政”、挽救美国

经济于危难之中的决心。1933年3月6日,罗斯福在正式就

任总统后的第三天即发布了“银行休假令”,宣布全国银行一律

放假一天。“银行休假令”标志着“罗斯福新政”正式开始。

在大危机爆发之前,资产阶级主流派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资

本主义经济有一种自我调节机制,它自然会给劳动者提供充分就

业的机会。这种良好的结局是由可以平衡供求的工资和物价的自

由运动而产生的。大危机的爆发使这一理论受到严峻挑战。危机

之初,美国胡佛政府信奉自由放任的思想,对经济采取不干预政

策,认为危机很快就会过去。但事与愿违,大萧条日益加剧。严

酷的事实证明,自由放任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罗斯福的“政府

干预的扩张性”新政策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新政”措施主要体现在政府对通货与信贷、农业、工业、

运输业、电力业、救济等方面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上。在

金融方面,罗斯福推动了《紧急银行法》的颁布实施,内容主要

包括由复兴金融公司向银行发出30亿美元贷款;由财政部指派

管理人员对银行进行全面检查,由联邦政府印制新钞拨向各储备

银行,以缓解银行货币短缺等等。这一系列措施抑制了金融的盲

目扩张,提高了银行的信用,从而稳定了美国的银行制度。

“新政”的另一项主要内容就是社会保障措施的制定和有效

实施。对此,罗斯福政府主要采取了三方面政策:一是救济失业

者,二是通过失业保险、老年保险和其他方法保障工资收入者的

经济安全,三是加强工会组织在美国经济制度中的地位。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

,运用国家机器干预社会再生产,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发

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环节予以促进,并对不利于总体经济发展的明

显弊病进行改革。因此,它的一系列举措使美国原本十分尖锐的

社会矛盾得以缓和,社会生产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1

937年,美国的国民收入从1933年的396亿美元大幅增

至736亿美元,物价从1934年起止跌回升,失业率也出现

大幅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罗斯福政府推行的“新政”对其他西方国家

经济政策的制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洲主要国家普遍认为,

美国实行的政府干预经济的做法是成功的。因此,二战结束以后

,“政府干预经济”及按照这一思路“实行经济改革”等举措在

主要西欧国家风靡一时。

当然,在谈到“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的重大贡献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它对美国经济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其中,最大的

不利影响在于,“新政”推行的“以巨额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发展

”的方针为美国此后连年的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不断上升播下了

种子,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西方国家70年代开始的“滞胀”埋下

了隐患。